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周富明教授运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介绍
冯海鹏fhp
2018-01-27分享收藏
周富明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肾病分会委员,平湖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周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近40年,尤擅各类肾脏疾病的中医治疗。现将周教授运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介绍如下。慢性肾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蛋白尿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是使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病在临床上多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不但疗效时常欠佳,并且随着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周教授认为慢性肾炎属中医学肾风、尿浊、风水、水肿、虚劳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肾气不足,封藏失职,精气下泄;脾气不足,不能升清和运化水谷精微,中气下陷,统摄无权,精微流失,加重蛋白尿。因此,周教授认为,肾不藏精、脾失升清和统摄是发生蛋白尿的主要原因。周教授抓住这一病机,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强调治疗当从健脾益肾入手,临证采用参芪地黄汤化裁辨证论治,屡收奇效。
参芪地黄汤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大肠病源流》:‘或溃后疼痛过甚,淋漓不已,则为气血大亏,须用峻补,宜参芪地黄汤。'该方为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人参、黄芪、姜、枣而成,具有脾肾双补、益气养阴之功效,周教授临证时用党参或太子参易人参。药物组成:黄芪,党参或太子参,生地黄,山茱萸,茯苓,白术,山药,甘草,金櫻子,生姜,大枣。方中黄芪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以及益卫固表,党参功效益气、生津、养血,两药共为君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可以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进行保护,起着保护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并且使得尿蛋白降低,达到治疗目的。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山茱萸能起到收敛固涩以及补益肝肾之功效,周教授根据相关研究指出,山茱萸含有多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通过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来减缓小鼠的肾病变。生地黄和山茱萸两者共为臣药,助君药补肾养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黄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地黄苷A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有效改善肾缺血。山药主要作用为补脾肺肾、益气养阴;茯苓健脾安神、利水渗湿。两者共为佐药,辅佐君药以健脾补气,另加生姜、大枣扶助正气。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固肾涩精之功。纵观全方,一方面益气养阴、固肾涩精,另一方面健脾补肾填精。现代大量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参芪地黄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保留阿霉素肾病大鼠Nephrin的表达,降低肾脏足细胞的损伤,保护基底膜,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周教授在具体临证时,黄芪多用生黄芪,一般用30〜50g。其认为在治疗肾性蛋白尿时,生黄芪补气升阳效果优于蜜炙黄芪,同时强调剂量要掌握准确,剂量过小不能发挥补气升阳的作用,剂量偏大,一方面导致壅中碍胃,同时,也对肾性高血压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脾胃功能偏弱的患者,周教授常以生地黄易熟地黄,因熟地黄过于滋腻,容易困阻脾胃,而生地黄不但滋阴补肾功效优于熟地黄,且具清热之功,用量一般为控制在10~15g。蛋白尿明显者加桑寄生、金樱子、芡实以收敛固涩之功;血尿明显者加茜草、大蓟、小蓟以凉血止血;偏于气虚者,常加重黄芪的用量,或配合使用四君子汤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功效;若兼有水湿者去山药,加猪苓、薏苡仁、白术等利水渗湿;兼湿热者加黄柏、防己、金钱草等清热利湿;睡眠差者加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之品;兼血热者,减少黄芪和太子参等温性药物的用量,并加知母、黄柏以清热凉血;头晕明显者加天麻、杭白菊、白芍等养阴柔肝;阳虚明显者加盐杜仲、制附子、肉桂以生少火。
周教授认为,叶天士提出的'久病无不入络成瘀',在肾病治疗中颇具指导意义,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炎高凝状态相一致。因此,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可适当使用丹参、川芎等活血药,若患者瘀血症状明显,则加重剂量,甚至使用三棱、莪术等破血消癥之品。以上充分体现了周教授在中医学整体观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思想。
综上所述,周教授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时,时刻抓住'脾肾亏虚”这个主要病机,从健脾益肾入手,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兼证辨证加减。纵观周教授的用药,有如下特点:①紧扣病机。各种肾炎导致蛋白尿的原因虽有不同,但紧扣病位在肾,脾肾亏虚为主要病机,根据兼证辨证加减,充分体现出谨守病机的理念。②注重整体,标本兼顾。注重整体观,在辨证论治时,注重平衡患者的气血阴阳,标本兼顾。③用药轻灵。一是药物剂量轻,二是药物味数少,一般10~12味,极少超出15味。药虽轻灵,但疗效显著。④注重中西医结合。周教授强调要把中医和西医辩证地结合起来,给患者创造最好的疗效。周教授以参芪地黄汤为主方,随症灵活加减,全方虽药性平和,但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如治徐某,男,39岁,嘉兴新丰人。2013年7月5日初诊。反复浮肿、腰酸伴尿检异常3月余,慕名求诊。刻诊:颜面以及双下肢脚踝部轻度浮肿,腰酸乏力,稍有头昏,无头痛,夜尿2~3次,尿中有泡沬,时多时少,胃纳欠佳,舌淡、苔白腻,脉细。查体:血压137/81 mmHg,颜面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心肺正常,肾区叩击痛(±),四肢关节正常。尿常规:蛋白(++),肝肾功能正常,头颅CT无异常。诊断为慢性肾炎,证属脾肾亏虚。治以健脾益肾,拟参芪地黄汤加减。处方:生黄芪、车前子(包煎)、薏苡仁各30g,炒党参、茯苓各15g,生地黄、泽泻、山药、金樱子、芡实、紫丹参、盐杜仲各10g。14剂。每天1剂,水煎。2周后腰酸减轻,面浮肢肿渐消,夜尿减少,尿蛋白下降,再遵原方加减连续治疗2月,头昏、腰酸消失,浮肿消退,自觉精神爽,肢体有力,多次查尿蛋白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