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苏区故事 ‖ (下篇)小巷深深处,汕头这个秘密联络站竟然隐藏了90年
引 子
汕头是近现代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生于1928年2月9日的、震惊全国的汕头“二·九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场惨痛的历史事件。隐藏在小巷深处的张秉刚烈士的家——金平区光华街道新乡后横巷37号,是早年共产党在汕头的地下联络点之一。迄今90余年过去,其悲壮故事鲜有被人记起;本文的主要人物、革命烈士张秉刚,他短暂的一生,为我们留下英勇的时代风采。
张秉刚(1905-1928),曾用名张松。广东省澄海县岐窖乡岐山村(今汕头市)人。1919年在潮州金山中学读书,1922年被聘到澄海县南洋大寨任教,后往广州参加革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随第一次东征军进汕头,开展工人运动,封建军阀陈炯明部重占汕头时,留在汕头,任团支部书记。随后与方惟精、方方等人建立农民自卫军独立营,举行暴动。参与潮梅农工商学救国军负责潮安农会、工会工作,任团汕头地委青年人委员会书记,任潮安县农民协会执委、潮汕农会主席。1926年先后任中共揭阳县特别支部、部委会委员兼常委工作。1927年,被选为揭阳县委书记、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委员。在汕头“二·九事件”中壮烈牺牲。
本文因篇幅较长,阅读需要您的耐心,全文12000字,分上、下两部分发布。
革命先烈、早年中共揭阳县委书记、
潮汕农会主席 张秉刚小传
岐山红色秘密联络站
■ 陈伟家
(下 篇)
汕头市金平区光华街道新乡后横巷37号(历史档案记载为27号门牌),是一处百年老建筑,当你不经意从这座小小的建筑物走过,或许你不知道它曾经是汕头地区一、二战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工人运动领袖、青年运动的领导者杨石魂与诸多追求自由、民主、公正的同志秘密活动的地点。当年的这间老屋,是一家小杂货店,门连着街口,屋里约有十五步见方,后门连着村中小巷。1927年4月14日至17日,潮汕工人运动的领袖、被严密通缉的杨石魂同志秘密在这里养伤。小小的老屋容下过彭湃、杨石魂、伍治之、张秉刚、吴华胥、蔡楚吟等一批革命志士的深情。
小杂货店成了秘密联络站 张秉刚家住汕头岐山新乡后街37号。这座普通的民宅,特别之处是它有两层的小叠楼。楼下一面墙隔开了沿街两个小店面,所经营的是小日杂货。民国时期这条“后街”是乡间颇为热闹的通道,行商小贩来此走走停停,村不大,但行人还是隔二差五,有了小店,隐蔽活动十分适宜。店前是杂货店,店后是颇为宽敞的房间和小客厅,隔间有旧式潮汕土炉灶,一派潮汕炊烟人家的模样。店铺后门通向村中小巷,可行至潮汕铁路。巷口前方北有鹭鸶池,一条小土路木麻黄树和灌木阴森蜿蜒,路经沙埔连接张厝下村,沙埔成片隔着张厝下和新乡(今谢慧如潮剧中心跨金湖路至新乡)。可以想象,当年汕头市郊乡下这一处地方,一片荒野,夜色苍茫。 新乡后横街 岐山新乡与岐山张厝下为东墩张氏同一宗脉。岐山张厝下在大革命时期涌现了许多革命党人,张义恭(张敏)、张炳琴、张名青等都投身于革命,献身于革命。论排序,张义恭和张秉刚是同宗兄弟。张秉刚从学校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后,回家来常常跟着一群青年人,他会告诉母亲,“这些是我的同学,都是我的战友!”农村人纯朴好客,看着家里来的都是读书人,谁的内心都是高兴啊。从学校一毕业,张秉刚已经走上一条与母亲初衷不同的路,他没有去经商,而是参加了革命。1924年至1927年的4年时间,这处小小的民宅,成了张秉刚和战友们秘密活动的地点,张秉刚参加革命,哥哥已经成家,过门来的嫂子林篮英便成为忙里忙外的家人,经常地为来到家中聚会的“叔叔的战友”当后勤。杨石魂在汕期间遭遇过多次风险,这个小家,成了杨石魂等革命党人秘密活动的联络点,许多工作的布置和开展在这里接头,在这里发布出去。 烈士后人在老屋前凭吊先辈革命遗迹 根据林篮英早年的回忆,4年间,每次到“家里”来革命同志少则几位,多则十几位。有的只来“家里”接头后即走,有的则留住几天后才离开。