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徽州】之 —— 上梁

导  读

徽州人把建房子,看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之一,表示自己事業有成,對先人、妻室、子孫,都算是有個很好的交代。

一個徽州男人,要完成幾個儀式:抓周、成人禮、娶妻、祭祖、建房。而徽州人建房子,有個最重要的環節,是“上梁”。上梁有如人之加冠!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正了正萬代。所以,上梁是安徽人建房過程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

您一定要問了,上梁還有什麽儀式?是啊,安徽人的《建房立木上梁式》,主要包括四個儀式,即《請梁》、《贊梁》、《祭梁》、《上梁》《拋梁》。在中國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中,許多保護的項目都是儀式。安徽的上梁式,非常講究“說”、“學”、“逗”、“唱”、“和”這五種功法。普通人,假以時日,請專人訓練一番,才能將這些《上梁式》表現出來。以前,在安慶、徽州,幾乎人人都會幾句“贊梁歌”。時光荏苒,歲月蹉跎。如今,徽州會唱《贊梁歌》的人,存者了了。

古徽州,民間建築藝術相當發達,建房有別具一格的傳統舊俗。擇黃道吉日,豎屋架,釘椽蓋瓦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請梁》、《贊梁》、《祭梁》、《上梁》和《拋梁》,場面隆重而又熱鬧,且有濃郁的祭神色彩,至今仍在鄉間沿襲。

徽州的大木做(大木匠),是承擔上梁式的主角——他只能是一個男人,而不能是一個女人。明、清之際,做這種儀式時,男性占絕對主導的地位。女人,哪怕她是這家房子的主母、主人,也只能承擔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比如,提供蓋大梁的紅布,提來上梁時用的酒水,或者做一些上梁時用來拋灑的糍粑、炒米、糖果等等。

由於徽州地處皖南山區,木材資源豐富,憑借這一條件,民居建築自古至今一直以木結構為主流。以每一座單體民居來說,條石承載屋身的重量,此為“屋基”;中間一層是木結構的屋身,四周用磚塊砌成墻壁;最上面一層是瓦頂,這樣就形成了一座民居。走進民居之內,石墩立著木柱,木柱上架以梁、枋、鬥拱、桁條、椽子,組成承托屋蓋的屋架,屋頂蓋瓦。從外觀看白色的墻壁很漂亮,其實並不承負大的重量,只起間隔內外、遮風擋雨以及防止野獸侵崐襲的作用。所謂“墻倒屋不塌”就是徽州木結構民居獨有的特點。

以下圖片視頻均來自婺源縣一戶農家“上梁”儀式......

“ 偷梁”乃慶祝活動的開始。所用“正梁”在徽州民建恬架結構中,並不起負荷作用,只是作為裝飾性和“屋神”的象征,但作為“正梁”的樹砍伐時忌倒地,砍伐後忌人跨越踐踏和玷染汙穢。因人們容不得它受到半點褻瀆,故“正梁”直到在上梁的前夜才能上山砍伐,現作現用。砍伐時將選定的梁材上拴多根寧繩牽引,不等樹倒,伐木者群起用肩膀承住重壓,然後刪椏去頂,小心翼翼地把樹擡下山,運到房前,恭恭敬敬地架在已預備好的一對”座馬”上。耐人尋味的是,這根正梁必須是山上偷砍來的,自家的不行,也許這也是徽州人進財的思維觀念吧。要是偷伐被樹的主人發覺後,樹主當然會當眾罵街,這反被認為是“越罵越發”的吉兆。樹主雖然罵街,卻並不上門索賠取鬧,因為“偷梁”這一風習在徽州由來已久。

架正梁,要選擇黃道吉日。架梁的前幾日,親友、鄰裏都要攜禮物前往祝賀,所送的禮物不外乎被面、香煙、方片糕、鞭炮之類。有些親友則在架梁的當天送禮物來,這就要幫忙傳瓦,因為架梁當天很忙,房屋不論多大,梁架上之後,接著釘椽子、蓋瓦,屋頂是必須要及時全部蓋上瓦的,至於墻體倒可以慢慢來。瓦要從地面由人傳遞到屋頂上去,當然需要很多人手。

正梁需經木匠精心制作,兩端分別寫上“文東”、“武西”,寓意著主人發家有日;正中畫個太極圖,借之“驅邪”、“鎮煞”;兩端內外側雕飾月形花紋,稱為“開梁;”爾後在梁上披大塊紅布,插兩束金花。金花是娘舅家必送的禮品之一。

上梁是一個非常喜慶,而且比較復雜的過程。《請梁》是第一步,由若幹男人將大梁“請”出來,蓋上紅布——紅布由主母的娘舅之類的長輩贈送,其他親戚只能送一些批掛的彩綢,比如杭州的錦、湖州的緞。而請大梁也很講究,需由至少四條青壯的漢子,用四根紮了紅色喜繩的扁擔,將大梁“請”到一個事先擺好的“步步高升”上——事先在兩條板凳上,搭一架梯子——再由四個漢子用紮了紅色喜繩的扁擔,將大梁擡放到“步步高升”上——這裏的梯子叫“步步高升”,是安徽人最愛博的一個彩頭。

請大梁時,要唱擡大梁的歌,如:

《請梁》

伏以!日吉時良,天地開張!天有四角,地有四方。

四四方方桌一張——下面擺著香火案,上面架的是正梁。

正梁,正梁,聽我言張!

