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经典的麻黄汤思路,诊断要清楚病因,病位、病势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痛,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麻黄汤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麻黄汤证首先在于辨别有没有出汗,很重要,无汗而喘、头痛发热等证状,都是因为伤寒束表,太阳卫气被寒邪束缚住了,产生了一系列的证状,正邪在中丹田争斗而使胸腔有了郁热,因为不能随汗宣散出去,所以出现气喘。
我们根据这种要出又出不去的病势,必须帮助中丹田提升能量,同时开表,才能将邪气宣出去,就用桂枝、甘草补充中丹田的阳气:用麻黄开表;杏仁润肺,清胸中肺热。四味药,就这么简单。一定要抓住中丹田这样一个核心,诊断要清楚病因,病位、病势,要细致审察,也可以通过脉证来确定。
我们用“四海论”的模型,来分析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不同,一个伤寒一个中风。对于麻黄汤证面言,因为有寒,出现津液凝滞、血行不畅,不能滋润全身,表闭热壅,出现疼痛气喘。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把中丹田的阳气补起来,助阳解肌。麻黄开表宣肺,杏仁润肺平喘,一开一合,把玄府打开,汗出而愈。
太阳中风,风伤营,伤到的是厥阴,肝主藏血:而太阳伤寒,寒伤卫,肺主一身之气,要用五行、五脏,神机的思维来看伤风和伤寒。
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清楚地写道:“天有五行”,那么应在人体就是五脏所主神机,在《伤寒论》中五行生克的条文也都有出现,比如第108、109条“肝乘脾曰纵”“肝乘肺曰横”就是木克土侮金的意思。另外在麻黄汤证中,因为是受寒,而非伤营血,所以不用白芍、大枣。
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这条首先要看病位,喘而胸满者,病位在表,虽然有阳明病,但不能用下法,应先解表,否则下之后就会引邪入里。
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然后张仲景下了一个结论,“外已解”,这里顺下来的条文在讲伤寒无汗的太阳病,理应脉浮紧,现在,紧脉不见了,意味着表寒的证状已消除,所以说外已解,但是浮紧转为浮细,那是因为十天了,病程比较久,正气也消耗了很多,身体虚弱,喜欢躺着。
“设胸满胁痛者”,两胁为少阳所主,这就是病位,少阳有病,所以要用小柴胡汤。少阳证,不能发汗,也不能用下法,要用“和”法。
“十日以去”有传经的可能,具体传到哪里?我们要观察清楚,“设胸满胁痛者”,就可以肯定传到了少阳,用小柴胡汤。如果没有少阳证,“脉但浮者”,说明病位还在太阳之表,就接着用麻黄汤。
在这里,仲景给我们一种观察病证的模式,这很重要,脉浮细,说明气血虚弱,但是表证解了,又没传经的话,也可以不用治疗,让病人静养自愈。
这个条文仲景是为我们举例说明,太阳病可能会有其他的证状,如阳明证、少阳证等,要我们学会观察,随证治之。比如紧脉不见了,意味着寒已解,人也不烧了,就是有点儿累,想睡,可能前面已经用过解表药,出了很多汗,血也有点儿虚,病人需要养一养,不能乱用药,如果再用麻黄汤,血就更虚了,必要时,可以用一点小建中汤,补补虚。
我们在观察一个病人的脉象与证状时,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要舍脉从证。所以病势很重要,从证状可以分析出,那个“道气”想要干嘛,要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
声明信息:
本文摘编自谢国仲解读伤寒论《医圣心印》(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篇幅有限,仅摘选部分,若需全篇阅读,可购买书籍。
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
谢国仲老师
拜武当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七代传人周高仙道长门下,修习武当中和派性命双修丹法,悟得甚深妙义。后隐居山林数载,并辗转各地禅、道、密参学专修。
◆ 在院校任教十年;志于修行,兼通歧黄之道、医药之理,救治疑难广布道心,近年常居江南掩门讲学著书
◆ 著有《黄帝人生观》《老子禅解》《庄子玄解》与《医圣心印》等书
◆百草箱国医班教授,主讲国医班五运六气课程;研修班传统文化实修实证研修课
中医在千年来的传承下,已经走过了很多人的经验体悟,花开万家,前人经验对于我们现在学中医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希望开启一个新的栏目“中医大观园”,与朋友们,一起博采众长,体悟自己的中医路。本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伤寒论》。
学中医就是学一切
国医三年班欢迎你
学制三年,系统性地学习中医理论,以四大经典为基础,学习期间还将安排与课程相结合的健康养生营、草药游学、药房体验、临床跟诊实习等实践内容。
所学内容回归经典,回归传统中医,理解并实践中医的系统观与整体观,为将来有临床学习需求及深入学习中医文化的学人打下坚实基础。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五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五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