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汇编(二下)——舰队母舰

发布时间:2013-04-12 

 原作者:我是吉娃娃  

搬运地址:空军之翼

信浓号(Shinano)

信浓号(Shinano)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是日本帝国海军所属的航空母舰之一,是由建造中的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艘改装而成,其名字来源于日本的古代藩国名“信浓国”,在 1961 年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企业”(标准排水量 75,700 吨,满载排水量 93,284 吨)号服役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笔者注:国内不少资料都介绍为它是在“小鹰”级航空母舰服役之前最大的航母,但是笔者经过仔细查阅多方资料,小鹰级的标准排水量为 61,170 吨,而信浓号的标准排水量为 62,000 吨,只不过小鹰号的满载排水量大于信浓号。根据日本原文的资料,笔者认为应当是“企业”号而不是“小鹰”号)

  对美开战前夕,日本海军在 1939 年度(昭和 14 年)04 舰艇补充计划中加入了大和级战列舰 3、4 号舰的预算。1940 年(昭和 15 年)5 月 4 日,3 号舰(建造代号 110)在横须贺海军工厂 6 号船坞开工,计划 1943 年1 0 月下水,1945 年 3 月竣工。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开战后,110 号舰工程根据军令部的指示全面中止,此时舰体已完工约 50%。由于机动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1942 年 6 月,海军决定在 110 号舰主甲板上安装一层机库、装甲飞行甲板及岛式上层建筑,改为重防御的舰队航母,同时简化一切舾装措施。

  110 号舰改建为航空母舰的工程在 1942 年 9 月恢复施工,预计期 1945 年 2 月竣工。在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因日军联合舰队大量舰艇受损,需要在横须贺船厂进行大修,之后 1943 年 3 月下令优先“修理损伤舰”,导致 110 号舰建造工作中断了数月。1944 年马里亚纳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大败而归,随后日本海军严令 110 号舰必须在 1944 年内建成(日军战前军令严格,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从最高负责的指挥官到造船工人都会遭受严厉的处罚)。造船厂方面只得不分日夜赶工并尽量忽视次要的流程。

  经过 4 年多的陆续施工,110 号称为日本海军建造周期最长的主力舰,全建造周期长达 1,660 天。1944 年 10 月 5 日上午,110 号舰在横厂下水并正式命名为信浓(Shinano)。当时由于船坞水密闸门损坏脱落,尚未完全入水的舰体自行滑下,球臂首内安装的水声听音器被撞坏。

1944 年的信浓号(Shinano)号航空母舰线图

  建成时的信浓号标准排水量为 62,000 吨,满载排水量达 71,890 吨,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母。它拥有长 256 米、宽 40 米的飞行甲板(长度仅次于大凤),为了有效防御高空和俯冲轰炸,“信浓”号的飞行甲板铺装了甲板装甲,当初设计方案要求“能承受 800 公斤炸弹的垂直撞击”,但因为会增加甲板重量与制造能力的限制,改为防御 500 公斤炸弹。

  为满足该要求,装甲板厚达 95 毫米,由 20 毫米特殊甲板与 75 毫米 CNC 甲板所组成。材质与厚度均与大凤号的没有太大分别,但全长 256 米,最大宽度 40 米的飞行甲板都全部铺上相同材质装甲(比大凤号铺装范围更大)。再加上采用了大凤号没有用上的设计,在飞行甲板前部与后部附近两处的 13 米正方型升降机上都铺上同样厚度的装甲,重量达 180 吨。右舷是仿大凤号的大型岛式舰桥。飞行甲板之下为 125 米的前部开放式机库和 83 米的后部封闭式机库。前者停放舰攻和舰爆,后者停放舰战;前部机库起火时,可以迅速地将机库内的鱼雷和炸弹推入海中。不过为控制重心和改装工事便利,机库仅为一层,舰载机只有 48 架。吸取了大凤号因油气爆炸沉没的教训,信浓在重油和航空汽油输送管道外加装了钢筋混凝土防护罩。

  大型的岛型舰桥设置于右舷中央部上,舰桥的后部有向上排烟的烟囱往外侧倾斜 23 度,这是日本海军继大凤号又一次在航空母舰使用此类的烟囱,同时舰桥上还装备了 21 型电探。

信浓号(Shinano)号的舰桥结构图

  舰载机方面,原计划搭载的是舰战“烈风”24 架,备用机 1 架;舰爆“流星”17 架,备用机 1 架;舰侦“彩云”7 架。后来由于“烈风”的研制进度滞后而换成了“紫电改”。

