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儒家大同世界理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哪些智慧?
儒家大同世界理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哪些智慧?
贾陆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提出并在国内外多个场合深刻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2015年9月28日,他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东方智慧,是中国古代大同世界理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世界大同,是儒家所追崇的最高理想。在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孔子这样描述了大同世界的景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而是具体化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这个“公”,包括财物公有和权力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它是财物公有的保证。
二是“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管理社会事务的人员,是被民众选举出来的具备贤德和才能的人。选举贤能的权力在于“天下”,也就是全社会的民众。这是“天下为公”的大道得以通行的保证。
三是“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在“天下为公”的社会里,讲诚信、修和睦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融洽相处的体现,这种良好的关系,就是人世间的和谐。
四是各得其所的社会保障。正因为人与人之间亲融和谐,因此,人们都能出以公心去待人处事,敬老爱幼,老年人、壮年人、幼小的儿童以及“矜寡孤独废疾”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怀和保障。男有所事,女有所归,人人安居乐业。
五是一心为公的思想觉悟。人们都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社会财富十分珍惜,憎恶一切浪费现象,反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人们尽其所力为社会劳动,把劳动中不能尽其力和只为自己劳动看做是可耻的事。
六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有安全感。
这个美好的大同世界景象,既有对原始公有制社会的描述,又有浓厚的儒家道德理想因素,反映了我们的先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后世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如维新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曾以此为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3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借用我国古代“大同世界”的概念,指明了“人类进步的远景”。他说,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要“努力工作,创设条件,使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领域”。在这里,毛泽东赋予了“大同”全新的含义,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大同领域”。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为实现“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儒家关于“协和万邦”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厚滋养。“协和万邦”,就是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新路。世界的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儒家关于“万国咸宁”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厚滋养。“万国咸宁”,强调只有万方都得到安宁,天下才能太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实现“万国咸宁”,就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实现普遍安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儒家关于“天下为公”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厚滋养。“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古代中国关于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强调天下乃公众所有,而非任何人的一己之私。当今时代,我们要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就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实现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不是以邻为壑;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儒家关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世界和平的纽带。只有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才能促进不同文明共生共长,为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国度、不同信仰的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儒家关于“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厚滋养。“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反对把人与自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具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其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和国际观,得到了国际社会愈益广泛的认同和响应。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大会的相关决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以及社会发展委员会、人权理事会、国际劳工大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相关决议,它必将引领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