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花小要、认真脸
关于大枣,一般的打开方式就是:
“日食三枣,长生不老”
“五谷加小枣,赛过灵芝草”
这么多的title压到头上,不知道枣子本人吃不吃得消……相当多的女生被那句“一天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感动过,你也抱着大红枣猛吃过一阵子吗?来,握个爪~
吃是吃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你还是不动声色地老了丑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吃鲜枣是没用的
鲜枣和干的红枣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哦!
鲜枣性质甘凉,多吃生湿热,容易胀肚子,热渴。清朝人的养生书《随息居饮食谱》里说鲜枣:“最不益人,小儿尤忌。”
干红枣:才是补益的主角
晒干之后的红枣,从凉性变成了温性,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安神。还可以解一些草药的毒性,所以很多药方里都会出现红枣,它可以调和所有药性,变成最适合脾胃吸收的样子。
一直传说的“枣能补血”,并不是直接补血的,它是健脾,然后“脾生血”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长沙药解》:“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弱。”
大枣北方产的最好,肉厚坚实,补力最胜。若是要补脾,适合选用大红枣。小红枣更偏向于补养心血,能缓解焦虑、紧张,改善失眠等。
红枣生湿热,不是谁都能补的
《随息居饮食谱》里说红枣:“多食皆能生虫、助热、损齿、生痰。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胀、疳积、痰滞,并忌之。”
红枣性温质滋腻易生湿生热,脾有湿热的人不能吃,有人喝了红枣水后嘴里会有异味、眼屎增多,就是湿热加重的原因。这一点广东人民特别懂,因为广东本身湿热就重,对那些一点点湿热的东西会特别敏感。所以广东阿婆煲汤用红枣,一定要去掉核,就是因为核偏热。
体质偏热的女生也不适合在月经期吃红枣,会造成月经量过多。月经期间有眼肿或脚肿、腹胀现象的一般都是湿重,也不适合吃红枣。
正在发烧感冒、暑湿重、身体发肿、长痘痘的人,或者舌苔厚(一般厚且黄是湿热、或有外感,厚而白是痰湿、或寒湿)的人,都是不适合长期吃红枣来补的。煮粥煮汤都要少放。
还有小孩子、刚生产后不久的妈妈,也不要以为红枣是补血的好东西,就给他们猛吃多吃。小孩子正经吃饭就行了,一般是不需要特意补这补那的,吃太多红枣也能吃出火气大、小儿狂躁的。
刚生产之后的妈妈,第一步是需要化瘀排瘀,你这时候给她吃红枣之类,可能会更容易生痰淤堵。
但枣子只要吃对了,又是最家常、最好用的补脾补血果。尤其脾虚贫血、手足不温、脸色苍白、萎黄、容易痛经的妹子,平时煲汤、煲药、煮粥离不开它。
于是,我们死磕红枣,终于挖掘出了它补脾、养血、又不给脾胃添堵,补得上、又无后顾之忧的吃法。
补得上的吃法:
每天3-5个, 三蒸三晾的大红枣
三蒸三晾红枣
【材料】
红枣、新上市的鲜枣也可以蒸。蒸锅一个。
【做法】
1、一开始就把蒸锅里的水加足,枣洗干净,上屉,开火之前就把枣放上去,不要等水开了再蒸。最好是明火蒸。
2、第一次蒸20分钟,水开之后改中小火,蒸完拿出来晾4个小时,可以放到日光下风吹晾晒;
3、4小时后,再上锅蒸20分钟,拿出来晾4个小时;
4、又4小时后,再蒸20分钟,再晾......总共蒸3次。最后一次晾过夜也没关系。
一次性可以多蒸些,晾凉之后的枣放进密封保鲜盒存在冰箱里,慢慢吃,早餐时蒸热吃很好。
大家一定坚持到蒸第三次,你会发现蒸了三次的红枣,一次比一次软,蒸一次和蒸三次的枣皮硬度对比特别明显。
蒸第一次的枣:干枣开始吸收水蒸气,鲜枣表皮变得有一点皱。
蒸第二次的枣继续变皱变软,食欲度大幅上升。
蒸第三次的枣:干枣鲜枣都变成了这副:皱巴巴又晶莹红亮的样子了。
蒸到这个程度的枣子是最好吃的,软绵绵、甜丝丝的,枣香和风味都完全释放出来了。
几蒸几晒是中医传统炮制方法
三蒸三晾红枣,每一次的蒸制和晾晒都有其意义,其间发生了三次小小的发酵和增效都在悄悄地改变红枣的属性、药效。
干枣经过反复蒸晒,最大程度地释放了红枣的浓香、甘甜,从原本干渣渣的口感,变得浓厚、软糯,枣皮微脆,放久一些时间也不干。更好消化和吸收,补脾、养血的作用也更强一些了。
蒸三次之后的鲜枣,果胶经过小发酵之后,散发出了酸枣的香气,口感微酸不腻,简直不要太好吃啦!
鲜枣从凉性转温,干枣胶质大幅提升,经过小发酵之后自带酵素,也不容易生痰生淤了。能吃的人更多了,脾胃虚弱的人、小孩、老人都能吃。
像我这样有痰湿的人,平时吃一些枣之后、嘴里味儿甜甜黏黏的,也就是滋腻了。
这次除了蒸枣那天,我试吃了太多、舌苔变厚,后来每天吃几颗都没有生痰湿、湿热,也没有胀气到影响胃口和吃饭。
蒸枣,古人也称为“胶枣”。
老一辈医生开方,都是写“大胶枣”,这里的胶是指肉厚、胶粘。
大枣经过蒸熟、糖化、发酵之后,口感更厚重多脂,“胶”的程度明显提高了。比起干枣更好消化吸收,所以它特别“养”血虚之人尤其是女孩,日日少量摄取、持之以恒地补血,女孩子就是要血气十足才好看!
现代研究也表明,干枣蒸制之后,内含环磷酸腺苷、总酚、原花青素、总三萜等强壮心肌血管、抗氧化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均有显著增加。
每天吃3-5个蒸枣,作为贫血,血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虚证的食疗补充。孕期坚持吃蒸枣,能提高血红蛋白。
《道家方药》说“枣为佳饵,皮利肉补”。有些妈妈想给小朋友补补血,又担心吃了枣皮不舒服,于是开启“剥枣半小时、吃枣分分钟”的高能节奏……
我吃这个蒸枣,不用剥皮这么麻烦,用舌头慢慢吮吸,就像吃一颗小甜点,最后把枣皮和枣核吐出来。
入秋之后,打枣季很快就到了。
蒸一锅枣,一屋子的枣香,想象不到的甜蜜。
大家都试试三蒸三晾一锅:红彤彤、亮晶晶、软绵绵的枣儿吧。
会有惊喜的。
【三蒸三晾红枣 .忌】
大枣蒸完后更好消化了,但是湿气重、痰湿、腹部胀满、体质燥热的人,糖尿病人、产妇、小儿等仍要注意,好吃也不能一下子吃太多。
本文转自 72物候元气生活
(0)

