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望大慈岩
20130727
久闻大同悬空寺之名,却不知有江南大慈岩。打开地图,在相距1,258公里之遥的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再换算成现实中的路程,就是一南一北两座悬空寺之间的绝对距离,这二十五万公里夹带着观念之私,与现实相互催化,孕酿出醉心之美的风光;凭着悬空寺之名,发现了近在眼前的大慈岩,又借着亲见的大慈岩,去照见梦想中的大同悬空寺,最后,梦想又带着我千里跃进,闯入了大同悬空寺的现实世界。
▲ 大慈岩景区入口
大慈岩固执的在新叶古村与诸葛八卦村之间插入了一个钝角,让我多费了许多丈量土地的脚步,从诸葛镇出发,至景区门口,售票亭已关门,幸而景区的大门依旧敞怀迎我,仰望山体,估算游览所需时间后,决定登山。夏日傍晚,天已渐凉爽,路上更无余人,脚步轻快的落在一级级上行石阶上;路过一处山涧,水清沙白,纤尘不染,忍不住放下包袱,让脸、手与脚与水来一次亲密接触,冰爽的感觉一扫夏日的烦闷,也暂时消解了一身的汗水与疲惫。日渐西斜,余光在山间打印着山头,形成明暗交替的阴影,鸟雀陆续归林,呼唤亲人,寻找栖息之所,蚊虫也告别了白日的梦,取代游人占山为王,准备着夜的狂欢,除了山顶个把忘却时间的人,它们可折腾的估计也就我一个活人了......
▲ 大慈岩凌空栈道
一路上,小精灵们不离不弃,热情呵护,将我送至主峰,终于在徐徐清风中,也不得不与我依依惜别了。这是几处天然岩穴,通过壁间凿道,连成一片方外之地,建立楼宇飞阁,潜隐于尘嚣之上。因部分观宇半悬于崖间,远观如有凌空欲坠之势,“江南悬空寺”即由此而来。
其实,寺观的主体嵌入岩腹之中,只留部分凭栏突出在外,因为整体承重结构并不在突出部分上,上方的挑檐重阁和下面的跳梁更多的是视觉冲击的装饰效果,并不起实际支撑建筑的作用。
▲ 大慈岩悬空寺
建于元代的地藏大殿原址建筑应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了,现在能看到的结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真正建在绝壁上“二悬空寺”清音阁,也都是现代建筑。
相比之下,大同悬寺千百年来仍保留着木结构原貌,构件之间没有一颗钉子(当然现在有些地方用铆钉加固了),全部通过榫卯咬合搭建而成,这是大慈岩与大同悬空寺质的不同。
当然,斑驳的断壁、岩穴的残迹、散落的遗留、栈道的凿痕与崖间的刻石都是时光的深沉的眷顾,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触摸,也都会激发历史的倾述,但凭个体的人如何倾听、感受与交流。
▲ 天下第一天然立佛
伫立殿前,凭栏而眺,暮色苍茫,山峦绵亘,山河带砺,都笼罩于在夕阳渐趋微弱的光线之中。背后是历史微弱的余脉/温,面前有未来不定的余光,一时间,胸中那片悠悠空荡之云,又在幽圆的清风中升腾起来,也带着思绪飘向千里之外的恒山脚下。认识一座山,如同结交一个人,不仅赖于以脚步丈量的距离,也包含心灵相逢前所需跨越的鸿沟。翻一座山,涉一片水,可以匆匆走过,让大自然的风光在眼前徐徐划过,转瞬而逝,也可以细细品味每处细节,透过现实的冰凉,去感抚历史厚度,让风景如珠串连,一眼万年。
▲ 大慈岩清音阁
显然因为进程的耽搁,我超过了预判的所需的登山时间,有那么一刻,一个念头闪过,我是否要在山中经历一晚岁月的寂寞?无惧郊野,被天席地的想法,大概是男人放浪的情趣。往清音阁途中,路过天下第一天然立佛观赏点,顺着指引回望主峰,却怎么也看不出立佛来。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在我眼里,山就是一座山,佛却不一定是佛。来到清音阁时,山门已闭,只不过守门人听到声响,给我开了门,放我下山,一路疾行下到山底,天已黑了。
备注:大慈岩风景区是富春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山岳景观,也是佛教文化与秀山丽水的完美结合,素有浙西小九华、江南悬空寺之称。主峰海拔586米,由中生代侏罗纪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壁立千仞的垂直断崖。山的主体建有地藏王大殿,以洞为宇,依崖而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故称“江南悬空寺”,位于景区南部的清音阁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是现代的悬空建筑,又称二悬空寺。从景区东南方的玉华湖堤坝俯视,大慈岩主峰酷视一尊特大天然立佛,高147米,与山齐平,堪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全文完)
BE LIVING, BE FEELING,BE READING, BE INTER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