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藏铜境更为真实
纵观历史,各时期皆有端午节铸镜习俗,古人相信天人感应,参照阴阳五行规律,利用天时取得至极的阳气可辟邪祛毒、战胜世间一切不祥。秦至两汉时期,端午是指五月的第 一个午日。午时,日在中天,太阳的威力达到极点,是阳气极盛之时,因此代表火。而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就在此时以火克金,是最 佳的熔金铸镜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铜镜,也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越来越被广大收藏爱好者认可。铜镜的收藏与投资,正面临着不可错失的良机。
要掌握不同时代镜子的主要特征,仿镜因用失蜡法脱模,所以纹饰模糊,或是按照图录、实物模仿因而线条刻板,纹饰僵硬。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细腻精美的楼空花纹铜镜。这种铜镜是采用分铸的方法,把镜面和镜背纹饰分别铸造,再夹合在一起。这种复合铜镜,战国以后就基本绝迹了。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对宫内收藏的古镜正面多进行了处理,以达到重新鉴容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古镜面就采用了复合的方法,重新铸一镜面,研磨好后,再粘附在古镜正面。当然这种复合镜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合镜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业内人士介绍,铜镜的铸造是属于青铜浇铸工艺,此种工艺是为世界所佩服的,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顶 尖的,尤其从战国到唐代,铜镜的浇铸工艺达到了极 致,如同国外的顶 尖艺术品维纳斯和蒙娜丽莎。
古代青铜器在历经了商周青铜礼器的高峰之后,作为青铜器的一个种类的铜镜仍绵延不绝,为自商以来历朝历代所制作、使用,直到清代之后逐步被玻璃镜取代。其间,战国和汉、唐是它的辉煌时期,无数纹饰精美、铭文丰富的铜镜被创造出来,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各种社会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