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心法”主宰着“翻江倒海”的训练--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上期文章,大丹分享了她选择愚人节这个日子,来加入会员区的有趣想法,和7个月习练古传单操所带来的身体变化。这期文章,大丹将分享她习练行气单操的“心法”体会:
“翻江倒海”—— 古传太极拳唯一的行气单操
我对她的总结为:认识,再认识,再再认识。这个“认识”大体分四个层次、两个阶段。她的魅力似乎是可以“无限”地认识下去,她隔些日子就会给你的身体新感受,给你的精神新体验,层出不穷的好玩是我对她的评价,然而同时她的给予也受限于我个体能力和受训时间吧,目前对她是这样划分和认知的:
1、“点”的层级:
关注手掌👋,两个手掌为两个点,分别落在“翻江倒海”行功轨迹“大圆盘”的盘子边上,此时 手掌的运动轨迹是圆周(线),手掌的样子是五指张开,虎口撑圆。要做到让这个圆周的形状不得有凹陷,也不得有突兀(不丢不顶)。
2、“线”的层级:
两个手臂伸直,无限拉抻,形成无限延长的线(不是线段),这条长线是轴对称的,看得见的对称轴就是两臂,两臂展开,形成水平的180度角,并且此180度角一直保持翻江倒海的行功的始终,理论上不得有1度的偏差,轴(手臂)对称状态是唯一的,在360度平面圆盘上运行。
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气息要饱满,才能始终撑起两臂,不能一高一低,一起一落,两臂的运行速度保持一致,不能一快一慢,一个在走一个在停。。。在这个大圆盘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手臂的运行而一一对应!
这是一件多么新奇和神奇的事情,日常中,什么时候你可以操控时间和空间呢?只有现在、当下、此刻可以哈。
另外还要通过“外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是否两臂不平了?有夹角了?要随时调整才行,因为 一旦有夹角,不平直,气息就不能贯穿、通行顺畅了。两手臂行功的轨迹“刷”成圆盘(面),形成一个一个圆形的面。要使得这个圆的面的形状不得有凹陷,也不得有突兀(不丢不顶),饱满充沛。
3、球体的层级:
随着手臂的转动,一个一个圆的面 交织成球体,这个面的轨迹形成的球,似乎把自己笼罩在当中了。行功时 使其成为饱满充盈,没有凹陷,没有突兀(不丢不顶)的浑圆之球体,旋转,不停旋转。
4、阴阳的层级:
在习练“翻江倒海”之前,我不懂也不碰“阴阳”,觉得这个词很“玄”。习练“翻江倒海”之后,觉得古人真是聪明,他们不说正负,不说上下,不说左右,不说前后、不说刚柔、不说繁简、不说开合、不说松紧、不说局部和整体。。。因为这些词都是阴阳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的表达“阴阳”。这些词是固定的、是确定的、是单一概念,虽然准确,但 ,是死的。
而阴阳是一个更高级别、更高维度的说法,我现在的理解是 它既包含了上述概念(那些看得见的形态、位置。。。),同时也包含了“外形”背后的能量。而且既是能量,就是永远流动的、变化的、相互转换的,是此消彼长的,你中有我地杂糅在一起,是动态的、活波的。。。但又不是无章法的。
“翻江倒海”打到后来就是分阴阳的~阴阳平衡,人的体位才能稳定,才能在行功过程中保持平衡,(“而平衡能力在技击中尤为重要,平衡能力强的,可以在关键时刻打出新的体位,让对手防不胜防”参见逝去的武林),这是在外形上看;内部的阴阳是看不见的,但我展臂的时候已经能感受到一点点了。
比如, 我在大幅度折腰的时候,控制和不断调整手臂、大腿、脚趾的能量的增减以达到在躯干倾斜状态下的平衡,我那时感受到了身体内部的流淌着的、被调动了走向的能量。。。
内部的阴阳应该还包括其他的感受吧,可惜,目前的功力,我还没有察觉,哈哈。。。相信它都能通过“翻江倒海”的实操行功得以体会和验证。
上面说的这四个层级在我,是递进顺序关注到和认知的,但现在的练功状态是 它们其实是杂糅在一起的,在行功时已经不分层级、次第了。下面再说说我经历的两个阶段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