这些革命同志取得联络后,接了任务便到近郊或各乡县去宣传革命,有的发动农友参加农会,有的组织妇女参加妇女会。这些同志一到“家”,林篮英负责给他(她)们做饭、洗晒衣服和照顾住宿。在林篮英早年的回忆中,彭湃、杨石魂来过这里,杨石魂在这里住过三晚四天。有一些人他不认识,匆匆而来,匆匆而走。不乏有“神秘”的人物。张秉刚的母亲后来曾经说过这样的事,杨石魂与周恩来等几人夜里到“家”来,还没吃饭,家里便急忙煮了米饭,家里没有什么肉菜,就从咸菜缸弄了一盘常年腌制着的老咸菜,他们一口气吃了几碗米饭,都说白米饭和潮州老咸菜好吃。还有一位叫“许兴德同志”,公开的身份是新乡村的小学教师(兼教夜校),长期在“家里”寄食,他换下来的衣服都由林篮英帮着洗的,因为他非常忙。来往的女同志有“平芳、白素(白舒)、楚碧、楚吟”,楚吟即是伍治之(普宁人)的夫人蔡楚吟(澄海人。伍治之和蔡楚吟的儿子伍毅鸿,13岁离开父母去了延安。改名蔡诚,后曾任共和国司法部长)。根据这些回忆和张秉刚经常联络来往的名单,伍治之、林声望、吴华胥(吴梦龙)等革命同志都是这里的“常客”。 杨石魂是汕头大革命时期的领军人物。1926年1月至12月,在杨石魂的组织领导下,汕头市先后召开各工会代表会议、召开过三次工人代表大会,最后一次在永平楼召开,工会会员已达3万余人。工会会员发展之快,使国民党右派非常恐惧,他们极尽恶毒手段进行破坏,也遭到挫败。汕头总工会成为岭东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12月11日,农历十一月初七。杨石魂到揭阳调解轮渡工会与伪工会的纠纷,住在张园旅社。下午,揭阳的反动分子周伯初等人指使数十名歹徒闯进旅社,绑架杨石魂,被秘密押送到潮阳柳岗乡的一处石洞中被严酷拷打,遍体鳞伤,反动派企图以土匪绑架为名秘密杀害杨石魂。揭阳群众闻悉,义愤填膺,揭阳工学商各界一齐走出街头涌向揭阳县政府请愿。另外由103个人代表组成的请愿团乘船前往汕头,向留守在潮梅绥靖代主任何辑伍(何应钦之弟)请愿,要求立即释放杨石魂。汕头和揭阳两地同时举行大游行,以罢工、罢市要挟何辑伍。中共汕头地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营救杨石魂的办法,并急电在梅县巡视的彭湃同志立即回汕。此时,张秉刚和揭阳县部委、农会的领导组织农军包围了揭阳城。揭阳伪政府感受到群众的压力,要农军撤退,离开城门,方与彭湃讲理。考虑到当时仍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彭湃决定采取合法的方式营救杨石魂,让农军撤退,自己与右派县长说理。12月17日,杨石魂才被释放。杨石魂被囚禁七昼夜,仅吃3个香蕉、3块桃粿、三碗白粥,遭受残酷毒打,遍体鳞伤,口不能言,站立困难,形容枯槁。在汕头牛屠地的万人大会上,他声音极其虚弱,仍坚持站立讲台上讲话,由另一位同志大声复述,杨石魂讲话时嘴边还带着血痕,他解开衣服,露出皮开肉绽的斑斑血痕,在场的工人们泣不成声,愤怒激昂[1]。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4月14日,国民党潮梅警备司令部接到蒋介石关于“立即在你司所辖范围将共产党捣乱分子拿办,以止乱萌”的密电后,立即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实行“清共”。4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当晚10时,汕头全市戒严,军警查封汕头市党部,被解散和查封的单位包括汕头市总工会、汕头市罢工委员会等80多家。先后逮捕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左派人士100多人。[2]这时,总工会秘书丘磷被杀害,潮梅警备司令部悬赏3000元通缉杨石魂。杨石魂这时隐蔽在福合沟内新乡建筑工林二的家里,隔巷就是军警警所,狂叫的声音都能听到,处境非常危险。林二按照杨石魂的意思,好不容易找到了张秉刚和方临川,他们紧急商议如何转移杨石魂。傍晚时分,方临川和三、四个建筑工人接连来到,汇成一群傍晚收工的工地工人,杨石魂被化妆成工人模样,脸部遮着满是粉尘的水布,穿着草鞋,有人扛着筑墙的木棰(版筑工具),有人拿着成捆的大麻绳,有人挑着竹箕,一路上几个人嘻嘻哈哈,俨然民工收工放松走路的情形,他们沿着中马路走到月眉坞(中山公园附近),瞒过了军警的耳目。