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107国道25-衡山二
2016年10月6日
第八天,衡山
湘南寺往上二里是南天门。南天门现在是缆车和环保车的终点,像个火车站似的,熙熙攘攘,看起来是很大的一片,分布了石牌坊、祖师殿、卧龙碑等等,我最后也没弄明白,究竟哪个是南天门。
南天门往上只能步行了,不过还是有几辆私家车开上来,也有几个同道中人骑车上来,我有点羡慕。
大批的游客提着香兴冲冲地爬山,太阳已经出来,气温升高了,短衣短裤正好。再向上是狮子岩和摩崖石刻,是抗战期间国军将领刻下的豪言壮语,那就不是徐霞客时代的遗迹了。
起舞南天
然后经过高台寺,游记中也没有提及。南宋乾道3年,朱熹、张栻、林用中等人游南岳时,与当时高台住持了信和尚有过交往,并题诗赠墨,可见寺宇在这之前已经存在,并具规模。寺院后来倒毁,到嘉靖25年由楚石和尚在废址上重建。徐霞客来的时候应该是有的,不过这儿有一条岔道,可能他们一行从边上绕了过去,联想到他们后来一连三天住在上封寺,估计当时大雪封山,天气不好。
《方舆胜览》:“上封寺在祝融峰绝顶,早秋已冰,夏亦夹衣,木之高大者,不过六七尺,谓之矮松。”其实祝融峰绝顶上的是另一座寺庙,叫祝融殿,如今寺庙边墙上记载了惠思禅师来衡山建立佛教寺庙的传说。
祝融是楚人的最高神祗,有别于中原先民崇拜的神灵,楚人被秦人击败后,对祝融的崇拜南移到衡山。惠思要在南岳传播佛教,必然要和本地的原始宗教发生冲突。于是惠思在梦中或者面壁过程中,与古老的祝融神心灵沟通,最终得到祝融神的认可,于是在南岳的最高峰修筑了这座寺庙,同时供奉祝融和佛陀,这个山峰也被称为祝融峰。
前置相机镜头设成了镜像模式,后来才发现
屈原的《楚辞》里,祝融是一位美丽的女神
上封寺建于隋朝大业年间,据说是杨广敕建的,所以得名上封。一千四百年来,上封寺起起落落,兴兴废废,同样历经风霜。
南宋时中原落入胡人之手,“五岳至今余一岳,北望乾坤双泪落。”一批南渡官员和知识分子,到这唯一的南岳来游历,登高远眺,北忆中原,慷慨激昂,可以想像。抗战时期,国军将领也在此再度慷慨。其实山岳就是山岳,寺庙就是寺庙,不应当承载那么多世俗的负担。
上封寺肇建以后,前期属天台宗,后期属禅宗,宋朝是禅宗黄龙派道场。
23日、24日、25日,徐霞客的记载都仅是“上封”二字,很可能是大雪封山,那时候没有空调、壁炉什么的,估计这三天过得很艰辛。
二十六日,徐霞客继续出发,先到观音崖,再到会仙桥。观音崖在祝融峰的一侧,从观音崖到会仙桥需要从祝融峰的后面绕过去。
如果从祝融峰的另一侧过去,可以走朝圣古道,据说曾国藩为了方便家乡人来祝融峰顶朝圣,特意在唐宋古道的基础上修建了这条古道,从他家乡的双峰县石坳一直通到祝融峰。如今这条石板路犹在,保存完好,从会仙桥望下去,很多路从险峻的山脊翻过,朝圣客走过的时候,正好培养一颗虔诚的心。
朝圣古道
会仙桥位于青玉坛,坛基是一片平坦的大岩石,可容数十人。岩下有大小两石,小石仅大石半,中有石桥可通,桥极险窄,仅可容步,人多不敢过,故又名试心桥。现在石桥两侧建了栏杆,没什么危险。据说会仙桥乃群仙聚会之所,也有说是凡人遇仙的所在。
金龟朝圣
不语崖在会仙桥和祝融峰之间,是一个石洞,过去南台寺有一个和尚经常在这里打坐,终日不语,自号不语禅师。以前西域僧人行脚时必携带锡杖,进入室内锡杖不能着地,必须挂于壁上之钩,挂锡一语,特指禅僧至修行道场之住宿。不语岩上的石刻“不语挂锡”,是指不语禅师修行居住之处。我路过时,几个人正围坐在洞内的石桌打牌。
不语挂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