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不了你,但灭你搓搓有余:看晚清三十六镇新军编练计划

1906 年11月6日,清政府将成立不到三年的练兵处和六部之一的兵部合并,合称为陆军部。之后在1097年的8月27日,公布了以北洋新军为榜样, 编练陆军三十六镇( 师)的计划。原本集中在北京的新兵练兵计划,就此推广到了全国。虽然早在1901年,清廷就督促各省练兵,但除了直隶总督制下,其他各省都没有特别的进展。可以说,1907年的三十六镇陆军编练计划让清末新军的正式进入了全国普练 的阶段。

图1、新军训练

【历史深处】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遍及全国的三十六镇新军训练计划,以及最后的结果,并分析其中的得失。

(一)三十六镇陆军编练计划

三十六镇陆军编练计划是按各省的人力物力及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进行分配的,并限定了编练完成年份。分配情况如下:

  • 编练一镇,要求两年遍练完成的省份,共5镇:奉天( 辽宁) 、黑龙江、吉林、浙江、福建;

  • 编练一镇,要求三年遍练完成的省份,共4镇:山东、山西、陕西、新疆;

  • 编练一镇,要求四年遍练完成的省份,共7镇:河南、交徽、江西、湖南、热河、江北( 指江苏省北境)、贵州;

  • 编练两镇,要求三年遍练完成的省份,共4镇:江苏、湖北;

  • 编练两镇,要求五年遍练完成的省份,共8镇:广西、广东、云南、甘肃;

  • 编练三镇,要求三年遍练完成的省份,共2镇:四川;

以上各省合计共30镇(5+4+7+4+8+2=30),加上以及遍练完成的北洋六镇(京畿4镇,直隶2镇)正好是36镇。所谓扩建新军三十六镇,悉仿北洋六镇之制, 实际上是六镇的再扩大。扩建新军所需响项大部分均由各省将军、督抚就地筹款来完成。

图2、北洋六镇军官合影

(二)三十六镇陆军编练结果

到1911年武昌起义为止, 新军实际上只编成了十四镇十八混成协、四标的遍练。遍练成的新军人数总计131800。而北洋六镇就占了74500。北洋六镇占了一半还多。可以说,三十六镇练军计划,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达标。

我们先看一下各省编练及完成的情况如下表:

(三)得失分析

三十六镇编练计划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很骨干,追究最后没能成型的原因,和各省无力筹措军饷,经费困难有很大关系。袁世凯的核心班底北洋六镇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军,和大清中央朝廷的鼎力资助有直接的关系。而遍练三十六镇的时候,军费多数需要各省自行筹措,而各地多数都有心无力。新军与之前绿营、团练最大的差别在于装备,而新军所需的一应装备,特别是武器装备、各类器材国内均无生产能力,只能依靠进口,而费用昂贵。没有与新军相应的军事工业做支撑,三十六镇新军遍练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图3、新军演习

三十六镇编练计划没能达成预期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新式军事人才的匮乏。各地遍练新军,但对新军有清晰认知的人并不多,更别说参与过新军训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人才匮乏,再加上经费缺少,让三十六镇新军的编练雪上加霜。

图4、发动武昌起义的新军

虽然三十六镇编练计划没有达成预期,但毕竟有不少地方是成军了的。各地不是有一镇,就是有一协,再不就有一标,再就是几营新军练成。而这些练成的新军,不直接受清廷中央控制,与当时革命的思潮结合,就像一包炸药遇到了火星。于是武昌城头一声炮响,各地都跟着炸开了锅。这和遍布全国各地的新军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三十六镇编练计划遍练的新军虽然没有达到上战场的水准,但是搞革命,杀杀总督、巡抚什么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于此相关的,之后的军阀割据局面,与三十六镇训练到一半的新军有直接的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