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明朝灭亡的罪名,为何会扣到弱女子的身上,她结局怎样?
陈圆圆:后半生过得凄凉,自缢、出家、投水,总之令人怜悯!
陈圆圆:明朝灭亡的罪名,为何会扣到弱女子的身上,她结局怎样?
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出于对个人主义野心家吴三桂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叛明投清行为的愤慨,曾把他的这段史实,联系上一位青年女性,并结合当时一部分人的认识,夸张地写成了不朽的名篇《圆圆曲》。关于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原因,吴伟业用“冲冠一怒为红颜”做了诠释。三百年来,由于《圆圆曲》流传远近,脍炙人口,诗中的“红颜”,被误认为是吴三桂降清,甚至导致明朝覆亡的重要根源。
众所周知,这里的“红颜”指的就是崇祯末年苏州名噪一时的歌妓陈圆圆(原名邢沅),她被国丈田弘遇买到北京后,几经辗转,后来落入宁远总兵的吴三桂手中,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开始时吴三桂表示愿意归附,在赴京和李自成会合的途中,他突然听到某些逃跑的官兵传说,京城的明朝官员都被农民起义军逮去拷讯追赃,他的父亲吴襄和留在京城的陈圆圆也被掠走,因考虑到个人权势、地位、安全等复杂因素,他进过权衡,转而做出投靠清军的决定,希望能重新再夺回陈圆圆。不久后,便回驻锦州,顺治五年又移藩汉中,《圆圆曲》的历史背景,就写到这里为止了。
顺治十五年,清廷派出三路大军,进攻远在滇中,受到大西军扶持的南明永历小朝廷,并获得胜利,吴三桂因此被留镇云南,兼管贵州。据说,陈圆圆在此时也被吴三桂接到南明的“滇都”昆明。
为了迎接陈圆圆来滇,已成为清朝平西王的吴三桂,特意在北郊为她建造了别宫——野园。据当时昆明的文人王思训介绍。野园“楼阁苕峣海市连”,广阔幽深,“凤笙龙笛围红鸾”,终日歌舞欢宴。水池中有两座高台、飞梯相通,十分壮观。
吴三桂穷奢极欲,荒淫无耻,陈圆圆不过是他的玩弄品。随着岁月流逝,人老珠黄,她被冷落、被遗弃的结局,就是必然的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吴三桂在昆明,早已寻找到了许多新欢。在他新搜罗的“丽人”当中,有从正面、侧面、背面看着都很美的“四面观音”和“八面观音”,在王宫附近的“香亭”中、还藏有宠姬阿香。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圆圆的境遇可想而知。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因不满清廷“撤藩”,起兵反清。五年后,吴三桂在湖南衡州(衡阳)自称“大周皇帝”。但只半年时间,吴三桂便暴病身亡。他的孙儿吴世璠在贵阳继位,最后被清军追击,退守昆明。康熙二十年( 1681年),清军分兵入滇,吴世璠自杀。连续八年,战火遍及半个中国的吴三桂之乱,终于宣告结束。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是“逆藩”吴三桂眷属的陈圆圆,却不知下落。
陈圆圆是藩王的姬妾,一向屏居深宫,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她的状况。而在吴三桂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时,平民百姓更没有闲情逸致,去关注陈圆圆这样一个过气的女人。等到清军胜利入城,“逆属没官解京”的时候,并没有人太关心陈圆圆是否在内;但她传奇般的遭遇,还是引起了省内外一些文人的同情。比如,同时代的钮绣就曾美化她,说是吴三桂造反时,陈圆圆曾“速止不听”,因此出家当了女道士,于丁已年(1677年)病死于滇南,所以逆属的名单中是没有陈圆圆的。另外,当时在滇的文人,有的说“昆明城破,陈圆圆先死”。也有人说:“桂妻张氏前死,陈圆及伪郭后俱自缢”。还有人说:“三桂死,圆圆犹在”。
至于吴三桂为陈圆圆建造的“野园”,在清军攻城时已被化为一片焦土,仅残存下一个池塘,后人称之为“莲花池”。池畔高山附近,有个小土丘,人们说那就是陈圆圆的香冢。一些人认为昆明城破前,陈圆圆化妆逃出城投进莲花池而死。道光七年,云贵总督阮元的儿子阮福,还把这个情节写进了《后圆圆曲》。
道光十年(1830年),云南文人杨载彤与宦游来滇,当时正协修省志的广东人黎讷和浙江人史昺,在昆明西郊三圣庵中,看到了陈圆圆老年尼装的打座像,庵尼告诉他们,代代相传,庵堂是康熙年间法名寂静的“开山祖师”重建的。寂净师傅“俗家姓陈,江南人,吴王时纪”,死后在南郊昙华庵,她遗留下一串素珠和几只画有龙凤的瓷碗。另有一个“中绘水西异兽”的黑漆盘子,那是“吴王”平水西后赐给她的纪念品,一直被唤做“陈娘娘盘”。庵中还留有她为修复庵堂改名“三圣”而立的碑记。
黎讷和史昺事后都写有《访像记》。黎讷觉得,老尼“质朴,似非欲以谩词为利者”,但这是个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传闻,不必“凿空求”,史昺则认为,老尼“初不言其名圆圆,然其为圆圆,信矣。”
只凭三圣庵尼转述的前代传说,以及毫无款识和纪年的物证——素珠、龙凤瓷碗和“陈娘娘盘”(按:康熙四年二月,吴三桂所部进征水西,生擒土司安坤见《东华录》),自然很难确认寂静便是陈圆圆。不过,从两篇《访像记》提供的情况以及陈圆圆所处的环境来分析和研究,说她遁入佛门,终老三圣庵,还是可信的。
我们不妨以钮绣所记的“明崇祯末,有名妓陈圆圆者……年十八,隶藉梨园”为依据,假定她和冒襄认识的次年,即崇祯十五年(1642)为十八岁。那么,到吴三桂反清的康熙十二年(1673年),她已经四十九岁。在年华老去、吴三桂另有所宠的情况下,因失意而削发为尼,原是极自然的事。至于具体情况,则末便臆测。
在卑视妇女的封建社会中,陈圆圆度过了悲剧的一生。童年沦入娼门,长大后又像商品一样被买进北京,成为权豪贵族的玩偶,她虽以“声色”换来了短暂的寄生生活,但“一斛明珠万斛愁”,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痛苦的。等到年华老去时,又陷入被冷落被遗弃的窘境。最后看透人世无情、浮生如梦,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却因此得到“善终”。
吴伟业的《圆圆曲》是一部艺术作品。尽管有着鞭挞吴三桂这一丑恶人物的积极内涵,不过,毋庸讳言,从汉代赵飞燕开始定下“女人祸水论”的调子,还是使这位诗人受到不小的影响。实则明朝的复亡、吴三桂最初的叛变行为,正如日后不少人所指出的那样,怎么能把原因完全推到陈圆圆一个弱女子的身上去呢?
清末寺人赵藩吟道:
鄯阐城头海月寒,吴宫风卷百花残。(宋代大理国时期,昆明被称为鄯阐)
色空空色聊参破,不信观音解脱难。(吴三桂的姬妾分别有“四面观音”、“八面观音”之称,后来一个归了将军赖塔,一个归了将军蔡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