相关推荐

  • 最近的补脾养血新宠——一个黑黑的枣子。

    原创花小要 72物候元气生活 今天 最近的补脾养血新宠--这个黑黑的枣子. 切开,枣肉也是黑黑的. 这是完全糖化过的枣肉,它相当于是红枣的"黑化"升级版. 它大概是把红枣" ...

  • 一日食三枣,郎中不用找!怎样吃大枣才能不上火?国医大师告诉你

    大 枣 甘,温,补脾和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注意事项:多服生虫,壅脾作胀. 配伍:<药品化义>:大枣之甘,与生姜之辛,二味配合,辛甘发散为阳也,故发表疏散剂中必用之,可调营卫.和气血, ...

  • 治过敏,一味大枣就够了

    要说这大枣治过敏,似乎有点令人难以置信,要知道过敏性疾病多种多样,很多医生甚至认为过敏就是不死的癌症,几乎无法治愈,要伴随痛苦终生的,如此寻常的大枣,就能治无数医生病人都头大的毛病?显得不太可信. 今 ...

  • 红枣木耳羹,补虚又活血

    有些姐妹问:少吃或者不吃水果的话,那怎么补充维生素呢? 学习一下相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维生素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不仅存在于水果中,也存在于肉.蛋.奶.谷.坚果.绿叶蔬菜中-- 既然这样,那 ...

  • 不迷信国四、不早绝国三—国四切换的正确打开方式

    按住识别文章最末尾二维码,可领取300积分兑红包   还有不到7个月的时间,国四将全面到来.当前时间节点,商家还能进国三的货吗? 一种观点是现在应该不再进任何国三摩托车,只进国四的货,店里的国三产品赶 ...

  • 《阿修罗》找到特效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三点告诉你电影有多强

    最早关注<阿修罗>还是在4月份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宣传方展示了电影相关资料和道具,精细的做工呈现出了真实的质感.这部投资7.5亿的"巨无霸",到底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视 ...

  • “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红枣虽好,但有3类人不宜食用

    自古以来红枣就被称为"五果之一",它也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俗话说:"日食三枣,长生不老",可见红枣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 由于红枣是很多人眼中的补血佳品,加之 ...

  • 蒙卦: 启蒙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礼记·学记>中有句话叫:"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个人.家庭乃至国家的头等大事. 那么,古人是怎样看待教育的呢?或许<易经>中的&quo ...

  • 早餐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解惑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王文英主任中医师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因为早上赶着上班.上学,没时间准备早餐,就随便吃点,糊弄过去.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人早餐的现状为:约20%的人不吃早餐 ...

  • 经常喝可乐对身体有害吗?会杀精?了解一下可乐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相信不少人都体验过这样一个场景:每当要买可乐准备畅饮一番的时候总会有"可乐会杀精"的声音缠绕在耳边,如魔音灌耳,意志不坚定的人这时就会缩回拿可乐的手. 那么,经常喝可乐对身体有害吗 ...

  • 一文读懂!在家煎煮中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张晓 赵薇 刘天聪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用中药来调养身体,取药回家围在炉旁慢慢等待药香四溢.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汤剂?专家告诉你! 1.煎前浸泡 煎前浸泡既利于有 ...

  • 喝饮料的危害很大?论甜味剂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不少人眼中,喝饮料的危害很大,他们认为饮料中的添加剂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网上更是盛传"饮料中的甜味剂会致癌.所以喝饮料会致癌--",各种传闻随着噪声越大,传播的内容也更加&qu ...

  • 一起整活真开心!论《生化危机8》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1年5月7日 今天的ACG圈 发生了些什么事 (PS.文末依然有福利哦!) · · <生化危机8:村庄>正式上架 网友:沉迷整活无法自拔 虽然长假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依然那么的难熬,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