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宁人均存款全国第二”

于近期发布的2021年人均存款数据显示,辽宁省人均存款100365元,在省级行政区中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省。从字面上很容易被地理解为“辽宁人并不是没有钱”,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这个判断与我们的常识以及直观感受都是相悖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人均存款,首先它是一个平均数概念,这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这个数据表示平均意义上讲一个地区有多有钱。同时它又是一个存量概念,即近似于当下的货币财富,应该区别于GDP、年收入这一类流量概念(例如2020年辽宁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738元,在各省份中排在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山东之后,位列第六)。更重要的是,以货币形式储藏的财富在人均净资产中仅占比较小的份额,在经济发达地区,居民配置资产的方式以房产、汽车、非货币金融资产(如股票等)为主,储蓄存款的主要目的是未来的消费以及预防性需求(如失业、生病等)。以上事实说明,辽宁在即期收入并不高的同时,累计储蓄却很高。那么这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用下列公式来表示当前货币财富的构成。

W:财富      I:当期收入    s:净储蓄率 当期收入中没有进入未来消费的部分

财富值高,可能来源于三个因素,一是n值比较大,二是I值大,三是s值大。辽宁地区的情况能用以上的原因一和原因三来解释。而恰恰只有原因二(各期收入高)才是我们普遍认为“有钱”的情况。

对于原因之一,即n值大,财富积累期数多,可以理解为地区人口老龄化,年纪大的人在社会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那么平均来讲,n就会高于其他省份。辽宁人口净流出明显,年轻人外出务工,或者大学毕业在省外就业,导致年龄结构老化。举比较极端的例子,辽宁100人当中有80个退休20个年轻人,广东100人当中有80个年轻人20个退休,那么平均积累财富的时间长期数多,在个体收入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当然时点财富值要高于其他省份。

对于原因之三,即s值大,储蓄率高,原因则有很多。第一,跟前款原因有关,人口结构导致储蓄倾向高,按照F·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以预期寿命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年轻时借贷消费,中年收支平衡并产生储蓄,老年则进入消耗储蓄阶段。年轻人少、中老年人多会导致辽宁地区平均储蓄里偏高。第二,经济疲软的现实以及对未来相对悲观的预期导致人们的避险情绪较高,以及受某些客观因素影响不发工资,因此储蓄率较高。马尔萨斯、凯恩斯等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普遍认为,过度储蓄对经济增长不利,居民部门的储蓄过高直接导致的是消费不足,减少社会需求,导致“消费限制生产”而非“生产限制消费”。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过度储蓄导致了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可以理解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每新增一单位储蓄所对应的银行信贷资产收益率越来越低),金融风险将因此过度集中于银行部门。这与辽宁地区金融机构风险现状也是比较一致,金融的现状,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中长期经济现象的反映。

因此筒子们,不要被标题党们轻易蛊惑,要根据现实思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严谨,勇于挑战,才是科学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