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这杯酒,谁喝谁会醉。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悦
乡愁这杯酒谁喝谁都醉。带着乡愁,带着故乡草木的清香,带着母亲的牵挂,带着童年的印记,再一次远走他乡。
“微醺人生,有酒有故事”酒友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文标题:《酒与乡愁》
文:潼河水 | 整理:酩悦团队
李白把乡愁比喻为床前明月光,余光中则把乡愁书为一枚邮票。而我的乡愁是一杯浓烈的酒。
历代文人骚客对酒都情有独钟,几杯浊酒下肚便口无遮拦无拘无束。谈天说地,言古论今。像古代吟诗作对更是离不开酒。2011年7月25日,我回了一趟老家。于26日在宿迁市《翰林文学》杂志社通过李跃主编联系上了失去二十五年音信的莫云老师。时值中午十点左右。当莫云老师听到是我,无比激动,问我在哪。并执意要我等他下班聚一聚。
我突然想起二十五年前,我们第一次相聚的情景。那时他还是泗洪县城头中学的语文教师。我骑着破自行车从归仁到城头近五十公里的路程,赶到学校已经向晚了。记得莫老师的眼睛刚做完手术不久,遵照医嘱是忌辛辣的。但他却把医嘱抛到九霄云外,一味的和我们喝酒。即使伯母在一旁再三劝阻,他仍然一意孤行。那天,我记得有好几个教师,现在只能记得王清平老师,其他人早已淡忘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文学缘分吧。若干年以后,王清平已是国家一级作家,宿迁市作家协会的主席了。他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官场小说。在我们苏北,喝酒是最能表达感情,加深友谊的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那天,我们谈到文学,尤其谈到诗歌,更是激情澎湃。当然,我的酒也喝得过头了。分别时,莫老师紧紧握住我的手,把我送出很远。没想到,城头一别后,竟历经二十五个春秋才得以相见。
我们在步行街上一家酒店订了个包间。李跃先生还邀请了宿迁才女徐利亚及两位青春美貌的女儿、某公司老总、《翰林文学》杂志社两位美女作陪。我与莫老师坐在一起,无比的亲切。因他在政府部 门上班,白酒是规定不能喝的,所以,我们只能喝啤酒。席间,徐利亚 女士谈到她在某学校代表家长演讲时的情景,并临场发挥了一下。她的语言干净利落,思维缜密,口若悬河。她还能看手识诊,明病因。再给那位老总和莫云看手诊时,说话斩钉截铁,有什么说什么,毫不拖泥带水。我只看到二位连连点头称是。因我和她相隔太远,她只看了我的面相,说我面色发黄,是睡眠不足,熬夜所致,应多吃苦瓜之类。最后我说,坐在我右边的是杂志主编,左边的是著名作家莫老师,今天我们面对一个才女竟几乎失语。她说,她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还做“完美”产品。她的胆识与学识让我们男人汗颜 。在我回来的路上,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在诗人面前我出丑了,呵呵,也许是我喝酒的原因,顺祝你快乐天天!一个女子如此谦恭,着实让人折腰。
我们简单话别后,莫老师邀我到他的办公室坐坐。他的散文集《乡路弯弯》(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我很多年前看过的,是在一个姓张的中学老师家。这次,他又拿出《天涯芳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三醒斋呓语》等著作。捧着沉甸甸的书本,我的心情异常复杂。除了编好《宿迁论坛》,照顾妻儿外,还能写出这么多作品,使我慨叹不已。而我呢,二十年光阴付与碌碌无为,不免心生惭愧。下午三点,机关上班。莫老师极力挽留我,说晚上约王清平老师过来聊聊。我说下次吧。明天我还要拜会许卫国先生。我们坐着电梯从八楼下来,我让他回去上班,外面天太热了。他坚持送我到公交车站。从市政府到站牌有近千米,水泥地面像鏊子一样,往上冒着热气;太阳如年轻的寡妇,火辣辣地望着地上的生物。这是在考验我们的友情吗?到了站牌,莫老师一直把我送上车,还塞了一块钱硬币到钱柜里。直到车子启动走出老远,他还在向我挥手。这些细微的举动,足以让我为之震颤。
莫老师爱酒,正如爱他的文学。他的作品醇香甘洌,饮之醒人耳目,涤人灵魂。我与世间小人也喝过酒,并也为之醉过,一醉好多年没有醒来。
乡愁这杯酒谁喝谁都醉。带着乡愁,带着故乡草木的清香,带着母亲的牵挂,带着童年的印记,再一次远走他乡。在他乡,不要忘了乡音,忘了你是苏北的人。
在他乡,我时常喝醉。乡愁弥漫在喉咙,多想站在故乡的肩头,像父亲一样打起高亢而又忧伤的号子。
诗文达意,美酒传神,写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