【第193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8章》孔子怎样论述诗礼乐在人格养成中的作用?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8章》孔子怎样论述诗礼乐在人格养成中的作用?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诗来激发志趣,以礼来立身处世,以乐来成就修养。”

孔子高度重视诗、礼、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三者在人格养成中的不同作用。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君子修身,先要学习《诗经》。这是因为,孔子格外看重《诗经》在如下两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诗经》具有使人思想纯正的艺术魅力。其二,“《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可以观察国政的得失,可以使你和睦乐群,可以抒发寄托你的哀怨。从近处来说可以学得事奉父母的道理,从远处来说可以学得事奉君主的道理;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由此可见,《诗经》又可以通过“兴、观、群、怨”陶冶人的情操,并对人进行尽孝、尽忠、亲近大自然等政治思想教育。

孔子认为,礼与乐既有不同的功能,又有密不可分的互补关系。礼的基本功能是规范人的等级、节制人的行为;乐的基本功能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立于礼”是说,礼教的目的是使人在社会上立足;“成于乐”是说,乐教的目的是使这种“立”最终得以完成。一个人如果只有礼教而缺乏乐教,就会成为一个呆板、拘束的人;如果只有乐教而缺乏礼教,就会成为一个放荡不羁的人。这两种偏向都不符合仁的精神。只有把礼教和乐教结合起来,才能使内心的“仁”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就教化的功能而言,乐教是一个人品德养成、人性完善的最后阶段。

附:

【原文】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以诗来激发志趣,以礼来立身处世,以乐来成就修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