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童年时的真情和长大后的疏离
收拾旧物,在一堆书籍里面发现他少年时写给某人的书信,横纹纸上铺满清秀的小字,仿佛出自女子手笔。曾记得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还是在一次元旦前夕,我在清冷的走廊上抄写迎新年黑板报,他路过这里,驻足许久,最后大概是实在忍受不了我的字体稚嫩,索性拿起粉笔帮我勾勾抹抹起来。我停下看他,早晨的阳光照耀在他微微泛黄的发丝上,闪耀出动人的光泽,恰此时,他突然转身向我温和一笑。于是,接下来便有了许多的故事发生。
他的书信全部是写给身在沈阳的一个女子,原是他远房亲戚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后来女孩家搬往外地,他们只好用书信联系,断断续续写了几年之后,两个人俱已成年,便不好意思再通信。而那些收到的和打好草稿未及邮出的信件,他都仔细收藏着。我偷偷翻阅,发现每一封信件里都是谈彼此的学习情况,互相鼓励,彼此鞭策,再无其它。原来他们年少时结下的情意如此单纯,怪不得他不肯丢弃,这些信件,任何人看到都不会怀疑他们之间有过一丝一毫的情感交流。
我小时候,母亲与邻居的姐姐相约,为刚刚出生的两个孩子结下了娃娃亲。最初两家人都以此为玩笑逗孩子们玩,幼小的孩童不懂事,不知道什么是娃娃亲,天天在一起玩,也生气吵架,互不理睬,然后瞬间和好,很快就追逐嬉闹起来。大人们都笑,把这个看做极其可爱的事件。后来也离散,直到某一年的某一天,听母亲偶然提起那户人家,那个男孩,心里也好奇他成年后的模样,只是一直不得见。只听说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在同一个城市里安家,却没有理由相见,毕竟,那之后的我们已经有了各自的生活轨迹,再重新翻阅起往日,实在有了画蛇添足之嫌。
似乎每个人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有个一起长大的异性陪伴,长大后彼此淡开对方的视线,再次相遇也只是互相偷偷打量一下对方,然后打个招呼各自走开,在心里也会回想他(她)小时候的样子吧?只是不知该如何提起,只能把这当做美好的回忆默默留存。
家里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也有个女孩子作伴,坐一张书桌,一起吃饭,紧挨着睡午觉,有一次老师无意间将他们座位分开,女孩子便哭泣不止,老师只好调回。放学之后,两个孩子时常约了一起在楼下玩,抓蚂蚁,抓瓢虫,抓蜻蜓,好吃的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又上了同一所小学,同一个班级,只是不再同桌。再后来各自去了不同的初中、高中,考进同一所大学。每逢寒暑假,家长们会叮嘱他们搭伴儿坐同一列火车回来,但是没有一次他们是听从了大人的话。大学毕业后,分别在不同的城市里工作,节假日回来,在楼下彼此遇见,都扬手打招呼,女孩子总是微微一笑,他们擦肩而过的瞬间,不知道是否有怀念和回忆蔓延......
没有任何故事发生。那些小伙伴渐次成长为曼妙女子和青涩少年,那颗心还是原来的,那副骨骼还是原来的,只是彼此再也无法走回去,那些童真时的美好和耽美,野草一样在心里疯长过,然后慢慢成为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波澜,也没有涟漪。我们就这样和某人有过亲密的数年交集,然后突然失散在茫茫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