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成为伴侣的拯救者
有那么一种人,天生就是喜欢付出和帮助别人的。
这样的人,如果恰巧遇上了一个需要她“帮助”的爱人,她就会乐此不疲,觉得自己找到了很好的爱对方的方式。她是真心愿意为爱人付出的,可这样的付出之于对方,未必是一件好事,也未必会让他感激。
陈琣从跟李壮谈恋爱开始,就常常资助李壮。李壮是农村的,家境很不好,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而陈琣是父母的独生女,家境优渥,对于从小就过着贫穷的日子的李壮,她充满了同情心,一心想要弥补他以往受的苦。
李壮总是告诉陈琣,他父母六十多了还在打工,他的弟弟妹妹连件好衣服都不舍得买。陈琣就总把自己赚来的钱,帮李壮的父母买营养品,给他弟弟妹妹买衣服,她还常常拿出钱来给李壮,让李壮以自己的名义去孝敬父母。
我们并不是说帮助别人不应该,而是你得看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李壮的家境不好,那是几十年来的现状,他们应该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而不是指望别人的资助。陈琣对李壮的资助,其实不但改变不了李壮的家境,反而助涨了李壮的惰性。
事实上,李壮本身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他认识陈琣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自己还没有任何积蓄,也没房没车。他吸引陈琣的,只不过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处处表现出关心和温暖,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可陈琣偏偏就是被他吸引了,深深地爱上了他。
陈琣对李壮的爱是真心实意的,但她也没弄明白到底该如何去爱一个人。她只是觉得,李壮家境不好,她就该为他多做一些能让他和他家人少受苦的事。陈琣心里想的,已经不仅仅是帮助李壮了,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他的拯救者。
这样的爱情是注定得不到好的结果的。一个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一个把自己当成被救助的对象。拯救者把让对方摆脱困苦当成自己的使命,被拯救者把索取和接受当成理所当然。当哪一天这种状况维持不下去了,爱情的天平也就失衡了。
他们结婚后,李壮开始不满足陈琣只拿自己的工资资助他和他的家人了。他知道陈琣家境好,因此就想让陈琣从她父母那里拿一些钱过来买套房子,好把自己父母也接过来一起生活,让父母安享晚年。
可陈琣虽然愿意为他付出,并不意味着她不顾自己父母的利益。李壮把算盘打到了她父母头上,这令她非常气愤。她很坚决地拒绝了李壮。李壮却满心委屈地对她说:“我这样打算也只不过是想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好一点,你这都不理解,说明你根本不够爱我。”
这就是这个男人的逻辑。他想过得好一点,就千方百计从别人那里做打算,而不是自己想着怎么去奋斗,他觉得对方爱他,就该愿意为他做这些。可陈琣心里想的是:“我自己赚的钱已经都帮了你了,你却还觉得我不够爱你,你太不知足了。”
最终,陈琣在结婚快两年的时候跟李壮离了婚。再无私的拯救者,也救不了一个内心贪婪无度的自私之人。更何况,这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全无私的、不苛求回报的拯救者。
一个喜欢付出和帮助别人的人,她是不太计较回报的,但这不意味着她能够容忍自己的付出被忽视、被得寸进尺。而一个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等待别人救赎的基础上的人,他是注定不会感激对方的付出的,他觉得对方为他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
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成就一段美满的婚姻的。
如果你想让你的爱情和婚姻能够长久美满下去,那你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去做伴侣的拯救者。当伴侣遇到困难,你可以给予帮助,但你要记得,“帮助者”和“拯救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帮助者,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施予援手的人。困难都是突如其来的和短时间内的。比如,家里的某人突然生了比较重的病;原本好好的工作突然被裁员了。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或者突发的,这个时候作为伴侣,我们就该帮助对方,这也是义不容辞的。
而拯救者,却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正义的化身,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对方过上好日子,有责任化解对方的苦难。比如对方工资太低,你觉得你就该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补偿他;对方家境不好,你就去帮他供养家人。
帮助者,往往是能够得到被帮助的人的感激的。而拯救者,却很容易被当成理所当然,最终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