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戈忠义||三十二年的回归(散文)

三十二年的回归
作者:戈忠义
    主编:非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吃过午饭,我携夫人,一年来第五次向近在咫尺的家乡进发。这看似是一个平常的旅程,可同行的是十几位专家教授和几名曾经叱咤风云的指挥官,即将奔赴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革命老区金寨县——我的家乡,参加的是“重温革命历史,永葆军人本色”的告别军旅之行。前几次都是因私,这一次是因公,我买了二等座,为国家节约了几十元钱。
归乡的动车前行,我的思绪飞舞:从一九八七年冬季戎装出发,到这次脱下制服仪式,整整三十二年的漫漫归途,同行的人虽多,却仅有我一人,走进军营和告别军旅都在同一个地方——我的家乡,我是幸运的!
家乡的傍晚细雨朦胧,深情地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功臣和荣归故里的游子。进驻傍山丘围山坳而建的金寨干部学院,亭台楼院质朴自然、和谐而不失庄重,契合着金寨这个“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晚饭时,实惠合规的地道家乡美食让见多识广的专家教授和他们能烹善炒的夫人们交口称赞,我也缓缓夹菜,与时光对话,并在最后的主食蛋炒饭中细嚼着母亲清晨早起,为走读的我日日做饭的无限深情……儿已荣归,母今何在!
晚饭后,微寒中漫步校区,细雨霏霏,一砖一石似曾相识,一花一草情深意厚。家乡的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我贪婪地呼吸着,虽微凉却舒爽,甜甜的,每一个毛孔都尽情地舒张。次日清晨,拉开窗帘,雪神滕六邀约龙王和土地爷,用家乡的首场冬雪将无言的问候送达。远山雪绒绒,近岱点点白,轻雪带风斜,入地柔作水。我愿做这细雪,匍匐在地,轻吻热土,告慰血染疆场的十万英灵:后辈踏着你们的足迹守卫国土三十余年,本欲“为赴壮志身先死”,却“未遇强敌志难酬”。我虽身退,学子有二三万之众,他们都是守卫一方的指挥官,正挥洒着青春热血,守卫着祖国疆场!请放心:鼠标轻点,阵阵弹雨奔敌寇!炮声隆隆,敢叫侵者来不还!先人们,安息吧!主席早已为你们题词:“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家乡的水更清、山更绿,雪中的山茶花开得更娇艳。
退役仪式上,老教授代表李勇以“感恩的心”诚挚发言。感恩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快乐的不竭源泉!感恩母爱如水,涓涓细流永不尽;父爱如山,几句箴言让我受用终身;感谢懵懂初行时,班长和首长们的指引和教诲;感谢关键时刻,倾力相帮的领导、同事、朋友和亲人;也感谢自已不服输的劲头和在困境中的坚守……勤劳的蜜蜂终会换来如蜜甜的生活。
仪式完毕,我们踏着先烈足迹,缓步在红军广场,顶风冒雪献花篮,以庄严的正步向先烈致敬,以整齐的队列重温入党誓词……退休退休,退而不休,网络战场我已披荆斩棘,占领理论高地,树立榜样力量,引导年轻人坚决同汉奸、美狗以及一切分裂国家势力作斗争,留言已获点赞无数,不忘初心,任重道远!
博物馆里,讲解员口吐莲花,声文并茂,“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一幅幅革命斗争场景闪现;展览板上,十一支红军主力活跃家乡全境,五十九位开国将领个个本领神奇: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任上将洪学智大名鼎鼎;因负责授衔工作,频频上书毛主席,巧言说服真情感动周总理,终于如愿降衔的徐立清中将美名远扬;毛主席亲笔手书“皮有功,少进中”破格晋升的皮定均中将传为佳话……还有革命先驱蒋光慈,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明……一个个人物鲜活 。我们尊重历史,不能讳疾忌医。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专题讲座上,阎荣安老师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家乡苦难辉煌的历史进程:金寨先后诞生、组建了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成为后来的红军主力之一;家乡在中国革命的起源,四次反围剿和长征等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史书上记载的还真不多,我的记忆芯片不断地被涮新和重置,心灵极度震憾,景仰着家乡这片陌生而熟悉的土地。
随后的两天里,我带着疑问,以求索的心态,转战汤家汇镇的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政府,少共豫东南道委革命旧址等多处革命教育基地,跟历史会面,与先人交谈……也感受着家乡的巨变。四天的不忘初心教育内容丰富翔实、印象深刻、影响深远。作为家乡的后人,我为自己的职业自豪,生活的幸福感爆棚。今后的日子,我将深入探究家乡的历史贡献。
告别家乡,难言是离去还是归途,因为灵魂深处的意识根源和生活的真实提醒。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戈忠义,字常青,安徽金寨人,网名:别让梦枯萎。军旅生涯三十余载,退养在家,始蹒跚学步,小扣柴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