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慕宗彦|| 真情(散文)
真情
作者:慕宗彦
主编:非 鱼
大哥年龄七十有余,尚操心其小女。其小女离异多年,在城里打工,身下一女,尚在婚期。吾为其叔,因在弟兄中正值盛年,故得小辈垂青。然,未曾为晚辈有任何贡献也。但生性纯正,尚得小辈倾心。
寥寥几句酸文,引今日故事迭出。
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侄女来电,邀请届时参加外孙女定亲大礼,农村俗称“换盅"。
侄女相约,没有不欣然应允之理。
妻子和侄女性情融洽,多有交流。可一件事两人左右不定,问题是外孙女的父亲是否应该参与,给不给信。妻子说给,侄女说不给。纠结之中,妻子搬起我参与其内。我不得不接过妻子在与侄女通话中的手机:
“咋回事?”我问侄女。
侄女简单地阐述争议的理由,并指出妻子的不同点。
“你自己就没个主张吗?她(指妻子)知道个啥?”。
侄女噎住了,以“忙”、说以后再给我说为由,将手机挂断。
妻子见状,埋怨我说:“说话没好声气,谁愿给你说?”并开始找茬,"我啥都不知道,就行你知道呗!”开始委屈起来。
“为什么自己的事做不了主?没个章程?”我虽然深感失落,却更为内疚,“话,是不是重了?”心,一直放不下。“这孩子,声大也不行?”如是自责着、嗔怪着、牵挂着。紧接着,我又安慰妻子:"我不是真生你的气,我气她(指侄女)不与我商量,倒找你商量,你太牛逼了。”说完,心里忐忑不安,多少有些牵强附会,还好,妻子倒破啼为笑了。她的大度让我心安!
还好,晚上,侄女一条微信给我:
"我己经有了见解,到时您参加就好了,等车接您!”
好样的,真有点大将风度,就想看这样的。紧缩的心舒展了。
一切就绪,还有两天就到日期。哥哥坐不住了,有事无事见我搭两句话,午后,找到我问:
"三丫头(指侄女)家小外孙换盅你能去吗?”
“必须去!”我说。
“我想定定数,好安排。”
“是三丫头让您问的吗?”
“不是!”哥哥回答。
“不是您就歇歇吧!三丫头早已安排,您没必要再去求证。”我知道哥哥惦记女儿,生怕侄女办事轻率,这种过实的操心是没用的,甚至让人误解。何况,侄女早已安排得当。我突然想起一事,转移了话题。前一阶段,哥哥告诉我,说奶奶娘家孙子的儿女结婚,曾来过哥哥家送信,请到时喝喜酒。哥哥转告于我,并准备了礼金。可是,等到那一天,人家的婚期己过,就没去成。为此,我不知是不是哥哥听错了日子。问了他一下,谁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我怎么会记错,他分明没瞧得起我,故意给我整事。”一大通牢骚。任凭我如何劝慰、解释都不顾,大有省下的钱有烫手之意。我只好站起身来,显示送客的架势,哥哥才挺生气地走了。
妻子狠狠地埋怨我,并重重的说:"和一个八十多岁的人讲道理,一旦气坏人,看人家孩子找你算帐不!”
"真是,真是。"我低下头,也深感惋惜,后悔不该和哥哥讨论这种事情,同时,见哥哥生气又深感无奈。
上了岁数的人是不是都这样?重情、重义、重面子。
换盅的前一天晚上,侄女来电,我和她确定了具体人数并约好启程时间。
撂下手机,妻子问:“啥事?”
"确定下人数。”
“咋说的?”
“问问咱俩谁去。她说希望你去。”
“你当叔叔的不去不好看,你去合适。”
"那好吧!”我回答。实际上,电话中侄女要求全去,但我让侄女二选一时,她要求我去,但我在妻子面就如是说。
换盅那天,哥哥执意前行,不顾旅途劳累和年迈多秋。为不拂却心愿,只有依就。途中,遇一灵棺之车,俗云为喜庆之兆。虽为迷信,但除席宴之乐,一切确为圆满顺利,皆大欢喜!
礼过餐停,车辆陆续而归。至家乡小镇,稍作歇息。在一商场,忽见曾给哥哥送信的表哥,互相问候。当提及未参与其儿婚礼之由时,表哥大笑,概而言道,此乃为送信之误,非哥听之谬也。因相隔三代姻缘,日渐生疏,为不忘彼此,念亲友之情,故错推二日,方可不收礼金,以待相逢,共诉衷肠,保亲属情义绵长。不想消息泄露,难迎亲卷相逢而生误会。祈盼理解!
亲味也太浓厚了!顿时,哥哥容颜大开,一扫往日忧愁。
暗自思量,奶奶离世多年,老亲久搁,难免疏远。现国泰民安之时,遥望亲情相会,亦是人之常情。联想经历所得,酒力方醒,不禁心中波澜大惊:
老人对儿女之情长,无论年高多重,不忘初心;夫妻因果之间,彼此互相奉献,你行,我更行;儿女多大,在长辈面前是小孩;小孩大小,长辈给以尊重;而逢人高龄,则不计短长,不嫌痴呆;懂亲属之间,互不疑虑,点到为好。方达人间美境!
憧憬时,车欲行,告辞!
回家第二天一早儿,侄女来电:对昨日看法何如?我大加赞辞。侄女亦欣欣然,功归于我之鼓励。老哥哥喜气洋洋,揣香烟分送使者,言女儿幸感各位辛苦而赠之。
自家人亦如是客气。人人皆为侄女做事有序有节而心欢。妻言之,成熟也!
人老不易,儿女不易,夫妻互助,心肠彰显,亲情无悔,真情永现。携手同心,江河震憾!
写于秋未冬初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