  根据日本海军设想,让信浓号航空母舰在舰队其他航空母舰的前方,让出击的的飞机在“信浓”号上降落,加油挂弹修理后再次出击,可以延长其作战半径,或返回各自母舰。信浓号航空母舰还可装载多余的飞机用来进行补充。

  1944 年 10 月 23 日,舰首经过抢修后的信浓再次下水,11 月 11日 在东京湾进行了第一次公试,零战和“天山”舰攻上舰。11 月 12 日,横须贺航空队的“紫电改”舰战和“流星”舰爆、“彩云”舰侦相继成功地进行了着舰试验,这是在“信浓”号上进行的唯一一次着舰。11 月 28 日,“信浓”号进行了剩余的一些武器装备的安装。由于这时候美军飞机对横须贺空袭加剧,海军决定将该舰转移到吴港。但此时由于后期进度紧张以及熟练工人的缺失,武备和舰内水密防护被减到最低程度,12 座锅炉只有 8 座可用,导致速度只能够达到 20 节,防水区划的气密性试验也省略了水线以上数个舱室。

  1944 年 11 月 28 日 13 时 30 分,“信浓”号航空母舰从横须贺港出发向内海回航,舰上还搭载了 50 架“樱花”特攻机、3 架舰爆和一些其他军用物资。为其护航的是第 17 驱逐舰队的“浜风”、“矶风”和“雪风”号三艘驱逐舰(神一样的“雪风”啊……)。

  由于连日来的连续作业,舰上的人员已经相当疲劳,警戒能力下降到了极点。而随行的“浜风”、“矶风”两舰上的声纳又在之前结束的莱特湾海战中受损,无法正常工作。

  19 时,“矶风”号驱逐舰探测到美军潜艇的雷达信号,“信浓”号的舰长阿部俊雄大佐下令加强警戒。

  21 时,在“信浓”号右后方发现不明舰只,“雪风”号驱逐舰受命前往侦察,发现是渔船而非美军潜艇。

  22 时,在“浜风”号驱逐舰的前方 6,000 米处发现水上目标,“浜风”号驱逐舰立刻加速前往侦察,为了确保本舰的安全,“信浓”号发出了“迅速返回”的命令。

  22 时 45 分,在“信浓”号的右舷发现了美军潜艇,这正是当时预备执行 B-29 轰炸机飞行员救援任务的美军潜艇“射水鱼”号(USS Archerfish, SS-311)。“浜风”和“雪风”号两艘驱逐舰迅速做好了炮击的准备,但“信浓”号的舰长阿部俊雄大佐担心暴露目标,下令不得开炮,使“射水鱼”号躲过一劫。

  “射水鱼”号当晚的任务本来是准备救援被击落的 B-29 轰炸机飞行员,后来因计划取消,才在海上游弋待命。巧的是,当时“射水鱼”的雷达出了故障。潜艇被迫浮出海面准备修理。发现“信浓”号之后,艇长约瑟夫·F·恩赖特中校最初以为是艘油轮,后来才发现是航空母舰。但“信浓”号此时以 20 节的速度前进,以“射水鱼”号 18 节的最大速度本来是无法追上的,不过因为“信浓”号采取的是之字形反潜航线,使得“射水鱼”号能够在几小时之后赶到“信浓”号预定的前进路线上伏击。

  11 月 29 日凌晨 3 时 16 分,“射水鱼”号向“信浓”号发射 6 条鱼雷,其中 4 条命中右舷。舰长阿部俊雄大佐在盲目乐观中下令继续前进,由于损管队员缺乏经验,注水不得力,加之舰体水密性极差,至 6 时倾斜已达 20 度。由于抢救工作已经无效,10 时 37 分舰长下令弃舰,两分钟后“信浓”号倾覆,在 20 分钟内完全沉没。2,512 名舰员中救起 1,080 名,阿部俊雄舰长以下 1,435 名失踪。二战中最大的航母没有搭载过一架飞机,没有发射过一发炮弹就告沉没,成为世界海军史上最短命的航母(正式服役后仅 17 小时),同时也是被潜艇击沉的吨位最大的军舰。

由田宫出品的信浓号(Shinano)号航空母舰模型线图

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62,000 吨(基准),68,060 吨(公试),71,890 吨(满载)
长×宽×吃水:266.1m×36.3m×10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256m×40m
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12 座(实际只安装了 8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4 台,4 轴推进 153,000hp
航速:27 节(计划)
续航力:10,00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8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37 座,单管 25 毫米高炮 40 座,120 毫米 28 联装防空火箭 12 座
舰载机:一七试舰战(烈风)24+1,一七试舰侦(彩云)7+0,一六试舰爆(流星)17+1(预计搭载计划)
舰员:2,400 人

