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灭南陈时,隋朝宰相高颎提出的两条计谋,真的无法破解吗?

隋朝灭南陈时,宰相高颎提出两条计谋,第一条是,在南陈农忙时节,派兵骚扰但不进攻。第二条是,在南陈将稻米收好后,派小部队前去放火。这两条计谋,严重地削弱了南陈的国力。论计谋,高颎之谋并非无解。只是南陈当时政治昏暗,无谋主,无良将而已。真正的无解计谋以战术为例;以围魏救赵中桂陵之战为顶峰,庞涓知道孙膑想干什么,但就是不得不在孙膑的预设战场战斗,并迎接失败。战略上以推恩令和远交近攻为顶峰。都知道武帝和张仪想干什么?就是无法破解。高颖只是充分发挥了进攻方的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并非不可破,后世的保甲之制就是破法之一。

髙颎的这两条计谋不是不能破的,其实当时主要吃亏的是,陈朝的军事力量远弱于隋,致使陈朝不敢出兵决战。另外,士兵也是农耕的主要力量,农忙季节壮丁去打仗了,那么农业收获就得不到保障。针对于隋的第一个计谋有两招,一,加强边境城寨的建设,边境城寨建设得好,那么防守的力量就可以相对要少一点,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更多的青壮年去做农业生产。

二,大家重兵在边境集结,当隋兵后撤的时候,陈朝这边多数情况是欢欣鼓舞多数不会追击。其实应该反其道而行,陈朝就应乘隋兵后撤时的混乱而趁机追击。对于计谋二,首先要加强边境管理,加强内部的群防群治。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同样的手段去骚扰对方。

首先隋国每次来骚扰的时候,陈国可以让他快要兵临城下的时候再调集大军,给对手一种反应迟钝的错觉,反正陈国本来也胸无大志,不会有人怀疑他的。然后等过两三次隋国松懈下来了,提前集结重兵埋伏在隋国的退路上,趁他们毫无防备将他们分割包围聚而歼之。这样削弱了隋国的实力并且士气高涨,然后一鼓作气大举北伐。但是陈国已经没有祖上的雄才大略,再好的计谋也没用了。

可以针对这种策略,进行人口迁移,把农耕区域和战备粮仓人为分布在远离国境的地方。在边境地区设立军事要塞,要塞内设立地下仓库贮备军械粮食被服。建造坞堡军砦封锁利于通行的道路,设立户藉及保甲制度,禁止人员无故流动,陌生人立捕。在国境防线后设立几道由军州及道路组成的防线。每年农忙季节到来前,北方秋收时,派军队分路越境破坏农业生产。

重点防御要塞,主动舍弃部分地区,并养部分屯兵制度(战时为兵,农忙时为民)藏兵于民,带隋军来骚扰时,精兵持劲弓射杀之。同时令少部分兵力在前来骚扰的隋军撤退之际必经之地埋伏射杀之,而后令间谍带领金银散播谣言于隋军中,但凡去陈国偷袭者,扰乱上天安排农耕农作者,必定一去不复返,谣言越对我陈国者有利有乱传乱说,久而久之隋军军心必恐慌之,故而隋军必会改变策略。

官府宣导于民因地制宜,学习隋朝建立一些地窖等已处理粮食的东西,同时在边境切记严格盘查制度防止隋军间谍混入其中,对于进入我陈朝的陌生人采取监视,发现问题立马拿下。在百姓村子中建立百人护卫队,加强粮食保障看护,巡逻,同时宣导百姓各户之间配合好防止陌生人接近,必要的话粮食集中处理。说到底还是综合实力的差距,主宰战争走向的还是双方综合实力的比拼,阴谋也好、阳谋也罢,在绝对实力面前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