这时,佯装成赶鸭子农人的潮汕铁路工会成员张润摇着小船,在夜色中将杨石魂连夜送至张厝下(新乡后横巷)。[3] 张秉刚与家人在家里接应。杨石魂到“家中”的时候,已是晚上七、八点钟,他们三个人的衣服满是污泥,慌慌张张地闪进来。杨石魂等还饿着肚子,林篮英急忙烧火做饭。吃完饭后,有两个同志换了衣服,重新化妆后,又离开。杨石魂同志在“家中”秘密住了四天。张秉刚安排了张厝下的乡亲又秘密送杨石魂到蔡厝下,后乘小船到揭阳的邹堂乡(今揭东县地都枫美村),再转入沟头村(今揭东县地都乌美村)…… 汕头“二九”事件震惊全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也在广东进行大屠杀,揭阳全县被杀害的党团骨干就达200多人。为保存革命力量,当时的县部委书记颜汉章遵照上级指示率部分工农自卫军撤至陆丰新田,后辗转到香港与省委取得联络;组织部长卢笃茂被派往泰国,去安置已经转移的同志。战友们都离开了揭阳,这时张秉刚担任县部委宣传部长毅然留下来,面对革命处于低潮的关键时刻,坚持就地斗争,他带领少数革命骨干,继续对敌武装斗争,零星实施暴动,以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血腥屠杀和镇压。 面对反动恶浪一浪高过一浪,他毫不惧怕。有一次他路经汕头潮汕路段时,有乡亲碰到他,说,“你还不怕死,汕头到处在悬赏通缉你?”他镇定地回答:“我们干革命的人躺着的,一边是棺材一边是睡床,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什么可怕?”这句话,是一位只有22岁革命青年的铮铮誓言。 根据上级指示,9月13日张秉刚在渔湖江厦村主持召开揭阳县党代会议,组建了中共揭阳新县委,张秉刚被当选为县委书记。新组建的揭阳县委成为揭阳县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立即部署接应周恩来、贺龙、叶挺、聂荣臻等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潮汕和开展对敌斗争工作。 次日,“八·一”南昌起义军绕道福建进军潮汕,24日进入汕头市,26日起义军配合彭湃领导的农民军共4000多人进驻揭阳县城。当日,揭阳县成立工农革命委员会,张秉刚任委员。下午2时,周恩来召集彭湃、贺龙、叶挺、荣臻等领导同志和部分军事人员在揭阳商民协会楼上举行军事会议,分析斗争形势,揭阳县委书记、揭阳县工农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张秉刚和新任揭阳第三区区委书记黄龙驹应邀列席了会议。当晚,揭阳6000多各界群众在进贤门外东校场举行军民联欢会,热烈欢迎起义部队和工农革命委员会,张秉刚主持了大会,叶挺代表部队在大会上讲了话。 1926年初,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东汕头时的合影(照片来自 蔡超《秋来一凤向南飞》一书) 会议一结束,周恩来又会见了张秉刚、陈卓然(揭阳渔湖人,1891-1928)和卢笃茂(普宁洪阳新铺村人,1902-1935)。这三位党员都是大革命失败时,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下劫后余生。但是,周恩来都还记得他们,一见面就抓住他们的双手,问长问短,大家都十分动情,陈卓然更是激动得泣不成声,他咬紧牙根才挤出几句话来:“蒋介石这个新右派好狠毒啊!但是,不怨天不怨地,只怨党中央的领导人太右倾,太书生气,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让人家来宰割!不仅害得党团员和工农群众血流成河,连国民党左派人士,县农会秘书陈祖虞先生,也被碎尸沉江!” 对陈卓然这番血泪的控诉,周恩来表示了深刻的真挚的同情。他再一次同陈卓然握了手,然后对杨石魂说:“这样吧,这里马上要开展战勤工作,我也急于回汕头去,卢笃茂以前做组织工作,熟悉情况,随我去汕,在船上给我介绍介绍,这就两不误了。” 张秉刚带着周恩来和澎湃的指示,连夜同佘德明、陈剑雄、卢位美等人,分头到一、三、四区,发动了2000多名农会会员和赤卫队员,在澎湃的统一指挥下,奔赴战场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和外围警戒、当向导。