祥凤号(Shoho)

祥凤号(Shoho)号航空母舰

  祥凤号是祥凤级航空母舰的一号舰,属于日本海军苦心经营在战前极力储备的轻型航母。这些航母原来都是潜水母舰或是给油舰,但在构造上已经为日后改造成航空母舰作好了准备,在舰桥、机库、升降机上都预留了相应的空间,以便战争爆发时可以紧急改造成航母使用。

  祥凤号的前身是昭和 9 年度(1934)的丸二计划中的给油舰剑埼号,在计划之初就是以航空母舰预备舰的身分起造,预计排水量 12,000 吨,速力 19 节,能撘载 4,000 吨的补给用重油。建造过程中从给油舰更改为潜水母舰,并在昭和 14 年(1939)1 月 15 日以潜水母舰剑埼号的姿态竣工。

祥凤号(Shoho)号的前身,潜水母舰剑埼号

  潜水母舰剑埼号的公试排水量为 13,350 吨,撘载的柴油主机输出为 56,000 马力,速度预计 28.7 节。完工以后的剑埼号,从外观是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一艘飞行甲板被剥掉的航空母舰,从侧面看起来,背部隆起的区块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是机库空间,而从空中看起来就更清楚了,就是连升降机的位置也清晰可见。剑埼号跟以后同样改造成航母的预备舰大鲸号、高崎号一样,在隆起的背部中央有一根烟囱,这是为了掩蔽改造成航母意图而设置的假烟囱,因为事实上航母不可能在飞行甲板中间安置烟囱。

  昭和 15 年(1940)11 月,太平洋情势越来越紧张,剑埼号开始进行改造工事转变成航空母舰。原本军方的要求是在三个月内能紧急改造成航空母舰使用,但是由于主机的问题,使得剑埼号的改造工程拖了一年以上才完成。剑埼号本来使用的是柴油主机,56,000 马力,速度可达 28.7 节,但是由于日本在柴油机上的技术尚未成熟,常常发生故障, 实际上最大的速度只有 17 节左右。一艘航母当然航速不能这么慢,于是剑埼号就只好开肠破肚,把柴油主机更换成阳炎型驱逐舰所使用的主机,这才把速度提升到了 28 节。

  昭和 16 年(1941)12 月,剑埼号正式改名为航空母舰祥凤号竣工,距离起造时间已经有五年之久。完工后的祥凤号舰容修长,十分具有女性美。武器包括了 127mm 双联装高射炮4座,25mm 三联装防空机炮4座,机库共有上下两层,升降机有前后两具,机库里总共撘载零式舰上战斗机 18 架,备用 3 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 9 架。祥凤号的烟囱与许多日本典型航空母舰一样,都是从右舷伸出向下弯曲型,另外在右舷后端有一个起倒式的小型烟囱,给辅助锅炉排气用。

祥凤号(Shoho)号航空母舰在 1942 年时的线图

  祥凤号在竣工后就迅速编入了第一航空舰队第四航空战队,并在开战之初担任向南洋诸岛的战机运送工作。昭和 17 年(1942)2 月,祥凤号前往特鲁克群岛,并在 3 月前往拉包尔运送战机,4 月祥凤号回到了横须贺,在杜立特空袭东京时也曾一度奔驰到海面追击美军航母部队,不过当然是无功而返。5 月,祥凤号移往南洋,参加了即将爆发的莫尔斯比港攻略战。

  在莫尔斯比港攻略战的序列中,祥凤号属于五藤存知少将所率领的掩护部队,该部队包含了重巡洋舰“青叶”号,“加古”号,“衣笠”号,“古鹰”号和驱逐舰“涟”号,其任务为在莫尔斯比港外进行警戒任务,保护船团顺利开进莫尔斯比港执行登陆作战。1942 年 5 月 6 日,珊瑚海大战爆发,日军机动部队率先击沉了被误认为是美军航母的油船和一艘驱逐舰。当天虽然有一架从莫尔斯比港起飞的美军 B-17 轰炸机发现了五藤的舰队,并作了一次攻击,但是没有造成什么损伤。

