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梁令瓒是是人类最早的机械时钟科的发明者,又是书画圣手
《画人传》~第44篇
梁令瓒是是人类最早的机械时钟科的发明者,又是书画圣手!
文/卢秀辉
梁令瓒,(约生于690年~卒年不详),唐开元时蜀(今四川)人。
梁令瓒,玄宗开元年间人,担任过集贤院待诏、率府兵曹参军。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创制游仪木样、黄道游仪测候,发明了自动报时装置,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中说:梁令瓒和僧一行发明的平行联动装置,是人类最早的机械时钟,是一切擒纵器的祖先,走在了欧洲14世纪第一具机械时钟的前面。梁令瓒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家,是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人。
身为蜀人的梁令瓒与僧一行在天文科技上作出了贡献,他创制的黄道游仪,为唐代先进历法《大衍历》的编修提供了先决条件。玄宗前,唐朝一直使用《麟德历》做历法,但是,这本历法有个欠缺:对地轴长期运动所带来的岁差没有考虑,以致运行时间越长,误差越大。唐玄宗开元盛世,出现了太史频奏日食不准的难堪局面。唐玄宗下诏,命僧一行编修新历。
一行和尚,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精通天文历法,他深知要编出准确的历法,必须要天象方面的客观依据,要取得依据,须知黄道进退。于是,他向玄宗提出:欲测候星变,必须要有黄道游仪。但是,玄宗问遍臣属,无人得知哪里有黄道游仪。
而在正书院工作的梁令瓒,正在对浑象仪进行研究。浑象虽不是黄道游仪,但是,古代的天文学家,都十分重视浑象的制作和运用。梁令瓒从前人的四游仪观察中,他发现月亮轨道平面变化很快,黄道和赤道却对岁差发生的变化很缓慢,这两种变化,四游仪都反映不出来。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比较,梁令瓒将镶嵌在圆球上的固定黄道,改为能在赤道上移动的游动黄道,他按照自己的设想绘制了图样,用木料制成模型,黄道游仪诞生了,经过演示,很精密。
梁令瓒的研究,正是一行的急需,一行向玄宗报告说:“黄道游仪,古有其术,而无其器。昔人潜思,皆未能得。今令瓒所为,日道月交,皆自然契合,于推步尤要,请更铸以钢铁。”唐玄宗立即批准了这一要求,派一行和梁令瓒二人共同主持黄道游仪的铸成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工匠的配合下,开元十一年,终于铸成了黄道游仪。唐玄宗非常嘉许,亲自撰写铭文,用金字书于黄道游仪仪轮之上,又命学士陆去泰将铸仪时间及工匠姓名,用银字书于仪盘下。开元十七年,大衍历编成。经过检验,比当时的各种历法都精密得多,历书颁行中国。
梁令瓒又与一行共同制造了浑天仪,在制作过程中发明了自动报时装置,开创了中国独特的天文钟。新的浑天仪,用木柜表示地平,圆球的一半在地平之上,一半在地平之下,以观测朔望;木柜中各施轮轴,钩见关缫,交错相持,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浑天仪采用传统方法,以水为动力,使其自转,因而称为水运浑天。这个水运浑天仪一昼夜自转一周,正好和周天恒星的运转相一致。两个小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合现在两个小时)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是现代机械类钟表的祖先,比西方威克钟要早六百年。
梁令瓒亦工篆书,擅画人物。梁令瓒处开元盛世,当时唐人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唐初的“以瘦为美”转变为大众所知的“以胖为美”。初唐,唐朝刚刚统一,局势得到初步稳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审美,在继续沿袭前朝的风气。中国从汉朝起,普遍喜欢纤瘦柔弱的女子。“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赵飞燕独创“踽步”,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自创了“掌上舞”。初唐,仍然以赵飞燕形象为绝美。
到了开元盛世,或最早不过武则天时期,当时的唐朝,国泰民安一派鼎盛,外来文化不断地进入唐朝,促使唐朝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女子的美以丰腴为尚,宫廷女子袒胸露乳现象越来越风行。孕育出了一批艳冠卓群的前卫女性,她们醉心于风月花事,用日新月异的妆束装点自己。
