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脊髓炎1例

患者男,45岁,因“发热3d,伴双下肢麻木、乏力1d余”于2014年10月30日收入我院。

患者入院前3d开始发热,最高体温39.0℃,伴头痛、周身酸痛,先后就诊于外院和我院急诊,经对症治疗未见好转。2014年10月29日,患者晨起时感双下肢乏力、麻木,双足底麻木感明显,行走不稳,咳嗽时大便失禁,次日再次就诊我院,行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检测提示阳性,遂拟诊“登革热、吉兰-巴雷综合征”收入我院。

既往亚临床甲亢病史2年余,入院前2个月自行停药,无明显不适。入我院时神清,四肢、胸背部皮肤潮红,散在皮疹,色淡红,未高出皮肤,余症状同前。

查体: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稍减弱,腱反射减弱,左髋、左踝及双膝音叉震动觉消失,小腿图形觉减弱,足趾位置觉减弱,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2014年10月30日行腰穿测压力185mmH2O,脑脊液澄清,生化检查提示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细菌、结核菌、隐球菌涂片均阴性;2014年11月5日复查测压力80mmH2O,检测脑脊液登革病毒抗体IgM呈弱阳性,蛋白含量进一步增高(表1)。血清梅毒抗体、免疫抗体均阴性。颅脑MR平扫及增强无明显异常。

腰椎MR平扫T2像上可见:圆锥末端腹侧软脊膜及马尾神经呈条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图1、2)。

肌电图:双侧胫神经H反射异常,提示腰骶神经根异常(S1)。体感诱发电位:(1)双上肢深感觉体感传导通路未见明显异常;(2)双下肢深感觉体感传导通路阻滞(腰段-中枢段)。

该患者诊断为:登革热脊髓炎,经激素治疗及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2周后下肢麻木乏力、大便失禁等症状基本恢复。

出院后1年随访无复发。

登革热脊髓炎可发生在感染急性期或恢复期,恢复期多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该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具有一定难度。

当登革热患者出现脊髓损伤症状,且症状和理化检查不支持其他诊断时,应考虑登革热脊髓炎可能性。

患者脊椎MR平扫T2像出现高信号病灶且可解释患者症状时,支持登革热脊髓炎诊断,但部分患者脊椎MR可无异常。

脑脊液登革热抗体阳性或检出病毒核酸有助于确诊。本例患者登革热诊断明确,具有脊髓炎特征表现,脑脊液登革热病毒IgM抗体弱阳性,腰椎MR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且可解释患者症状。两次腰穿结果均见蛋白-细胞分离,但患者以双下肢乏力、麻木为主要表现,肌电图未见神经根病变,腰椎MRI存在明确病灶,故排除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为登革热脊髓炎。

目前对包括脊髓炎在内的登革热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特异性疗法,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能有效,但尚缺乏循证证据。

1:实验室检查结果

1:腰椎MRI平扫T2

2:腰椎MRI增强扫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