  5 月 7 日上午 8 时 15 分,美军侦察机发现了五藤舰队,并误认其为日军主力机动部队,随即派出总数达 93 架的战机进行攻击,11 时左右,这批战机杀到祥凤号上空,当时祥凤号的几架战机正在替整个舰队以及运输船队护航,当空中警戒发现美军战机杀到时,祥凤号立刻转向逆风,企图让甲板上还未升空的战斗机紧急升空拦截敌机,但是已经太晚了。美国战 机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将原本预计投射在两艘正规日本大型航母的弹药倾泄在这艘可怜的轻型航母上,不久祥凤号就成为一团废铁沉入海底,在沉没前总共命中了 13 枚炸弹以及 7 枚鱼雷,随舰战死官兵约 700 人。

珊瑚海海战中,受到鱼雷攻击的祥凤号(Shoho)号航空母舰

  祥凤号不仅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损失的航母,也可能是沉没的最快的航母——前后不到 35 分钟。

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11,200 吨(基准),13,100 吨(公试)
长×宽×吃水:205.5m×18.0m×6.64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80.0m×23.0m
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4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2 台,2 轴推进52,000hp
航速:28 节(计划)
续航力:7,80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4 座,双联装 25 毫米高炮 4 座
舰载机:零式舰战 18+3,九七舰攻 9
舰员:785 人

瑞凤号(Zuiho)

  航空母舰瑞凤号原本是以给油舰高崎号的名义建造,于昭和 10 年(1935)6 月于横须贺起工,在它之前已经有同型的给油舰(后改成潜水母舰)剑埼号起工,也就是它日后的姊妹舰航空母舰祥凤号。

  给油舰高崎号在设计时,与同型舰剑埼号一样,都有替机库空间以及舰桥、舰内管线、飞行甲板、升降机等保留空间。该级舰的舰桥位于十分前面的位置,改装成航空母舰以后就直接成为航空母舰的舰桥 使用,位于飞行甲板的正下方。在舰桥后面,是一大块隆起的区域,这当然不用说,就是为了机库保留空间,里面计有两层机库,在上面是平平的一大片,还有一具升降机,从空中看起来一目了然,在改装之时只要拆掉立在舰体中间的假烟囱,然后铺上飞行甲板,就是一艘航空母舰了。

瑞凤号航空母舰的俯视图,可以清楚的看到飞行甲板的全貌

  瑞凤号在昭和 15 年(1940)12 月完工服役,拥有零式战斗机 18 架,备用 3 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常用 9 架,共计常用 27 架,备用 3 架的载机量。这样的载机量无法成为一艘正规的舰队航母,但是作为护航航母使用,或在水面舰队担任防空武力方面却很适当。

  在战争初期,瑞凤号都在本土待机,除了曾向菲律宾的达佛运送一次战斗机外,就只有在杜立特突袭日本本土时曾经出动向东追击,不过当然没有捕捉到神出鬼没的美国舰队。它参加的第一次大战 就是昭和 17 年(1942)6 月的中途岛海战,在这之前,其姊妹舰祥凤号已经在珊瑚海惨死。

  中途岛海战中,瑞凤号属于近藤信竹中将率领的中途岛攻略部队麾下,该部队以战舰与重巡洋舰构成,任务是支持并指挥中途岛登陆作战,其中瑞凤号的任务就是在到达中途岛之前保护此一舰队的空中安全,不过在作战计划中,中途岛的登陆作战是在拥有四艘航母的南云机动部队清除中途岛附近障碍后才进行的,所以瑞凤号实际上并不会准备接受一场恶战。结果,南云机动部队惨遭美军打击,四艘正规航母全军覆没,而登陆中途岛的作战也就随之烟消云散,瑞凤号也只得跟着近藤舰队回到本土。

  1942 年 7 月,瑞凤号被编到新成立的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并前往西南太平洋执行任务。瑞凤号在同年 8 月 23 日到 25 日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东所罗门海战)后,接替在该海战中沉没的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的位置,与大型航母翔鹤号、瑞鹤号编组成为第一线战力。同年 10 月 26 日,南太平洋海战(美方称圣克鲁兹海战)爆发,瑞凤号与翔鹤号、 瑞鹤号并肩作战,另有改造航母隼鹰号助阵。在海战中,瑞凤号是首先遭美机击中者,一枚到两枚炸弹炸中了舰尾,飞行甲板被炸开了约十五公尺的裂缝,不过由于战机多已经起飞,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伤,虽然如此,但是在该海战中瑞凤号已经失去了起飞降落战机的能力。

