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像【跟我拍】王霄专栏:如何看懂一张直接摄影作品
吞像开办名师专栏啦!
【跟我拍】让您与摄影名师零距离交流,
每周1—2位老师坐阵吞像订阅号,
用图文的形式为您带来简单实用的学习技巧,
绝对原创!绝对干货!
只需一分钟,就能学会拍摄一张佳作!
不信?来看看吧!
▼
吞像名师
为您分享
▼
分 享 嘉 宾
王霄
艺术学学士,吞像名师团成员
2009年受聘于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授课
2010年受聘于北京工商大学授课
2014年组照《困》入选第14届平遥摄影节;组照《困》、《艺术院校的继教学生》入选
北京电影学院《59个视角》影展,并参与策展
2015年组照《观.物》入选北京电影学院《境》影展并参与策展
教学风格:逻辑清晰,干货十足
前段时间中国美术馆热热闹闹的举办了保罗·卡普尼格罗摄影大展——《黑白的冥想》。进入展馆,我随着人群欣赏作品。在一幅照片前两位影友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女士对身边的朋友惊异的说道:“看这幅照片!这个地方我也去过!我就没有想过把这棵树放在画面里!当时我要用单反也这么拍就好了!”听到这样的话,在一旁驻足的我立刻意识到这位女士或许并没看懂这幅照片,那么看不懂的原因在哪呢? ▼
展览的副标题很明确“直接摄影作品展”。也就是说此次展览中的照片全部是这位摄影师的“直接摄影”作品。 “直接摄影”其实是一种摄影创作方法,它继承摄影分离派的志向,力求寻找摄影自身的特质、摆脱绘画的影响,在后期不进行底片影像叠加,追求用相机和传统暗房技术直接表现出被摄对象的“美”。
那么如何更好的理解“直接摄影”作品呢?我们用内奥米.罗森布拉姆在《世界摄影史》中对两位代表摄影师的表述来做一下说明。在提到纯影派大师爱德华.维斯顿时,书中说道:“他采用特写镜头来精确地记录物体本身,旨在呈现‘镜头前事物的本质和精华’,以此来创作‘比事物本身形象更加真实,更易理解的画面’。”在提到著名直接摄影风光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时,书中说道:“亚当斯的作品还体现了对曝光、冲洗和印制的科学控制。他的天赋也体现在他对于比例、细节和纹理的敏锐感。”
稍加总结我们可以看出,维斯顿所追求的是柏拉图眼中的“理念”,其作品“青椒30号”是极好的实例。▼
而亚当斯注重的是将摄影的“材料美学”以科学的态度发挥到极致。所以,我们再看到他作品中刻画的树皮和木栅栏时就要明白,摄影师不只是想表现这些事物的形态,也是在寻求如何用摄影的材料将这些对象更好的表现出来。▼
而这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也成了后世“纯影派”摄影师的孜孜以求的标准。不难看出,这类摄影作品追求的主要是形式上的完美。由此可见,对于“直接摄影”作品欣赏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形式层面上,而不是内容。
我们再回到上文提到的这张保罗·卡普尼格罗的作品。在发表感慨的影友眼里,树是否出现在画面里是这张照片与众不同的重点。在我看来虽然这棵树在画面中确实起到了打破平衡、制造趣味的目的。但其暗部丰富的层次细节也是不可忽略的重点。而这暗部表现力正是亚当斯所追求的“对曝光、冲洗和印制的科学控制”的结果。那么,如果那位影友真的用单反相机在同一地点拍摄了同样的画面就能和保罗·卡普尼格罗的作品能划上等号了么?显然也不行。“直接摄影”的摄影师大都使用大画幅相机,其原因基本有三点。第一、底片尺寸大,可以更好的体现被摄物体的细节。第二、可以实现沙姆定律的调整,保证足够的景深。第三、胶片以单页的方式使用,可以对每一张照片从曝光到印制进行精确控制。也就是说,摄影器材的选择是和摄影师所追求的美学特征相符合的。这般看来,数码单反就和“直接摄影”的追求相去甚远了。
摄影绝对称得上是上手容易,理解不易,拍好更难的艺术形式。现在国内经济发达了,更多的朋友能够拥有品质很好的相机进行个人创作。摄影作品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但是,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真正的“懂”摄影不是单有热情就可以的。还望热爱摄影的朋友们静心凝气多下一点书本上的功夫,当然,更方便、快捷、避免走冤枉路的方法就是让我讲给你们听:吞像【课堂】读懂大师—摄影鉴赏强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