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岁月一一(下)亲情友情爱情及柳园(兰州)程克山82岁
一、难忘的几件事
1、入党与进修
1960年1月15日我被批准入党,3月评选为学院的优秀教师、优秀团员,出席了乌鲁木齐铁路局文教战线群英会。
1961年9月至1962年7月,我与其他几位老师到唐山铁道学院进修一年。这正是困难时期,粮食定量每月28斤,还要捐献2斤,吃到嘴里的只有26斤,唐山更困难,红薯面当主粮⋯⋯。
但我的指导老师章音仍然尽心尽力地工作,教学、著书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我很感恩章老师,他出版的专著,一直是我的教学宝库。
(60年七一前,我们三位入党的老师合影留念。)
2、铁哥们
我和王永顺、杨会辛、李言心 四人,都是山东人,一起进疆,同在铁院,一个教研组,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在新疆的岁月中,确实是“铁哥们”。同甘共苦,互相帮助,一起进步,先后入党。
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去天山大炼钢铁,一起制作车辆模型教具,一起出差去全国各地车辆厂段学习参观,一起带领学生赴西安三桥车辆工厂现场教学,吃饭在一起,睡觉也在一个房间。
我的婚礼是他们帮着操办的,搬家也是他们,我们就像一家人,所以,学校的同事称我们是“铁哥们”。学校临搬迁兰州前,王永顺、杨会辛被调到新成立的乌鲁木齐铁路职工学校(就是后来的乌鲁木齐铁路运输学校),而我和李言心 随学校迁到兰州。
后来,李言心在文革后期突发疾病去世,杨会辛从乌铁运校调回济南机校解决了长期分居问题,到90年代也因病故去,我们非常悲痛!王永顺在乌铁运校当了学生科长直到退休。
(2000年8月,我和妻子受内燃313班毕业15周年同学聚会之邀,重返新疆,在库尔勒与同学相聚之后,游览了南疆喀什等地,返回乌鲁木齐看望了王永顺。)
3、收获爱情
(在大学学习的我们俩)
1962年,爱人刘延蓉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原本分配到济南某一中学任教,后来我找到我校顾兆泰院长,能不能通过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与山东省厅联系,支援边疆,把她分到乌鲁木齐来。顾院长答应给联系,跑了几趟教育厅,结果办成了,分配到乌鲁木齐铁路局。教育处又分到铁一中。所以,我非常感激顾老院长。后来,老院长调走了,我和老师们都非常不舍。搬到兰州后,我出差到成都,还去西南交大去看望过他。
我的妻子刘延蓉在乌鲁木齐铁一中当了语文教师。在她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了异地恋。她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现为曲阜师范大学)读中文系,而我当时己是新疆铁道学院的教师了。通过近三年一百四十多封的两地书信往来,终于修成正果,我们结婚了。
(结婚照和结婚证)
婚礼很简单,是在铁道学院阅览室举行的。买了些瓜子、葡萄干、糖果、水果等,请来了几十位同事、朋友来热闹一番,院长顾兆泰给我们证婚。
新房就在铁一中她的宿舍,两张单人床并到一起,两人的被褥合到一块,简单布置了一下,看来也很温馨。婚后不久,在八橦小楼分到一间十多平米的房子,在新疆的日子我们就一直住在这里。
妻子很能干,在学校是好老师,在家也是持家能手。她结婚穿的大红衣服都是自己剪裁自己做的。
(最早的铁一中教学楼,我俩结婚时的新房就在这里。)
(八栋小楼, 我们住在10号。)
1963年11月10日,我俩第一个宝宝降生了。记得,妻子怀孕临产前,下着大雪,我搀扶着她,踏着厚厚的雪走到铁路中心医院。在医院经过两夜一天的产前阵痛,我们的女儿毛毛来到了人间。出院后,来到我们温暖的小家,从此,妻子做了妈妈,我成了父亲。
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每天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拿着出生证明,我领了棉花和布票,领了糖和肉票,到二宫铁路基地派出所报了户口,到基地粮管所添加粮食关系等等。回到家里,我就忙活着侍候月子。按照老规矩,坐月子要喝鸡汤,炖猪蹄,做饭,洗尿布;妻子给孩子喂奶,侍候宝宝,做小衣服,织小毛衣。
上班后,学校有哺乳室,就把宝宝送去,有阿姨照看,课间妈妈去给孩子喂奶。
1964年2月12日农历癸卯年除夕,毛毛出生百日时,我们夫妻各写了一首小诗以示庆祝。当了爸爸的我写实,做了妈妈的妻子写意。
我写的是《 除夕寄小毛》娃唱人间九五天,鸟啼窻边小儿看。双目神动似能语,一丝甜笑无意间。倾刻啼唱进歺就,啊啊呀呀学五言。满屋春色锁不住,缕缕娇音飘渐远。
妻子写的是《寄语小毛》昕晖临家方三月,久注娇颜慰母心。为儿曾受千般苦,爱儿尝尽万种辛。适逢新春佳节至,片语嘱我小宁馨。愿儿犹如茁苗长,它日栋梁看如今。
(1964年3月1日 毛毛的百日照 当时我藏在竹椅后面拉着宝宝的衣服,防止她掉下来。)
4、难忘柳园