  10 月 28 日,瑞凤号到了特鲁克港进行应急修理,并在 11 月 7 日回到本土佐世保进行正式的修理工程。修理工程于一个月后完成,瑞凤号随即赶往南太平洋前线,但却只能在 1943 年 1 月参加了瓜岛撤退作战。2 月,瑞凤号曾向韦瓦克和卡比延派送战机,4 月,舰上所属的战机离开了母舰,到陆上基地参加所谓伊号作战,当然,是有去无回。没有了战机的 瑞凤号只能回到本土,偶尔进行军需品运送的任务,在 1943 年 11 月,他的战机又转移到拉包尔基地,进行吕号作战,当然还是以失败收场。在 1943 年到 1944 年间,瑞凤号在本土、特鲁克、关岛等地来回数趟,直到马里亚纳海战时才有机会再度上阵。

  1944 年 6 月 19 日,瑞凤号位于小泽治三郎舰队中参加了马里亚纳海域,准备放出战机攻击美国舰队。瑞凤号在小泽舰队里的位置是在机动部队大型航母主力部队的前卫部队中,该部队包括了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等,是一只强而有力的水面舰队,他们的任务是走在机动部队本队前方,扫荡任何的敌方水面舰艇而保护主队的安全,或许可以说是一个坚强的档箭牌。而瑞凤号则是与另外两艘轻型航空母舰千岁号与千代田号编组,位于其中,号称第三航空战队,一方面是作前卫,一方面是攻击部队的最前锋,一方面也是预想中必须最早承受美军反击的一只航空兵力。

  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日军首先发动攻击,瑞凤号身在最前锋,与千代田号、千岁号在上午 7 点 25 分发动了总共 67 架战机的攻击波,其中包括了零战 17 架、天山 7 架和由零战改装成的战斗爆击机 43 架,另一方面,小泽舰队本队则是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空中攻击,不过这些加起来近四百架的战机在一天的两次攻击中不但没有造成什么战果,而且大多在美军 战机的猛攻以及超乎想象的猛烈防空炮火下成为碎片。后来,美军终于转过身来追逐小泽舰队,不过由于发动时间已晚,加上小泽舰队逃亡顺利,未能全歼日本舰队,而瑞凤号也逃过了一劫,并没有什么损伤。

  马里亚纳海战后,日本海军的航空队实力名存实亡,飞行员损失惨重,航母也都成了空壳子,连一只象样的航空部队都没有。瑞凤号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虽然逃出一命,但在执行两个月的小笠原群岛船团护卫活动后,到最后也只能参加日本航母的最后一役——莱特湾海战,而且是充当诱饵。在莱特湾海战中,瑞凤号与仅存的几艘航母瑞鹤号、千代田号、千岁号编组,在小泽治三郎中将的率领下,从战场东北迫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诱饵,引诱美军机动部队离开莱特湾前线,让由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的水上部队能冲进莱特湾歼灭登陆 敌军。结果美军机动部队指挥官海尔赛果然被小泽钓走,差一点让栗田舰队冲入莱特湾。

  1944 年 10 月 25 日上午,大量的美军飞机对小泽舰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小泽手中的四艘航母里面的舰载机加起来才 112 架,根本只是个空壳子,其中瑞凤号搭载了零战 8 架,爆战(由零战改成的战斗爆击机)4 架,天山 5 架,总共 17 架,其中有 11 架在 24 日已经当作最后一次攻击队派出去吸引美军的注意力,所以当瑞凤号在 25 日遭受美军攻击时,舰上几乎已经没有舰载机可言,当然,空中也是同样的惨况。这时候的瑞凤号已经与战争初期大不相同,防空机炮从 12 挺加强到 48 挺,并且装备了 6 座 120 毫米 28 联装防空火箭,飞行甲板前端也极力延长,以利战机起降作业。

  瑞凤号在当天早上数波攻击中,共计遭命中鱼雷 2 枚,外加命中炸弹 4 枚,和数多的近失弹,最后在下午 3 时 26 分沉没。瑞凤号在大战中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南太平洋海战、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等重要海战,战历遍及战争前中后三期,算是日本轻航空母舰中战功最高的一舰,相较于以日本第一艘损失航空母舰著称的姊妹舰祥凤号来说,是强许多,不过最后仍难逃沉没命运。

瑞凤号(Zuiho)号航空母舰在 1944 年时的线图

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11,200 吨(基准),13,100 吨(公试)
长×宽×吃水:205.5m×18.0m×6.64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80.0m×23.0m
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4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2 台,2 轴推进 52,000hp
航速:28 节(计划)
续航力:7,80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4 座,双联装 25 毫米高炮 4 座
舰载机:零式舰战 18+3,九七舰攻 9
舰员:785 人

