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点升格 | 温情不歇业,关怀不打烊 ——材料作文“书店的对策”写作指导(已发表)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学生病文:
爱与接纳

(虽然从材料提炼出关键立意,但从文章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相比,文章的标题就显得太过直白,建议换一个富有诗意和意蕴的题目,让题目和文章的才情相配。)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寻找,就找到;叩门,就给你开门。”深夜中的那一点城市之光,正是一扇向需要的人敞开的大门。(从名言入手道出材料主旨非常不错,如果再能够结合需求方开篇会更灵动一点)

近来许多书店都推出了24小时经营模式,在深夜接纳各式各样、各种身份、职业的人。他们有的只看一会儿书就睡着了,有的甚至只是寻求一个安眠的居所,然而无一例外的,他们都需要身体或心灵上的慰藉,这也正是深夜书房所能给予他们的城市之光。(细化落实城市之光的内涵会使得后面的分析抓手更具体)

德兰修女曾万分强调接纳的重要性,在一个充满“不可触摸者”的国度,一个贫困人口达60%的地区,她在一生为“穷人中的穷人”奔波劳碌中发现:穷人最缺少的不是食物,而是他人的接纳。即使在加拿大、美国这样的国家,很少有人真正死于饥饿,然而,在精神上,长期的缺少与外界的交流让他们中的很多人陷于“精神贫困”,那是一种比缺少具体的物质更严重,在当今世界也更普遍的贫困:人们不缺少面包,而缺少他人的理解、关爱与接纳,从而过着一种怀疑、否定自己甚至陷于消沉、抑郁的生活。(后半部分文字表意不明)

“如果你不接纳他人,就不算爱他们。”这是德兰在多次演讲中提到的。很多人见到路边的乞丐可能不吝于施舍一些钱,然而,要让他们接纳一些人因疾病、贫困和饥饿而表现出来的种种可怕的情状,他们却会退缩。(本段分析文字可以再充实一点不接纳的对比哲理句,会使文章的分析更饱满一点)

也许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做不到像德兰那样接纳最恐怖的景象,但我们至少可以学会接纳身边的人。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接纳别人的处事、行为、性格,因为自己的不完美,也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爱与善意。(可以再次回扣材料,提炼总结性的启发性观点句)

即使是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四周布满海风、海潮和伺机吞噬一切的大浪,即使是身体迷失方向的沙漠,拥有的只是黄沙、黄风和坏掉的指南针,只要有那么一点城市之光,就能让一个绝望的人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能让漂流的航船归入海港,满身风沙的人看见绿洲。(段落文字本就比较诗意,开头可以提炼一两句显豁观点的句子,使得文章回扣观点更直接一点。)

城市之光,照耀的不仅是个人的生命,更是一个社会的理解与接纳;深夜里能否亮起的那盏灯火,也拷问着一个社会的良心。

愿这样的城市之光照耀每个需要关怀和接纳的人,愿你们“寻找就找到”,叩门,就有人为你们开门。

作文点评

文章审题立意精准,用例证典型,以一当十,切合文题和中心观点,分析较为中肯,层次井然。

升格建议

1:文题过于直白,建议换一个富有诗意和意蕴的题目,让题目和文章的才情相配。

2:调整润色部分文字,使文章表述不仅合乎规范和逻辑,更增加文章的理性思辨。

3:尽可能提炼一些亮点句,文章在语言诗意的基础观点明朗化。

升格佳作:
城市之光

(题目有悬念感,读者看了有深究下去的意思,什么城市之光,为什么这样做就体现城市之光。)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寻找,就找到;叩门,就给你开门。”深夜中的书店那一点城市之光,正是一扇向需要的人敞开的大门。正可谓"敲门,门就敞开"。(运用精炼的名言结合材料,指出求则得之,而且能够从需和求两方面入题,开头不凡。)

近来许多书店都推出了24小时经营模式,在深夜接纳各式各样、各种身份、职业的人。他们有的只看一会儿书就睡着了,有的甚至只是寻求一个安眠的居所,然而无一例外的,他们都需要身体或心灵上的慰藉,这也正是深夜书房所能给予他们的城市之光:爱与接纳。(回扣材料,指出深夜读者之需,而且能够点出城市之光的具体内容就是爱和接纳)

德兰修女曾万分强调接纳的重要性,在一个充满“不可触摸者”的国度,一个贫困人口达60%的地区,她在一生为“穷人中的穷人”奔波劳碌中发现:穷人最缺少的不是食物,而是他人的接纳。即使在加拿大、美国这样的国家,很少有人真正死于饥饿,然而,在精神上,长期的缺少与外界的交流让他们中的很多人陷于“精神贫困”,这种贫困比缺少具体的物质更可怕,它会让人陷入迷茫和无助。其实当今世界也真正的贫困:人们不缺少面包,而缺少他人的理解、关爱与接纳;不缺少金钱,而是不被爱和不被欣赏,从而过着一种怀疑、否定自己甚至陷于消沉、抑郁的生活。(文字润色后不仅表意明确,更从精神层面强调了关爱与接纳的意义,深化了主旨。)

“如果你不接纳他人,就不算爱他们。”这是德兰在多次演讲中提到的。很多人见到路边的乞丐可能不吝于施舍一些钱,然而,要让他们接纳一些人因疾病、贫困和饥饿而表现出来的种种可怕的情状,他们却会退缩。德兰修女曾经也说过:饥饿并不单指食物,也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也指人的平等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也指受到排斥和丢弃。(充实德兰修女的例证后使得文章观点更饱满。)

也许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做不到像德兰那样接纳最恐怖的景象,但我们至少可以学会接纳身边的人。从内心里像书店员工一样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接纳别人的处事、行为、性格,因为自己的不完美,也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爱与善意。千万不要对他们冷漠,“漠不关心是一种罪”,冷漠会间接的杀人。(联系现实,指出我们努力的方向,结尾语句具有警醒作用)

对他人的爱与接纳,就是城市之光。即使是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四周布满海风、海潮和伺机吞噬一切的大浪,即使是身体迷失方向的沙漠,拥有的只是黄沙、黄风和坏掉的指南针,只要有那么一点城市之光,就能让一个绝望的人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能让漂流的航船归入海港,满身风沙的人看见绿洲。(加上中心句,段落观点更明晰,语言优美,表达文艺化。)

城市之光,照耀的不仅是个人的生命,更是一个社会的理解与接纳;深夜里能否亮起的那盏灯火,也拷问着一个社会的良心。(再次点题)

愿这样的城市之光照耀每个需要关怀和接纳的人,愿你们“寻找就找到”,叩门,就有人为你们开门。(回应开头,回扣观点,结尾简洁干练。)

作文点评

本文从《圣经》导入,从材料出发,用材料做铺垫,进而提出应充满爱和接受的城市之光的观点,使全文写作有了具体抓手。文章紧扣材料中书店员工对读者的关爱与接纳这一主旨,一例成文,德兰修女材料的使用使文字充满文化内涵,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卑微的人真正需要的一丝城市光亮,提升了文章品味。整篇文章语言有文采,读后会有情感共鸣,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充满育人的正能量。整篇文章的观点是论证“辨”出来的,“逼”出来,抽事说理的能力较强。

升格启示

1:文题有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和整篇文章的风格相配。

2:文章的布局更为合理,表达更合乎逻辑。

3:文章的纯说理的思辨性增强,亮点句增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