[4] 当时,“八·一”起义军在潮汕的情势十分危急,山迴路转。起义军山湖一仗失利,10月1日从炮台渡河撤离揭阳。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卷土重来,对革命进行疯狂反扑。形勢日益恶劣险峻,张秉刚始终没有消极气馁,他始终对党、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忘我地工作。正当中共揭阳县委处于危急关头,11月13日,张秉刚在渔湖江厦村的友梅轩主持召开了党员代表会议。会上由从香港归来的潮梅特委代表颜汉章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决定: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恢复农会,组织武装暴动,开展打倒土豪劣绅,没收地主土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行动。这次会议,重建了各区委领导机构,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发挥了党在革命运动中的领导作用。会议之后,在 张秉刚和县委的领导下,揭阳的第二区和第四区迅速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农民武装力量,对敌斗争的力量没有被削弱。 1993年,88岁高龄的伍治之为《张秉刚烈士传》一文审稿签字。(醉美韩江 独家照片)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认为:“革命潮流仍在继续高涨,整个广东仍是一个暴动的局面,直到夺取全省政权。”实现这一任务的策略是“极力发展农民暴动,造成一县至数县的割据局面,形成包围广州的形势”,进而夺取全省政权。 1928年1月27日,中共广东省委发出《潮梅暴动工作计划》,要求组织潮梅各县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决定改组中共潮梅特委,任命蓝裕业(大埔县湖寮镇古城乡人)为书记。这时,海陆丰农民暴动在彭湃领导下,迅速向潮、普、惠发展,并与五华、丰顺的暴动斗争连成一气。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慌,加紧派兵镇压,并在汕头部署严密防范。 1928年春节,张秉刚到汕头开会前回家探望母亲,母亲见到他在外奔跑,人又瘦又黑,心痛地对他说:“松南,回家来娶个媳妇,成个家后再出去吧!”他安慰母亲:“这个事,等革命成功后一定完成!”这是张秉刚和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母亲一年年期待孩子的这一句话能够实现,但再也等不到他回来…… 盘踞在乡间的反动势力多次到张秉刚(张松南)家里抄家,威胁其家人交代出张秉刚的去向,要不就要灭掉他们全家。母亲在家天天为儿子担惊受怕,全家人备受凌辱,笼罩在无助的日子里,但是他们誓死就不交代张秉刚的去向。反动派抓走了张秉刚的胞兄张松茂(张章柏)[5],对其进行一次次的严刑拷打,并投入死牢里浸在水中。遍体鳞伤的张松茂忍着剧痛,就是矢口不说。他被赎救回家,不久便去世了。儿子闹革命,牵连了又一个儿子,牵连了全家。家无宁日,母亲及全家终日担惊受怕,度日如年。根据张秉刚的战友林声望的回忆:“先烈张秉刚同志的慈爱母亲李柚太太今年80岁,自张烈士光荣牺牲之后,她老人家历年所受的悲惨生活,是无可告诉的。甚至连一领蚊帐都无,生活之困苦,可想而知,幸得张烈士的嫂嫂能尽心奉养,也可以安慰她老人家的心。”[6]一位革命母亲的身世恍然令我们肃然起敬!解放后,林声望写信给广东省政府副主席古大存同志,要求照顾这位将儿子奉献给了革命而长期生活困苦的伟大母亲,得到了确认。 烈士证明书 面对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张秉刚却奋不顾身,心里想的就是要推翻这个黑暗的旧世界。2月9日前夕,中共潮梅特委在潮阳县召开汕头市委和潮安、澄海、饶平、揭阳等县党团书记联席会议,研究暴动的具体办法。因获悉国民党军警前来包围,会议遂决定转移到汕头市继续进行。