龙凤号(Ryuho)

龙凤号(Ryuho)号航空母舰

  龙凤号,是日本在二次大战中一系列由战前建造的航母预备舰改造的第一艘。为了突破军缩条约的限制造舰量,日本海军想出了这种偷梁换柱的方法,在平时建造合乎条约限制的舰种如潜水母舰、给油舰等,在建造过程中预留以后改造成航母的结构,然后在战争爆发时能够进坞直接在三个月内改造成航空母舰使用。

  龙凤号的前身是潜水母舰大鲸号。大鲸号使用的是电气焊接技术建造的,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电焊技术建造的军舰,所以建造期间特别短,只造了七个月就完成下水,但是实际上发现焊接技术有许多失败的地方,所以在下水后不得不重回坞中修补。

  下水后,工程师发现大鲸号所使用的柴油主机问题多多,所以在调整上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但是大鲸号的闹剧还没演完,第四舰队事件的爆发又引发了对于电气焊接强度的疑虑,所以大鲸号又得进行结构补强的作业,另外,由于中日战争开打,本舰的建造工作又拖延了一阵子,虽然在昭和 8 年(1933)只花了七个月就完成了船体而下水,但是实际上到部队服役却是昭和 13 年(1939)的事了。

  昭和 16 年(1941)12 月 8 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没过几天大鲸号就赶紧入坞进行改造,这个工程原本规定应在三个月内完成,不过实际上大鲸号脱胎换骨成为航空母舰龙凤号却是花了约一年的时间,直到昭和 17 年(1942)11 月才完成。工程从三个月拖延到一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柴油主机的问题实在太多,于是决定为其换装阳炎级驱逐舰使用的一 般主机,要把一艘建好的船挖开来换装主机绝对是一件耗费时日的事情,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瑞凤号跟龙凤号上面。其实原来大鲸号使用的柴油机仅能达到 20 节的航速,原本的计划是在改装时于机械室增设主机,达到预期 31 节的速度,但是这时却必须舍弃柴油机,全部换掉。另外一个独特的原因是因为大鲸号在坞中进行改造工程的时候适逢杜立特带领 B-25 轰炸机队执行他那有名的东京轰炸,大鲸号刚好就给他中了一枚炸弹。

龙凤号(Ryuho)号的前身,潜水母舰大鲸号

  在大鲸号、高崎号、剑埼号三艘预备舰里面,大鲸号是最早建造的一艘,但是在龙凤号、瑞凤号、祥凤号三艘航母中却是最晚以航母姿态完成的一艘。其原因屏除了大家都相同的柴油机问题外,龙凤号最晚服役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最晚送进坞中改造的航母,从时间看来,刚好是另外两艘完成的时候它才送进坞,而且三艘都是在横须贺工厂进行改造的,因此有限的船坞也是其原因之一。

  本舰的改装要领跟瑞凤级大致相同,但是有几点的差异,第一,本舰的受力甲板(包含在舰体结构中的甲板)是最上甲板,而瑞凤级则是机库甲板;第二,本舰的体型较瑞凤型为大,加装的压舱物也较重,所以整体来说排水量较大上两千吨左右;第三,在飞行甲板的配置上,本舰的后升降机位置较瑞凤级为后,而防风栅栏则较为前;第四,飞行甲板也比瑞凤级长五米。

  本舰的搭载机计划如下:零式舰战 18+6 架,九七式舰攻 6+1 架,共计 24+7 架,跟瑞凤级相当。另外由于换装主机的关系,原本预计 31 节的航速降到了只有 26.5 节,比瑞凤级更慢。

龙凤号(Ryuho)号航空母舰的线图

  龙凤号在建造过程中意外累累,服役后运气也不甚佳。龙凤号进到战场的时候已经是中途岛战役结束后的昭和 17 年末(1942),当时瓜岛战事正吃紧,龙凤号于 11 月 30 日编入新成立的机动部队第三舰队,并于 12 月 11 日奉命前往特鲁克基地,但却没想到就在起航的第二天在本土附近的八丈岛受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损伤,只得返回横须贺港修理,直到次年(1943)2 月才完成。

  龙凤号修复后的八个月里几乎都在濑户内海担任训练任务,到昭和 18 年(1943)10 月才开始在战场上活动,但是多从事的是一些运送任务,从同年 10 月到次年(1944)4 月间,龙凤号先后在吴港、海南岛、新加坡、特鲁克、塞班等地进行输送或护航的任务。

