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本号搭起归侨友谊桥 闽南开平台山读者假期互访乐融融
一
泉州及澳门来客(作者:开平张裕群)
傅锦姚伉俪与澳门的外甥一家,在作者家花园合影。
傅锦姚与作者张裕群。
作者一家人分乘两部车,到台山海晏华侨农场一日游,也探访在那里养老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退休教授黄兆龙。
二
避堵车:不走国道走省道县道 海侨探访一日游
离开开平,高速路上大桥,奔台山。
到达“海侨”入口牌楼。
二,黄教授不愧是文人雅士,农场家居搞得花树绕院,恍如上流别墅,自得一乐,悠哉游哉尽享田园退休生活乐趣,令人羡慕。侨友相聚、欢声笑语、谈天说地、论文道史,口若悬河、欲罢不能。谈兴正浓,又欲走马观花各处赏景,只好依依不舍、互送礼物、拍照留念。
绿院庭前合影。作者张裕群一家(左1-4)在台山海晏华侨农场,探望群友黄兆龙夫妇(右1-2),他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教授。
三,黄老师一言一行不离本行。临别不忘赠给我他所编译的一部双语词典,十分难得,我当然非常高兴。
黄兆龙老师以词典为赠作者,高兴坏了。
四,进得五丰村里,各地轿车络绎不绝,四方游客接踵而至。只见人头涌涌黑压压一片,上镜似不美观,只好不拟入框啦。但见村头所立牌号,用东南亚诸国文字刻就牌文、尚具番风,顿时亮眼,于是取景。
东南亚风情村立牌。
五,南洋美食大排档爆棚,四轮电瓶游车和脚踏四轮篷车寻租招客四处览胜。因多日风雨,炎日甫露,人们汗流浃背。我们无需租车巡游,更不想为食挤队订购美点、闻人汗臭,不如免费步入村中的归侨文化博物馆,叹叹凉气看看文物为妙。
张裕群与儿孙。
01
02
03
六,土头土脑、别具一格的印尼民族乐器Angklung,终于在这里得见真容啦!一直为其山泉气息浓厚的音色所折服,不知它如何被众人协调摇奏出那天籁之音?走近细看~原来如此!
印尼土产竹器音乐昂格隆,也是印尼领事馆送的,前几年海晏华侨农场文艺队,还曾经为印尼领事馆的外事文艺活动进行表演。
七,像众多看客一样,孙儿大开眼界啦,好奇地瞪眼细看这些归侨们曾经用过的旧物:“干啥用的呢?……”
华侨农场电影队的放映机,承载了多少人的喜怒哀乐。
华侨回国带回来的打字机。
治安联防队与民兵应急排的物品匾牌、旗帜及得奖锦旗,记录一个曾经具备光荣使命的历史。
当年归侨回国带回来的木箱、铁桶、行李包及皮箱。
华侨农场归侨家庭生活用品。
华侨回国带回来的照相机。
华侨改革开放初期也很潮,很多人使用BB机,也纳入博物馆的收藏物里。
八,“见钱眼开”。虽然不懂其上东南亚番邦文字,然而妈妈们背带里的娃娃也知道玻璃柜里那些纸片片是好东西,可以拿来换零食。于是纷纷伸出小手指着“纸片片”拍打妈们背部,徒嚷频叫“我要,我要…”,无奈“ 眼看手不动 ” 呀!
通知书与购货交易发票。
人民币早期钞票,与外国带回来的印尼,缅甸,马来西亚及泰国的钞票。
九,久闻黄老师家门前不远处那咸水浅滩上是长着一大片茂密的国家保护红树林白鹭栖息区,比黄老师故乡新会那作家巴金“ 吹捧 ”出来闻名于世的“ 小鸟天堂 ”还精彩可观。
虽然林边海水滩中的在建两层观景台及附属栈道未落成,也无碍于闻风远来的各地驴客开着私家车,背着长枪短炮(拍摄器村),赶傍晩百鹭成群结队翱翔、海滩觅食、凌雫归林之际蜂拥赶到竞拍镜头。
海晏华侨农场附近的小鸟乐园,虽然不如新会的小鸟天堂闻名,但也有不少扛着长枪短炮(摄影机镜头)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镜头。
忽然想起此行要务之一是观鸟,看看天色已近黄昏,哪里还想聚精会神遍览馆物?于是舍此顾彼,匆匆登车向海边驰驾而去。
跑过头啦,到了海滩,见所经红树林群鹭未飞,仅三三两两散立海堤内各处草地与水牛和睦共处、共闻草香,不夠过瘾。于是暂且隔海遥望对岸上川岛,耸立的风力发电机群,四散在山岭上,风叶悠然慢转,便隨意依石拍几个闲镜头再说。
在海晏的海滨滩涂玩,可以捡到贝壳。
班兰叶汁Dadar糕点班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