从《新疆吐鲁番张礼臣墓绢画舞乐图》中可见,舞伎发挽高髻,额描雉形花钿,短襦长裙之外,还罩一件卷草纹半臂,足穿高头绚履。左手上屈轻拈披帛,挥帛而舞。虽然画面上右手部分已经残损不清,但是人物形象清俊,身材修长,线条流畅,笔法细腻,设色鲜丽浓艳。人物面部运用了晕染技法,表现出娇嫩的肤色。
唐玄宗对于女性间的奢靡风气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元二年的一道命令,宫中的绫罗绸缎便付之一炬。但是,时尚却在继续风行,她们坐等发福,在圆满如月的脸颊上涂上红妆,后发松垂至肩颈处结成小髻,再披上一件宽松的裙装。这裙装由全幅布料拼缝成片,腰部打上褶裥压成一段裙腰。宽裙由此成为了一种潮流。“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还流行“啼眉妆”,女子脸上略施珠粉,或素面朝天,将两道细细的眉毛耷拉下来,画作“八”字;脸颊上两道斜红与面妆融合,似泪痕;红唇以乌唇相代,配上向外坠下的垂髻。整个妆面若皱眉欲啼,极度悲戚,白居易在《时世妆》中,描述了这种装扮:
时世妆,
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
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
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
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
髻堆面赭非华风。
梁令瓒绘画,无疑也受到了审美风尚的影响,从他留存的《五星二十八厂宿神形图卷》,还能洞窥此种风尚。
关于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厂宿神形图卷》,存在很大争议。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张僧繇画,梁令瓒题画;第二种,认为是梁令瓒临摹张僧繇画;第三种,认为就是梁令瓒画。最后因为一个细节被定为梁令瓒本人画。图中人物造型及其所执法器,都属密宗。
密宗是唐朝开元初之后,才在中国开始传播。大唐盛世的社会,政治清明,思想开放,人才济济,国家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所以佛教也非常兴旺。“开元三大士”来华传法,开始了唐代密法的鼎盛时期,正所谓“华夏盛世风调雨顺唐密现佛光,法界宏开金刚智圣应世护国来”。
“显密二教,密教先亡,性相二宗,相宗早绝”。密教和相宗均未消亡,隐入山中,秘密传承,隐世之唐密只传了两代即衰落了。所以,《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只能画于最早不过开元,那时,作为南北朝时期梁朝人的张僧繇早就不在人世了,张僧繇是不可能创作《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图绘宝鉴补遗》,也把这卷画定为梁令瓒画:“梁令瓒,或曰蜀人,开元中工画人物。宋秘阁有《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一卷,李伯时云‘甚似吴生’。”
五星,亦称五纬,谓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二十八宿,中国古时天文学家将周天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而附以诸星座。
在古代观天历算的经典作品中,多将五星二十八宿画为人形、兽形、鸟形等。此图现仅存五星和十二宿图,推测此图当为原作之上卷。
此图为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489。7厘米,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图经宋内府收藏,元、明、清三代皆有著录。此图分上、下两卷,上卷清末藏于北京完颜景贤家,下卷流落日本,民国初年上卷亦流入日本。
此图为盛唐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作,极其珍贵,为研究唐代的人物、走兽、花鸟及山水画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每星、宿一图,或作女像,或作老人,或作少年,或兽首人身。每图前有篆书说明。卷首题有隶书奉义郎龙州别驾集贤院待制仍太史梁令瓒。人物用游丝描,“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细劲秀逸,匀洁流畅,设色古雅精微,图中的牛、马等动物亦生动传神,画风谨严。《图绘宝鉴》、《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等都有著录。
卢秀辉有《赞梁令瓒》一首,诗曰:
生就理工性,
首创时钟弦。
偏不与人同,
才艺寄不眠。
喜与科技伴,
乐为书画连。
留有神形图,
万星照山川。
卢秀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