1964年暑假,我们夫妻带着宝宝回山东老家探亲,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带着宝宝的各种用品,登上了东去的列车。回家的感觉是那么美好⋯⋯
那时的火车很慢,人多很挤,我们又在硬座车厢,长途旅行是件很辛苦的事,尤其是带着不到一岁的孩子,更是手忙脚乱。
列车还没到哈密,宝宝就开始拉肚子了,我俩非常紧张,不知所措。是着凉了,还是车上水不开,喝不干净的水,还是吃了坏了肚子?孩子一次次拉的不止,把我们吓坏了。我找到列车员、列车长求助,经广播,找到一位医生来给看了看,说可能是小儿肠胃炎。给了点消炎药吃了,但仍不见好转。
此时,车已过哈密,宝宝仍泻肚不止。为防止孩子脱水,我俩商量到前方柳园车站下车,该站有一个较大的铁路卫生所,医护设备都比较齐全。我还有个已经毕业的学生王进民在列检所工作,可以帮帮忙。列车长提前与柳园站取得了联系。
我们到柳园下车后,王进民和车站人员帮我们把孩子送到卫生所,经大夫检查后,立即打上了吊针输液。医生说,己经开始脱水了,再晚些,就严重了。经过救治,宝宝病情转危为安。王进民帮我们安排了吃住问题。几天后,我们又登上了东去的回家的列车。
感谢列车长、列车员和车上那位医生及帮助我们的众多好心人,感谢柳园车站、卫生所的服务人员和医护人员,感谢我的学生王进民及列检所的工人师傅们。是你们的帮助,使我家宝宝捡回一条小命。
(当时的柳园车站)
1959年到1966年,我跟随学校在新疆工作生活了八年时间。八年中我收获了爱情,成家立业,当了父亲。这八年是我工作、人生的起点,我经受了成长、成功、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使我走向了坚强和成熟。感谢新疆,感谢乌鲁木齐,这个美丽的地方!
二、青春如歌
从21岁至29岁,我的青春就这样奉献给了祖国和新疆,没有怨言,没有悔恨,纵然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但把青春献给新疆即是非常值得的。
生命之水缓缓流淌,一去不复返。在生命的长河中,最美好、最令人眷恋的是那多彩的青春。
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交织着成功时的喜悦、付出时的辛劳、挫败时的失落,它象征着无限的活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包天胆量和击不败、打不垮的永恒斗志。
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集聚着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如十五的明月,亦如转瞬的朝阳。这一切互相交织融合,交汇成一曲美妙的生命之歌、青春之歌,是那样的诙谐、动听、那样的令人难忘。
(1961年5月4日 乌鲁木齐人民公园)
青春是天边的虹,转瞬即逝,却又柔美异常;青春是清晨的雾,朦胧含蓄,却又适合徜徉;青春是山涧的溪,清丽柔和,却又时常飘荡。
青春是一首诗,它蕴含着我的风华正茂;青春是一幅画,它展现着我的斗志昂扬;青春是一壶酒,它酿造着我的自信拼搏。
青春如歌,歌唱生活的传奇;青春如花,描绘人生的画卷;青春如舞,舞动生活的魅力。青春是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场相逢,忘不掉了。
回首逝去的年华,青春岁月就像几片薄薄的纸,它只能浓缩成一部影片里匆忙的几个镜头,激动和憧憬感觉就是昨天。青春和今天仿佛就是一夜之隔,时间的列车怎么就那么快地驶过了青春的月台,而我们竟没有来得及领略青春月台的风景,就懵懵懂懂地来到下一个站台。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盛满我浅浅的记忆。青春是火,燃烧我们年轻的光华,青春是灯,照亮我们美丽的豆蔻年华,青春是路,指引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青春在沉默中逝去,昨日的繁华与辛酸都已淹灭在深海,细软的沙滩上走过,回头发现,走过的脚印早已被海水浸没,不见了踪影,细小的沙粒里有说不尽的哀伤,可惜没有人懂。青春是终将逝去的,因为活着的人都会老去。在我们渐渐变得成熟,变得圆融,变得更会保护自己时,同时自然就失去了曾经的懵懂,纯真和勇敢,但这并不是消极的事,也无须忧伤。
(1960年4月17日在乌鲁木齐人民公园。)
原来青春本是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逝去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让生命更完整。也许,青春本不需要我们用隆重的形式去祭奠,我们只要向她挥挥手,感谢她的逝去,就是向生命致敬的最好方式。
日月如梭,青春伴着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
青春已被岁月带走,岁月已随波逐流……我怀念你,逝去的青春!
(注:程克山其后来曾经于1993年10月至1998年5月任兰州铁路机械学校校长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