  在一连串的工作结束后,龙凤号回到本土修整并且进行训练,南太平洋战局已败,这是为了未来即将爆发的中太平洋海战作准备。大本营为了即将到来的中太平洋大规模海战制定了阿号计划,而当时分别分散在本土跟新加坡基地的联合舰队也将依照阿号计划,于 5 月 20 日前于菲律宾南部的塔威塔威基地集结待机。龙凤号在 5 月 16 日进入塔威塔威港,编入了第三舰队第二航空部队(乙部队)中,支援该部队的改装航母隼鹰号跟飞鹰号,相较之下,瑞凤号则是被安排到更前面的前卫队位置,这一点可能跟龙凤号的速度较慢,跟速度只有 25.5 节的隼鹰号、飞鹰号编在一起比较恰当的缘故。

  6 月 15 日,美军突袭登陆塞班岛,引爆了即将展开的马里亚纳大海战。6 月 19 日,日军在小泽治三郎将军的率领下赶赴马里亚纳群岛,并于当日对美军航母部队发动连续几波猛烈的攻击,当天早上 9 点,在前卫队以及本队第一航空部队先后发动共 197 架战机的攻击波后,第二航空部队的隼鹰号、飞鹰号跟龙凤号发动了拥有零战 17 架、舰攻天山 7 架、爆战(由零战改装而来的爆击机)25 架的攻击波。前面前卫队跟第一航空队发动的攻击波找到了美国舰队,但是由于飞行员熟练度太低、美军利用雷达集结战斗机拦截、以及使用 VT 信管的高射炮精准的射击,损失惨重,而且未命中敌舰一弹。

  由第二航空队发动的攻击波,不知是幸运或不幸,并没有找到敌人位置,大多数只得飞回母舰,其中继续于海面寻找美舰的 20 架战机突然与美战舰相遇,其中 7 架被炮火击落(天山 1 架、零战 1 架与零式爆战 5 架)。

  损失惨重的小泽司令决定全舰队向西撤退,一方面作海上加油作业,一方面寻找反击的机会,但是就在傍晚的时候美军战机杀到,对日本舰队进行了猛烈的打击。 在这次攻击中,日本航母飞鹰号被击沉,其它的舰艇也多少有损伤,龙凤号也受了点损伤,不过并不严重,所以逃过了这场劫难。

  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日军虽然仍有几艘航母健在,但是战机和飞行员损失过大,日本海军实际上已经完全丧失了制空能力。而在到战争结束的这段期间内,龙凤号并未再参加更激烈的战斗,也没有参加小泽将军在莱特湾海战时的诱饵部队,一直待在濑户内海。

  昭和 20 年(1945)美军开始空袭日本本土,3 月 19 日,在内海停泊的龙凤号遭受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飞行甲板等处被命中三枚炸弹,失去行动能力。由于对此时的日本来说,花大力气去整修一艘动力受损的航母已经毫无意义,所以龙凤号被施以伪装,一直停泊在江田岛秋月海岸。4 月 20 日,龙凤号的成员下舰,只留下操作防空炮的人员,降格为预备舰,当做防空炮台使用。

  战争结束后的昭和 21 年(1946)2 月,龙凤号被拆解。

1945 年 10 月 9 日在东能美岛迎来战争结束的龙凤号航空母舰

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13,360 吨(基准),15,300 吨(公试),16,700 吨(满载)
长×宽×吃水:215.65m×19.58m×6.67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85.0m×23.0m(后延长到 200m)
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4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2 台,2 轴推进 52,000hp
航速:26.5 节(计划)
续航力:8,00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4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10 座,双联装 25 毫米高炮 4 座,120 毫米 28 联装防空火箭 6 座。(1945 年)
舰载机:零式舰战 18+6,九七舰攻 6+1
舰员:785 人

千岁号(Chitose)

  千岁号是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当初建造时为水上飞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中改装成航空母舰。其姊妹舰为千代田号。

千岁号(Chitose)号航空母舰

  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影响,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数量受到制约,为了实现曲线救国的目的,日本海军建造了一系列的给油船、水上飞机母舰等等条约内无限制的舰只,并在其上面预留好了相应的结构和位置,以便在战时可以迅速的改装成为航空母舰。千岁级航空母舰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之一。

