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不仅拯救了亿万东北人的生命,还打了外国专家的脸!

距诺奖最近的华人,扑灭东北大鼠疫,拯救亿万生命,却被国人遗忘。他发明的伍氏口罩,不仅拯救了亿万国人生命,还打了外国专家的脸。东北鼠疫爆发日俄趁机发难,他临危受命拯救国人,还喜获诺奖提名。

如今,疫情突发时,各种防护设备成为人们战胜病魔的必需品,而使用最广的,当数一枚枚价廉实用的口罩了。新冠病毒出现后,佩戴口罩,也已成为国人的标配。

清宣统二年(1910年),我国东北爆发鼠疫时,一位中国的公共卫生学家,在国外专家的质疑与反对声中,让口罩走向了防疫的主战场,从而挽救了亿万国人的生命。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伍连德。

伍连德,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县),于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北部的槟榔屿(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比爱因斯坦大4天),其父伍祺学系开设金店的侨商。伍连德7岁考入当地英国人设立的槟榔屿公学,接受10年制教育,学习成绩优异。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他勤奋刻苦,在大考中获得“基本学者”的名衔,并多次获奖金和奖章。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入该院听课和实习三年,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士学位。

取得医学士学位后的伍连德,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修与研究。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后,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接受了意曼纽学院所颁给的研究生奖学金,到新成立的吉隆坡医学研究院从事了一年的疟疾和脚气病的研究工作。

1904年底,他回到槟榔屿,在珠烈街开设私人诊所,并积极参加华侨社会服务,致力于社会改革,如反对吸毒和赌博。他主张男子剪发辫,提倡女子教育,鼓励少年男女开展体育运动及创办文学会等。

1907年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不久被派赴伦敦、柏林考察军事医学。伍连德由于早年缺少学习中文的机会,回国后深感不便,到天津上任伊始即聘请教师学习中文,很快就学会了用普通话讲课。

认真说来,口罩应该是起源于中国。据相关史料记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和《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

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就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直到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20世纪初,口罩才步入寻常百姓家,首次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而口罩第一次被广泛运用于应对大规模疫情传染,则是始于中国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

清朝末年,许多本应由中国人行使的主权,却被一帮外国人所把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清海关,它就被一个名叫罗伯特·赫德的英国人掌控了48年,一直任职海关的总税务司。不仅是海关这样的重要部门,甚至连卫生检疫权都被外国人控制。

而中国卫生检疫权的收回,则是源于一场突然而至的肺鼠疫。1910年的年底,由于中东铁路的全线通车,处于中东铁路最前端的哈尔滨,就遭受了一场令人滴血心痛的大浩劫——许多人不明不白地死去,这引起了朝廷的警觉。

1910年11月,一场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中国,并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4个月内便波及5省6市,死亡达6万多人,其中仅哈尔滨市就死亡5272人,一时尸骸遍野,举世震惊。

当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挟。就是在这样生死关头,俄、日两国趁火打劫,利用防疫之际,妄图攫取东三省警务权。

1910年12月,清政府紧急电召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紧急赴哈尔滨调查处理鼠疫。伍连德不负众望,赴哈后,抵制住了沙俄、日本的无理要求,并于1911年1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当时他年仅31岁。

在伍连德及助手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检验结果出来来,东北的这场疫情为肺鼠疫。伍连德立即电告清政府,要求从关内征招大批医生来哈参加防疫。第一个应征到达哈尔滨的是法国医生梅斯尼(Mesny),法国军队的外科医生,时任天津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

传播鼠疫的通常是活跃于老鼠身上的跳蚤,可是伍连德觉得奇怪,如果是炎热的气候也就罢了,如今天寒地冻,气温在零下30多度的东北,跳蚤活跃不起来,鼠疫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当时的日人开始了自己的防疫方法:捕杀老鼠,这一防疫方法随后被俄国效仿,他们甚至认为很快就可以控制疫情。一直觊觎东三省的日本再一次向清朝发出了应该将防疫权交到他们手里的呼声。

但是,即使是大量捕杀老鼠,疫情仍没得到控制。伍连德一直在寻求新的办法,最后经过总结,他大胆提出这次的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飞沫传染。谁知,伍连德的说法一经提出,就受到外国专家的质疑。日本医生是著名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的学生,法国医生是有着防控鼠疫经验的梅斯尼,他们都强烈反对伍连德的大胆设想,对飞沫传播这一说法更是嗤之以鼻。

伍连德视察新城区俄国铁路医院考察疫情时发现,这里的医生护士都未加防护,没有人戴口罩。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肺鼠疫这种烈性疫菌的传播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经呼吸传染。他应邀同俄国医生一道查房,只给他白袍、白帽、胶皮手套,与俄国医生一样没有口罩。伍连德警觉地查看了几个鼠疫患者,感觉这样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危险的,就匆忙离开病房。

就在几方争执不下时,法国医生梅斯尼染上鼠疫死亡了!而伍连德经过调查得知,梅斯尼正是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了病人而感染上鼠疫的,这让他更加确定疫情是通过飞沫传染的。

为了检疫队伍的自身安全,伍连德还发明了最早的医用口罩——这种由两片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的口罩,成本仅为当时的2分半钱,作用却至关重要,沿用至今,称之为“伍氏口罩”。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并且很快被民众接受。