这时,省委交通员俞全乘香港“安海”轮于2月9日晨抵汕头港,不料在船上被国民党便衣侦缉队查获所带文件和资料而被捕。俞全经不起敌人严刑拷打,叛变革命,出卖了市委机关和同志,并将敌人带往汕头市永泰路中共汕头市委接头处。到汕头参加会议的各县党团书记尚不知出事,仍如约陆续到这里报到。而敌人则狡猾地分散隐蔽在周围及机关内,采用来一个捕一个的办法,先后捕获了中共汕头市委书记陈国威、市委常委陈振韬、黄才、揭阳县委书记张秉刚等14人。敌人将所捕人员用白布包住面部,秘密带到公安局审讯。有几个不坚定分子,供出自己的身份,带着敌人到党的秘密机关搜捕革命人员。当敌人搜捕到新马路市委机关时,叶浩秀(梅县梅江梅塘乡宫前村人)、蓝裕业等5位同志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奋勇与敌侦缉队搏斗,蓝裕业等4人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叶浩秀则抱住一侦缉队员从三楼窗口跳下,壮烈牺牲,年仅25岁。其余被捕的同志有潮梅特委书记、汕头市委书记、潮安县委书记、揭阳县委书记等28位负责同志,张秉刚等21人被害于汕头石炮台[7]。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汕头“二·九”事件。 张秉刚革命烈士证明书(醉美韩江 独家照片) 张秉刚被捕后,化名张松,在监狱里与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备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从没有泄露党的秘密,表现出一个忠诚于人民复兴事业的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2月13日下午3时在汕头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 在此前后,潮梅地区部分县的工农武装暴动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继任潮梅特委书记的沈青和一批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壮烈牺牲。潮梅地区党组织和工农武装被迫转入农村山区坚持斗争。同年6月,广东省委决定东江特委与潮梅特委合并,改组成立新的东江特委,指定彭湃等8人为委员,另从各县党的负责人中选出7人共15人组成,由彭湃任书记。特委机关亦随即转移到大南山区。 位卑续写初心 今年9月30日“烈士公祭日”,张秉刚烈士的家属,在汕头礐石革命烈士陵园,遇到了从新加坡专程而来参加“烈士日”的杨石魂的侄孙杨世辉先生,还有林声望的儿子林德金先生,他们一同缅怀自己的先人早年为国捐躯的革命遗志,共同缅怀潮梅地区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杨世辉和林德金先生专程来到新乡后横巷37号,深情凭吊先辈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从左至右:杨世辉(杨石魂的孙辈),张国宜(张秉刚的孙辈),张佩玉(张秉刚的孙辈),林德金(林声望的儿子、杨石魂的干儿子)。(照片由家属提供,摄于2018年烈士公祭日。醉美韩江 独家照片) 笔者闻讯,于10月初和11月初两次踏探了这一令人荡气回肠的地方,它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太多的回味。张秉刚烈士的家属至今仍完好地收藏着烈士的档案资料、报刊资料和有关文史资料,虽然显得零散,但是基本将他们所能收集到的材料珍藏起来。张秉刚烈士的遗像正是烈士的一名后代,从美国捎回来的。他们如获至宝地保管好这些资料,希望后一代能记住潮梅地区这段腥风血雨的岁月,记住汕头这一小巷深深处的不平凡斗争故事。新乡后横巷37号,正是广东苏区无数个星星点点联络站中的一个,他燎原的圣火,汇成光明的新中国!(全文完) 本文参考书目及资料: [1]《杨石魂烈士传》(《汕头地区党史资料》1982年第3期(总第5
[1]《杨石魂烈士传》(《汕头地区党史资料》1982年第3期(总第5期),作者:熊泽初、罗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