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林原创散文丨再回重庆

再回重庆

文/杨正林

1

俗话说:成渝一家亲,成渝两地相隔千里,说远就远,说近也近。可四十年了,我终于有了闲暇时间再回到久违的重庆。

一路上再也听不见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摩擦声,再也不像当年的“老牛拉破车”走走停停,行驶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达。

如今崭新的动车似流动的画卷,宽敞明亮。头戴船形帽的动姐,身穿笔挺的制服,像美丽的天使从身边走过,留下一串甜美的微笑。

送餐的服务员推着无声的船型小车,轻轻地吆喝:有盒饭,套餐,还有小吃。随之又徐徐地推向前方。

回想四十年前,我在建设中的长寿川维厂,有一次送襁褓中的儿子回成都。从川维码头坐船到朝天门,抱着儿子,背着背篓一路风尘仆仆,赶到菜园坝火车站订不到坐票,只能买一张火车站票。

那时站台上十分混乱,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好不容易在弥漫汗水味的人群中挤上车,没有位置,只能在闹哄哄的车厢过道上人挨人,背贴背地坐下。

儿子在我怀里睡得很沉,但抱久了手臂酸痛,于是把孩子悄悄地塞到旁边的座位下。

火车呜呜地拉响汽笛,疲惫和困倦使我闭着眼打了个盹。忽然,哇哇的哭声惊醒了我,儿子睁大眼,一边惊爪爪地哭闹,一边伸手抓扯着襁褓。

我赶紧抱起孩子拍打摇晃,但仍止不住闹。

有人嘀咕:该喂奶了。还有人说:太闷热了,估计娃娃遭病了。见大家七嘴八舌,我翻出奶瓶,塞进孩子嘴里,哭声戛然而止,车厢内又恢复平静。

可几分钟后,孩子发现是空奶瓶,便吐出了奶嘴,张着小嘴哭得更厉害,连小脸蛋都绯红了。

怎么办呢?那年代根本没有奶粉,唯一的也就是一包白糖。但必须要开水才能冲服。

我只得放下孩子,拿起水壶拨开人群向列车开水间方向挤去。

然而当我汗水淋淋地回来时,地上哭闹的儿子不见了,惊得我一身冷汗。还好邻座的一个妇女指着前排座说:“小伙子,那个重庆妹子帮你奶娃娃,该谢谢人家。”还有一个大哥感叹:重庆妹儿,耿直豪爽。

而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想到可怜的儿子因母亲剖腹产一口母乳都没吃过。

那天夜晚,在哐当的车厢里,我儿子在少妇的怀里睡得很香,很甜,仿佛很依赖这难得的母爱。

从此以后,在我的生活中只要听到重庆女人的口音,我就会想到给饥饿儿子喂奶的“重庆妹子”,内心充满由衷地感激和尊重。

2

往事历历在目,时间却星移斗转,再看如今的重庆,高楼林立,巨大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奇光,纵横交错的轻轨列车从空中驰过,仿佛来到梦幻世界。

市中心的解放碑在摩天大楼前不再似从前那么雄伟高大,倒像一把利剑耸立在十字街头,向世人展示那悲壮而难忘的历史。

再也看不到朝天门码头那为了生计一拥而上的棒棒军队伍,再也吃不到八分钱一碗的清汤小面。

那混拌榨菜豌豆,飘着葱花和芝麻酱的余香,至今已随满城的火锅飘荡在重庆山城的大街小巷。

眼前的朝天门堪称世界奇迹,高耸入云的建筑让人惊叹。码头就像一艘永不沉没的军舰,长江和嘉陵江宛如两条挂在船弦的飘带。

阳光,沙滩,轮船起锚,江风吹过,波光粼粼,给朝天门增添无尽的风采。

记得那时在码头附近,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到处找火炉,给孩子调制肥儿粉,那时没奶,米粉就是孩子唯一主食。

首先是穿小巷子,找小饭馆,求老板让我占用他的火炉,快速煮熟,孩子才不至于饿肚子。

那时在贫困中奔波,那时山城也是贫瘠地,但山城人是善良,纯朴的。

占用别人的煤炉,影响了生意,付一元钱不仅不要,好心的小老板免费提供开水还主动送我一勺白糖。

再到朝天门,转悠半天,找不到那熟悉的街道,遇不到那纯朴的笑脸,也看不到飘着缕缕黄烟的煤炉。

昔日的重庆妹子何处寻?有古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物是人非,感慨万千啊。真是,弹指一挥间,重庆已大变。

重庆,一个来了还想来的城市,嘿巴适!