此木生在何處?長在何方?

生在八寶之地,長在九龍山上。上有烏雲蓋頂,下有九龍盤崗。

魯班師傅打馬而過,一見此木生得正好:一字彎彎,好做正梁!

請張果老來砍倒,請鐵拐李來掀椏。府上請了夫子幾十個,魯班師傅幾十雙。

大木打成小木排,一搬搬到府上來。魯班師傅量一量——

長的做客塞,短的做機方。不長不短,好做正梁!

——仔細研究,您會發現,《請梁》歌,並不是由一個人來完成的,而是要由大夥兒一起來唱,氣氛越熱鬧越好,男人的雄氣越足越好。請梁的時間,要放在上午8點左右,因為,那時,太陽升起來了,象征著主人家的事業如日東升;上梁的整個過程,要在中午12點以前完成,因為,過了午時,陽氣轉陰——幾乎沒有誰願意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庭走下坡路,因此,徽州人建房上梁,都選在陽天的上午進行。而陰天、雨天、雪天,不上梁。

接著是贊梁,贊梁時要焚香燃燭。主人對正梁行過跪拜大禮後,木匠師傅便開始贊梁。贊詞都是祝福主人吉利和頌揚魯班先師的話,每唱一句,眾人都要唱一聲“好啊!”叫“接口彩”。如:“金斧響到東,文武在朝中,金斧響到西,福壽與天齊”。

《贊梁》

雙腳忙忙,進入華堂!

堂口紅漆桌子四角又四方,不知哪朝起,哪朝興——哪朝流傳到如今?

唐朝起,唐朝興,唐朝流傳到如今。張班修的板,魯班修的檔。

四角修的魚牙榫,中間又修巧鴛鴦。一對紅燭插兩旁,一炷寶香插中央。

花紅柳綠盆內裝:右手端起金寶盆,左手紮好羅圍衣。雙腳忙忙到此地。

到此地,講此梯——此梯也是唐朝起,唐朝興,唐朝流傳到如今!

張班修的檣,魯班修的檔!梯子搭到梁口裏,要我來上梁!

腳踩一檔不為多,子子孫孫都做官!腳踩二檔、兩朵金花,誰個不愛誰個不誇?!

腳踩三檔......

最具神話色彩的要數“祭梁”,開祭時,匠人持酒壺上,先誇主人的酒壺是“千兩黃金好打成”,又稱壺中之酒是杜康所釀,接著篩酒祭天、祭地。但見大師傅手持柄斧霍霍向大公雞脖子抹去。一邊灑雞血,一邊朗誦道:

《祭梁》

伏羲,伏羲!手拿金雞似鳳凰,生得頭高尾又長,頭高頂得千擔米,尾長掛得萬擔糧。金雞不是凡家雞,王母娘娘孵小雞,一更二點它不叫,三更四點它不啼,金雞正好五更啼。文官聽到金雞叫,正是上朝時;武官聽到金雞叫,正是點兵時;王母娘娘聽到金雞叫,正是桃花繡朵時;東家聽到金雞叫,正是架梁時。雞血點梁東,代代兒孫做責公;雞血點梁西,代代兒孫穿朝衣;雞血點在梁中間,榮華富貴萬年長。

後將雞往地上一拋,念道:“金雞落地,大吉大利。”祭罷上梁,木匠師傅將兩只裝滿五谷的紅布小袋掛在正梁兩頭,讓梁徐徐上升,這時,鞭炮響起。鑼鼓齊鳴。

《上梁》

一輪紅日出東方,照在主東華堂上。今天日吉時又良,主東接我上屋梁。

五尺紅,梁上掛。斧頭紅,系斧把。現在就把正梁上——梁上無口,給我主東開梁口。

梁口開得深又深,秤稱銀來鬥量金。梁口開得淺又淺,榮華富貴萬萬年!

開了東來又開西,子子孫孫穿朝衣!穿朝衣,戴朝帽,子子孫孫是國老!

斜轉面,面朝天,東方一朵紫雲起,西方一朵紅雲開,大吉大利時候來!

待正梁架穩,接下來就是《拋梁》了。木匠便站在屋架上向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撒五谷,邊撒邊唱贊詞,眾人也幫腔贊和。兩只袋的剩余谷物,一只存放梁頭,另一只從梁上放下,讓主人用衣兜住,放入谷倉,預兆來年五谷豐登。接著,又在正梁上掛八角錘9對,西柱上掛13對,取“九子十三孫”之意。此時,屋主人站在高處向眾人拋撒糖果和小八角錘,大家妳爭我奪,想多得一點“利市品”。贊梁意識結束,撤去供品,在鞭炮聲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禮贊,眾人齊聲叫好。

整個上梁儀式算是告成,木匠師傅向主人道喜,主人則贈送冠冕的“遞手”──紅紙包,所有供品和“王母娘娘報曉雞”也全部歸木工所有,連拴正梁的兩根紅繩子也“貢獻”給“魯班先師”綁鋸子了,這一日,木匠不僅拿雙份工錢,酒筵上還得坐首席,正如俗話所說的,“神靈漆匠做,木聽匠人言”,木匠在古時是很受尊重的。上梁之日如遇天落雨,主人會喜上加喜。因俗稱“屋宇要雨”,新屋豎起之日就能“檐口出水”是吉祥的預兆。

現場視頻

微信公眾號:海峽設計

任何想法、咨詢、供稿都可與我聯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