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保险公司被监管约谈,万能险结算利率要下降了?

本文大概
1143字
阅读需要
3分钟

据北京商报报道,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约谈了12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精算师,分别是上海人寿、渤海人寿、珠江人寿、百年人寿、阳光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中信保诚人寿、英大泰和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横琴人寿。

约谈的核心问题是万能险,认为12家保险公司的实际结算利率大于公司财务收益率,存在利差损风险隐患。

这个风险隐患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因素是"三差",即死差、费差和利差。

  1. 死差是实际死亡人数和预期死亡人数的差额。比如预计每1000人中有5人死亡,实际上最后只有3人死亡,那就有2人的"死差益";如果实际有7人死亡,那就有2人的"死差损"。

  2. 利差是实际利率和预定利率的差额。假设某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3.0%,保险公司运用资金的实际收益率为4.5%,那么就有1.5%的"利差益";如果实际收益率只有2%,那么就产生了1%的"利差损"。

  3. 费差是实际支出费用和预计支付费用的差额。假设某保险产品预计需要支付500万的各项费用,实际只支付了450万的费用,那么就有50万的"费差益";如果最后花了530万费用,那就产生了30万的"费差损"。

从"保险三差"原理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实际投资收益率>预定利率、实际费用<预期费用时,保单就是盈利的。

保单盈利的基本原则是"三差"益

但在这"三差"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利差"了,利差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出现"死差损"和"费差损",保险公司运营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如果出现"利差损",就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经营隐患。

因为利差是以复利效应作用的,在如此庞大的保费规模下,0.1%的利差差距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复利效应下会加大利差的影响

被约谈的这12家保险公司都是实际结算利率比较高的,长期维持在5%以上,有的结算利率甚至在6%以上。

但在全球货币大放水、银行利率不断下降、欧美已经进入长期的低利率、零利率和负利率时代的情况下,保单作为长周期资产,实际利率肯定是无法保持在高水准的。

发达国家开始进入负利率时代

某些万能险用高结算利率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投保人投保,但公布的实际结算利率高于保险公司真实财务收益率,就会形成利差损。

和财务收益率差距越大,万能险业务的亏损就会越大。这就存在类似刚性兑付的风险,不利于保险公司长期发展和保险业的稳定。

因此,监管要求12家保险公司根据万能账户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实际结算利率,并于9月1日前将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对整改不到位的公司,还将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12家保险公司必须降低万能险的实际结算利率了,而且这将会成为监管的方向,未来可能还会波及到其他高结算利率的保险公司,保险的理财属性可能会进一步弱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