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京都第一景的金阁寺居然被他一把火烧了,原因竟是

九点整我们乘京都的洛巴士101路来到金阁寺道站,下车向西不远看到路边一位辅导员带着几个学生冲北面山上指指点点。顺老师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在山坡上的绿树间有个石头阵摆成的“大”字。它是“五山送火”仪式中的火点之一。每年8月16日京都都会举行盛大的“五山送火”活动,与葵祭、祇园祭和时代祭并称“京都四大行事”。活动当晚,位于银阁寺附近如意之岳(也称大文字山)上的“大”字于八点整首先点火;五分钟后松崎山上点燃“妙”“法”二字;城北西贺茂船山上的“舟形万灯笼”八点十分点亮;八点一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左大文字山上的火床也将燃起火焰;八点二十,位于嵯峨鸟居本附近曼陀罗山上的鸟居形松明最后一个点火,形成环绕京都东、北、西三面的火祭场面。

再向西走便来到寺院门前。

路边的境内陆图上清晰地写着“鹿苑寺”,它才是这里的正式名称。此处最早为镰仓时代初期西园寺公经(1171-1244)于1224年所建的别墅,名为北山第。西园寺公经为藤原家族一员,官居从一位太政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太师),被赐西园寺姓氏后开创西园寺家,成为藤原家族的重要分支。到镰仓时代末期,后醍醐天皇在楠木正成和足利尊氏等人的帮助下成功倒幕。结果运动中时任正二位大纳言的西园寺公宗(1310-1335)站错了队,协助幕府残党企图诱骗天皇前往北山第进行暗杀,不成想阴谋败露,公宗被处以极刑。西园寺家族家道中落,北山第从此荒废。

一晃几十年过去,经历了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后,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于1392年统一南北朝。他在1394年政局稳定时将征夷大将军的职位让给年仅8岁的长子足利义持(1386-1428),自己则号称要归隐山中。他用自己名下的另一领地交换此地后于1397年在北山第原址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豪宅,规模堪比皇宫,被称为“北山殿”,以前的建筑和庭园除池塘外全部拆除新建。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在此修禅,但足利义满从未真正放权,谁都知道这里才是当时日本真正的政治中枢。义满死后,依其遗嘱,足利义持将这里改为禅寺,以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命名为鹿苑寺。

与银阁寺一样,这里的门票也是御朱印的样式,上面印着“京都北山鹿苑禅寺金阁舍利殿御守护,开运招福、家内安全”,票价400日元。甫一进入,正对一片池塘,工作人员有序地将游客往南岸西侧疏导。所有人都流连在池边拍照,镜头中无一不是那座辉煌耀眼的金阁。

“金阁”是人们对镜湖池北岸舍利殿的俗称。它是一座三层楼阁,二三层在外部涂漆后又贴上一层纯金金箔装饰,远远望去,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黄金屋。由此整个寺院也被人们俗称为金阁寺。金阁的第一层为法水院,寝殿造风格,属于平安时代的贵族风,里面供奉着释迦如来坐像;第二层潮音洞,武家造风格,即镰仓时期的武士风,供奉着观音菩萨坐像;第三层究竟顶,为禅宗佛殿造风格,可谓仿唐建筑的中国风,供奉着珍贵的佛祖舍利;屋顶上立着金色的铜质凤凰像。

建筑西侧探出一间小亭,名为“漱清”,似乎在与池中小岛遥相呼应。

这座最初为足利义满用来修禅的舍利殿于1398年建成,被许多日本人视为美的化身。令人震惊的是,1950年寺中一位21岁的见习僧侣林承贤纵火将其烧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55年按照原样重建的。作家三岛由纪夫以此事件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撰写了小说《金阁寺》。书中描写的纵火犯是名天生口吃,对美充满了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绪的大学生。他童年丧父,父亲描述的金阁寺在他心中曾是世上最美的东西。父亲死前将其托付给金阁寺住持,可他发现这位道貌岸然的胖和尚竟热衷嫖娼。他恨母亲,因为她一心只想让自己继承这里的住持职位。他的一个朋友因恋情不被父母认可而自杀,另一朋友身有残疾却以此骗取女孩子的爱心。他爱金阁,那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他又恨金阁,因为它屡屡在现实中让他迷茫。于是他决定做一件惊人之举,让这美与自己永远联系在一起。

绕过金阁寺向山上走,途中会经过曾为足利义满沏茶用的“银河泉”和洗手用的“严下水”。

再向前有个被称为“龙门瀑”的景观,里面立着块儿“鲤鱼石”寓意鲤鱼跃龙门。

路边立着几个略显残破的石佛像,很多人往上扔钱,传说日本著名僧人、书法家、汉诗人一休宗纯(1394-1481)小时曾经常来北山殿拜见足利义满并在此打坐。一休宗纯就是我们熟悉的“聪明的一休”,相传他是后小松天皇(1377-1433)的庶子,母亲为出身藤原家族的一位宫女,因为被疑欲暗杀天皇而被撵出宫,在寺院中生下小一休。一休一生传奇,在日本历史上褒贬不一,我不在这里过多展开,只引用他13岁作的一首汉诗以示其才:“秋荒长信美人吟,径路无媒上苑阴。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这首《长门春草》写的是宫怨,道的是儿子对母亲遭遇的劝慰。

石像后面有个池塘,叫“安民泽”,池中岛上的白蛇冢取材于中国的民间故事白蛇传。

池塘正东有间江户时代的茶室,名为“夕佳亭”。黄昏时分,从这里西望,夕阳映衬下的金阁分外美丽,景色尤佳,故得此名。

可惜我们无缘看到金阁夕照的美景,但它的辉煌已深深印入我的脑中,成为京都的标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