【作者简介】杨正林(男),笔名:杨老三,成都七中学子,曾下乡到西昌冕宁县泸沽区先锋公社。高级工程师,建筑设备专家,成都航空学院客座教授。业余爱好旅游,写作,在四川工人日报,建筑报发表数十篇通讯,诗歌散文等。著有《建筑空调杀手》系列短文和《监理郝人传》等文章。知青故事《成都知青在冕宁》2019年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优秀作品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龚坤良:夜游朝天门|散文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散文# 多次来过重庆,一直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还真没有见过朝天门码头的庐山真面目. 这次与妻前来,也是临时抱佛脚,旅游的行程准备得一点也不充分,她是 ...

  • 【每天老照片】-1万-1283-老照片再现山城重庆民国印记 你还认得出来吗?

    1898年,重庆府的城墙. 1910年,重庆朝天门,木船在江边停靠,人们赤着上身挑起扁担运送货物. 1917年重庆,做煤块的人. 1934年,重庆,山城街道上来往的行人. 1940年重庆,3个儿童.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偶遇“红领巾”

    偶遇"红领巾" 文/杨正林 如今城里的许多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饿了肚子,于是给他们带许多零食,把孩子像小皇帝一样宠爱着.殊不知孩子们却不这样想,那天在公交车上目睹那一幕才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好样的“老潘”

    好样的"老潘" 文/杨正林 人有残障不奇怪,但有残疾而自强不息却令人佩服. 与女人有关的,风流一点的残障人在我印象中要数我们小区的老潘(潘驼背)了. 老潘的事还得从"偶遇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误判

    误判 文/杨正林 人老了,许多事按经验或老规矩来,容易发生错觉或误判. 半月前公司领导到工地现场检查工作,开了一辆崭新的奥迪A8轿车.我自以为懂车,与领导握手寒暄后当着领导的面兴奋而讨好地说:&quo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洗眼睛

    洗眼睛 文/杨正林 元宵节刚过,成都春暖花开舒服极了,约朋友到太升南路河畔网红打卡街喝茶. 去那里一看,河边房屋外墙粉刷一新,路旁花团锦秀,处处洋溢爱情街,"520"的魅力. 河边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大书包

    大书包 文/杨正林 "喂,美女,中午出来吃饭,老爸请你!"周末了,我请女儿带孙女到外面吃饭,可手机里听到女儿小声地答:"来不到,正陪朵朵做作业呢." 哇,我失望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偶遇拾荒婆婆

    偶遇拾荒婆婆 文/杨正林 成都昨晚下了一夜的雪,今晨仍刮着寒风,天气阴冷.但上班要紧,仍咬牙坚持起床,开车出门. 车出小区大门不久,路边一个佝偻着的身影映入眼帘,背着都快比人高的背篓,上面堆满回收的纸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灯光向前

    灯光向前 文/杨正林 蓉城初冬的夜晚,姗姗来迟. 细雨菲菲的街道,阴冷的寒风将路边金黄的银杏树叶吹撒地面. 斑驳的路灯下行人稀少,等了一阵盼来了一辆老旧的公交车,这车贯穿城市南北,停靠几十个站,上下乘 ...

  • 杨正林原创散文丨风吹铃响

    风吹铃响 文/杨正林 (明月寺殿门) 风吹过田野会留下动听的声音,老母亲离开三年了,她的声音还回绕在我的耳旁. 她是驾鹤西去的,应该还留在天上像一颗夜空中的星星.或许她想看看当年留下的痕迹,也想听听那 ...

  • 杨正林原创诗歌丨在工地上

    在工地上 文/杨正林 1.架子工随想 高高的天幕上 是谁在空中舞蹈 晃悠悠搭线架管 织起建筑网构的巢 天空纯蓝,没有隐秘 架子工忙碌的身影 像雄鹰展开翅膀 粗大的双脚踩着钢管 高声吼叫,汗流浃背 充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