  千岁级最初是被设计为水上飞机母舰兼高速给油船,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改装成航母的需要。在开始的设计里,由于受条约的限制,速度只有 20 节,但在建造过程中,日本海军估计等其完工后,条约已经失效,所以后来又改为设计时速 29 节。不过,千岁号使用的是柴油主机加重油锅炉再加巡航用蒸汽轮机的动力方式,不仅结构复杂,受柴油机可靠性的影响,千岁号在完成了航空母舰的改装之后,保持最高速度也很困难。

  改装完成后的千岁级航空母舰在外观上与祥凤级和龙凤级航母很相似。

  在 1942 年(昭和 17 年)6 月 5 日的中途岛海战中损失 4 艘主力舰队航母后,日本海军紧急制定了“航母增势计划”,将航母预备舰及大型高速商船改造为正规航母。

  1943 年(昭和 18 年)1 月 26 日,完工于 1938 年(昭和 13 年),可载水上侦察机 24 架的水上飞机母舰兼“甲标的”(袖珍潜艇)母舰千岁号的改装工程开始进行。原有的蒸汽轮机+柴油机动力配置得到保留,基本性能指标按详凤级规划,原“甲标的”潜艇存放舱改为下部机库,飞行甲板位置比详凤级稍高,舰尾增加防水隔舱,完工时即装备 21 号电探。由于机库不足,7 架零战露天系留在飞行甲板上。

  1943 年(昭和 18 年)8 月 1 日完成改装,12 月 15 日,舰种变更为航空母舰。

  1944 年(昭和 19 年)6 月 19 日,两艘千岁级航空母舰跟随大林末雄大将的第 3 航空战队参与马里亚纳海战,初涉战阵。同年 10 月 25 日恩加诺角海战中,千岁号与其姊妹舰千代田号随同小泽舰队行动,千岁号在上午遭遇空袭,被 7 枚炸弹重创后沉没,舰长岸良幸以下 468 人战死。

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11,190 吨(基准),13,600 吨(公试)
长×宽×吃水:192.5m×20.8m×7.51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80.0m×23.0m(后延长到 200m)
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4 座,2 台舰本式 11 号 10 型柴油机,舰本式蒸汽轮机 2 台,2 轴推进 56,800hp
航速:29.0 节
续航力:11,81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4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10 座
舰载机:零式舰战 21,九七舰攻 9
舰员:785 人(也有资料说是 967 人)

千代田号(Chiyoda)

  千代田号是日本帝国海军千岁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当初建造时为水上飞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中改装成航空母舰。其姊妹舰为千岁号。

千代田号(Chiyoda)号航空母舰

  1938 年(昭和 13 年),千代田号作为水上飞机母舰兼“甲标的”载舰完工,搭载 12 架水上飞机和 12 艘“甲标的”(这个“甲标的”是当时日本海军研制出来作为决战兵器使用的袖珍潜艇),同时还可以作为油料船向其他舰只提供 1,000 吨的油料保障。

  在 1942 年(昭和 17 年)6 月 5 日的中途岛海战中损失 4 艘主力舰队航母后,为了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1942 年(昭和 17 年)6 月 30 日,日本海军决定启动航母预备舰的改造工作。

  1943 年(昭和 18 年)1 月 16 日,千代田号改装成航母的工程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同年 11 月 15 日,舰种改为航空母舰;11 月 26 日,改装完毕。

  1944 年(昭和 19 年)6 月 19 日,与其姊妹舰千岁号跟随大林末雄大将的第 3 航空战队参与马里亚纳海战,同年 10 月 25 日恩加诺角海战中,千代田号编入小泽治三郎的诱饵舰队中,南下吕宋岛,把负责掩护登陆莱特岛行动的强大美国第三舰队引开,为栗田舰队和西村舰队炮击美军登陆部队创造条件。千代田号在此役里遭到美军舰载机重创,丧失机动能力,后被美军重型巡洋舰“威奇塔”号(USS Wichita, CA-45)以主炮轰击,于 16 时 40 分左倾沉没,舰长城英一郎大佐以下全舰官兵阵亡。

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11,190 吨(基准),13,600 吨(公试)
长×宽×吃水:192.5m×20.8m×7.51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80.0m×23.0m(后延长到 200m)
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座,2 台舰本式 11 号 10 型柴油机,舰本式蒸汽轮机 2 台,2 轴推进 56,800hp
航速:29.0 节
续航力:11,81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4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10 座
舰载机:零式舰战 21,九七舰攻 9
舰员:785 人(也有资料说是 967 人)

(未完待续)

(上期回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