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价值
劳动价值论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商品价值。效用价值论以供需平衡时的边际效用作为商品价格。效用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攻击点是,既然以劳动时间作为商品价值,但对供需关系下决定的价格,又引入另一套解释,把矛盾的说法引进来,即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要由供求关系来定价。即劳动时间离了供求关系,就不能定价。如此还能是劳动时间来决定价值吗?效用价值论认为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死穴,尽管劳动价值论自己不这么看。门口小卖部的矿泉水要2块钱一瓶,超市的矿泉水1.5元一瓶。为什么买门口小卖部的2元一瓶的不买超市的1.5元一瓶的?回答是时间是有成本的。假设时间成本是一分钟一元,门囗小卖部只要1分钟,超市要3分钟,则加上时间成本,小卖部的要3元,超市的却要4.5元。看起来便宜实际却更贵。时间是最贵的,人们总是用最小的时间成本换最大价值。由此,供需决定的价格的原理,西方经济学用效用来解释,劳动价值也可用劳动时间来解释。即供给方的劳动时间越多,产品供给数量越多;需求方消耗的时间越多,产品需求量越少。当供需方时间相等时决定的价格,即成交价格。多次成交价格平均下来的价格,为一般价格,该价格所对应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商品的价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于是,即使商品制作完成,此时的价值仍不是商品的最终价值。只要没被消费,即使商品制成品,打了价格标签售卖,它的价值仍然随时间增长而增加,直到被消费时停止。这些随时间增长的价值包括运输费、仓储费等。折旧等是商品的减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的减少带来它承担的价值部份的相应减少。而使用价值一般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这叫折旧。所以,随时间增长,即带来价值的增加,也带来减少,具体的改变量由增减的最后结果确定。像名家的遗作,如梵高的向日葵,这些无法再生产的绝品,因为无法再产出,所以可视为生产时间无穷大,理论上即为无价之宝,价值无穷大。需求方的支付能力,则是其交换后的实际价值。而金融的价值就是将未来的时间折现。因为未来的时间无穷,故金融资产的价值可以无穷大。如此,供给、需求、生产、消费,都以时间来衡量价值。价值也通过交换将时间标准化、统一化。汇率、利率都可以看成是不同时间交换的比率。甚至极端到相对论的尺缩钟延效应,同一件商品因相对话效应导致的生产时间加大,也会比非相对论效应下商品的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