梅斯尼是第一位在疫区殉难的医生。梅斯尼之死引起各方震动,唤醒了人们自我防护意识,成为”伍氏口罩”普及的一个契机。他以他宝贵的生命为东三省防疫作出了牺牲和贡献,这或许是他始料未及的。

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了有日、英、美、俄、德、法、意、荷、奥、墨和中国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他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与会的各国专家交流了各国的研究成果。会后,伍连德被委任为外交部医官,同时仍保留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职位。

因为“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 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伍连德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由于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此消息直到2007年才在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正式披露伍连载德才是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由于有了伍连德的先行先试,口罩在卫生防疫中的重要作用被世界卫生界所接受,在其后有史可证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度扮演重要角色。比如,1918~1919年间,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感染,5000万人因此丧生,口罩就成普通人群用来抵御病毒的利器,从而挽救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如今,口罩更成为各类防疫战场上的必备品,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华人科学家伍连德。

在历史的洪流中,伍连德没有如浮萍般随波逐流,而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1915年,在一次抗日集会上,工人张泰沉痛讲演,刺腹血书“誓死报国”。他深受感动,亲自救治张泰;1925年,哈尔滨市群众声援上海“五卅”惨案受难同胞,他参加义演,募集善款;1930年,他呼吁20年,终于收回被帝国主义把持半个世纪的检疫主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拒绝与日本合作,被日军诬陷为间谍,险些丧命……

晚年虽远居海外,但伍连德一直眷念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他在1959年出版的自传《鼠疫斗士》一书序言中写道: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1岁。28岁那年,他回到中国,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祖国,造福了亿万人民。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名字与事迹,在普通的中国民众中,却鲜为人知。

(0)

相关推荐

  • 医学有故事番外 01丨伍连徳百年战疫

    作者:老狐狸 (科学声音新媒体科普创作训练营第二期学员优秀作业) 公元 1911 年 1 月 30 日,哈尔滨城外寒风刺骨,在傅家甸坟场一个巨大的深坑旁边,一名戴着金丝边眼镜和纱布口罩的军医官瞪着发红 ...

  • 110年前,他打赢了一场防疫战,用的方法跟今天如出一辙

    1910年冬天,正在天津担任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的伍连德,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否要舍弃安逸的工作,去东北抗击鼠疫. 伍连德很受袁世凯的器重,如果继续留在天津,前途不可限量,而正被鼠疫席卷的东北,已成为死 ...

  • 救人无数的医者伍连德,后来结局怎么样

    一个国家,也和人的记忆一样,有许多事情难免被遗忘.但对有的事情.有的人,我们应当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就像伍连德,一位终身自认为中国人的马来西亚华侨,一位百年前曾经行走在中华土地上的伟大的医者. 北洋 ...

  • 毁灭 1/4 欧洲人的大瘟疫,中国人仅用两月余消灭

    历史上,鼠疫曾有过 3 次大爆发,导致上亿人死亡.第一次在东罗马拜占庭,第二次在中世纪,第三次在中国.1910 年,在伍连德到达哈尔滨后,利用「伍氏口罩」等先进的防疫手段,仅用 67 天,就将这座城的 ...

  • 曾孝濂|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

    在当代画家圈,多数人是先喜欢画.再奋斗成画家的.还有这样一批人,是因为从事相关工作,才逐步奋斗成画家的.他就是曾孝濂. 曾孝濂:生于1939年,原籍云南威信.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

  • 寻访“中国防疫第一人”伍连德故居 胡同里的小洋房仍在

    在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的2020年寻访伍连德故居,是一件格外有意义的事情.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1910年,源自西伯利亚地区的鼠疫传入我国东北三省,6万东北同胞罹难,年仅31岁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 ...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1-2022年来源期刊发布

    来源: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室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1-2022年度)遴选已完成!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传播我国优秀科研成果,服务科学工作者发现信息为建设目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对来 ...

  • 中国科学:大地幔楔诱发克拉通破坏型金矿

    朱日祥等-中国科学:大地幔楔诱发克拉通破坏型金矿 环太平洋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探明金储量超过全球探明储量的10%,被称为"金指环".其中,太平洋西岸的华北克拉通探明金储量超 ...

  • “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108岁文怀沙:养生3字秘诀,超值

    学习,让一个人开心快乐,再不无聊. 1 文怀沙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我国著名学者.楚辞专家.红学家和书画家. 文老曾经有这样一个"桥段".他用33个字把中华思想文化的精髓提炼出 ...

  • 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

    他坚决捍卫文人画传统, 融会西法,首次将平民百姓的 日常生活引入国画, 将勃然的生机投注到颓废的传统绘画, 绘出了惊动画坛的现代风俗画. 他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 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 被梁启超誉为 &q ...

  • 最新资讯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1发布!附全目录

    4月23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遴选报告(2021-2022年度)",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1262种, ...

  • 中国山水画创新第一人,王中年精品山水欣赏

    王中年:1944年生于辽宁省凤凰城,满族,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版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山水画研修院院长,研修员导师,中 ...

  • 他被称为“中国瓷器鉴定第一人”,阅宝无数,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古代艺术  他是文物鉴定大师, 做古瓷鉴定已70多年, 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 他阅宝无数,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他从来不接私活搞鉴定, 是中国收藏界一面旗帜. 如今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