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朗读的故事

我与朗读的故事

我是一个忠实的朗读者!

农村长大的我,考上师范之前,一直被冠以木讷的“哑巴”——半天没一句话!能说什么呢?毕竟名副其实!

可以说是四年的师范学习生活彻底改变了我。

师范第一堂语基课,我被提问时,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一名教师,不善言辞,怎能上得了讲台?”恩师胡玉华就给我抛下了这句话!于是,我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口语练习:咬筷子、练气息、绕口令、练扫读……两年后,我已经由半天不说一句话蜕变成班级里的推普骨干,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辩论会、演讲赛了。我想我能够摆脱“闷葫芦”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还在于我爱上了音乐、舞蹈,师范期间的架子鼓的、霹雳舞的摸索、自学,让我有了舞台,更让我找到了自信!

毕业后,爱上朗读的我总是想方设法让我的孩子们也喜欢上朗读。比如,我的课前小故事,就是孩子们朗读的“必修课”。先是我绘声绘色地示范讲,后来就是孩子们惟妙惟肖地跟着学。孩子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得到扎实训练。在我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期间,辅导的孩子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不同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比赛的诸多奖项。我自己也获得过市级优秀演讲员称号,并多次参加各种区县级活动的主持人。

上世纪末,全国教师必须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师范时良好的功底,加上我不屑的努力,很快成为一名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由于测试工作突出,2007年,省语委推荐我参加了国家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成为一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两年后,我又参加了各省选派的优秀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组成的全国骨干培训班,并成为全国200名具有境外测试的国测员。此后,我先后被阜阳市语委办聘为全市教师及公务员普通话培训讲师,阜阳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口语教师等,这让我在普通话教学上一直处于不断实践和探索之中。当然,自己成绩的取得与我而言,不足为道,我骄傲的是自己的朗读教学探索中让孩子们受益。一批又一批孩子通过美的声音爱上了诵读,爱上了语文,一批又一批学生通过参加省市级比赛获奖而获得了自信和人生的激励。同时,语音、语调、语意之间的整体性学习原理也被我忽然领悟。原来,阅读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这是我在实践中的重大发现,这也成为我区别于当地其他语文老师最鲜明的特质。

来北京后,我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朗读及朗读教学。本人区级工作室成立后,便给工作室立了一个目标——研究朗读教学。团队小伙伴在我的倡导和鼓励下,认真阅读朗读或朗读教学方面书籍,反复锤炼自己的朗读功夫,不断进行朗读教学设计,积极寻求E时代下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方式方法……经过工作室伙伴们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实践,2017年7月,《E时代下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新途径》立项为区级课题,2019年6月,该课题顺利结题。在此期间,我们对课题成果进行纠偏修正,2018年6月,《E时代下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项为北京教科院十三五课题。进行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自编刊印了《小学统编版语文朗读教学设计》,工作室小伙伴在课堂教学评比及论文评比中凭借对朗读教学的深入实践研究而多次获全国、省市级奖项。同时,我们团队也先后受邀到市内外进行朗读教学交流活动,并广受好评。2020年11月,《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为我们的团队出了一期专刊,无疑是对我们朗读教学探索的充分肯定。

前面说过,我初中毕业之前,就是一个张口即脸红,说话即结巴的木讷孩子,何以能在朗读方面有些许的成绩呢?一个字——练!

年轻时候,为了考测试员,那是不分时候的苦练发音技巧,不停地朗读60篇经典选文,哪些文章读到最后基本上都会背啦!

为了让自己每天都能读点儿东西,就是最近几年,我申请了一个荔枝电台——江淮阿雷的荔枝电台,读完了并上传荔枝电台的语音作品达到800个左右,长文有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青鸟》等,短文有统编版低中年级的全部课文和高年级的部分课文等等。荔枝电台的点击量现在近150万。

朗读文章,尤其是朗读好文章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也真的是一件令朗读者愉悦的事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