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故事】9:平粮台之“包公放粮”(又名“铡国舅”)

快讯:开通“赞赏”功能啦!感兴趣的可以试试哦!

《陈州放粮》连环画书影(一)

陈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而传说众多。如在淮阳城内有一个面积百余亩、高出地面五六米大土台子,当地人叫其平粮台或者平粮冢。为什么一个大土台子会和粮食联系在一起呢,据说这里面还有一段与包公包青天有关的故事呢。

平粮台遗址

话说宋仁宗庆历年间,陈州大旱,庄稼连续三年颗粒无收。整个州县哀鸿遍野,百姓叫苦连天。仁宗天子体恤民情,亲自过问灾情,并决定派朝廷钦差四国舅赴陈州赈灾。

四国舅就是皇帝的小舅子,据说姓曹,是皇帝的宠妃西宫曹娘娘的亲弟弟。娘娘的父亲叫曹太师,是朝中的头号大奸臣,太师和娘娘对四国舅非常溺爱,四国舅也是吃喝嫖赌作恶乡里,日间里欺男霸女恶贯满盈。但因其为皇帝宠妃娘娘的亲弟弟,故狗仗人势的胡作非为,而人们拿起无可奈何。这次陈州放粮,本为救济灾民,怜悯苍生的善举,却被太师和四国舅当成了发财致富的不二法门,于是联手像皇帝讨下这份美差,压着皇粮,带着卫队,浩浩荡荡的向陈州城出发。

《陈州放粮》连环画书影(二)

本来朝廷下拨的皇粮作为赈灾粮食有着明确的标价的,且因灾区人民生活困苦,赈灾粮的标价应该远远低于市场价立即放仓出售的,以解决人民的灾年度日问题。但四国舅到达陈州后,不仅没有急着放粮,反而对粮食进行了囤积,进一步加剧了陈州城的粮荒。之后,灾民们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盼到了四国舅开仓放粮了,但四国舅却又趁机哄抬粮价,赈灾粮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而且,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四国舅还在米里掺沙,据说一斤米里二两沙,老百姓掏高价买的米,回去后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够下锅。于是,四国舅的赈灾,对于陈州百姓们而言,不仅没有起到救济的作用,反而使得陈州城的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而四国舅呢,他本来就是想通过赈灾来大发一笔横财,才不管人民死活呢,在侯爷府里面被一圈狗朋狐友们围着,左拥右的抱吃喝玩乐。

河南淮阳包公祠

曹国舅在陈州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但多数人怯于他国舅爷的身份而敢怒不敢言。后来有一个张老汉,与女儿张桂英一起去购米度日。看着粜米的爪牙们狗仗人势,于是老汉牛脾气说了几句,结果四国舅的手下打手们在四国舅的撑腰下将张老汉活活打死。张桂英忍受着丧父之痛,只身一人去经常告状,以期望为父亲昭雪伸冤。

戏曲舞台上的包公形象

在东京汴梁城里,张桂英找了诸如大理寺等官府衙门告四国舅在陈州的胡作非为,但多数机构畏于权贵而不敢接状,最后张桂英拦下来人称清大天老爷的开封府尹包拯的官轿,跪地喊冤。不畏权贵的包大人接下了张桂英的状子,看到后勃然大怒,怜悯天下的包青天恨不能立即插翅飞到陈州,为百姓们除恶扬善,救时济危。但包大人很清楚,自己是京官,没有资格去陈州查赈的。要想陈州查案,必须得到皇帝的允许,以另外一种身份——钦差大臣才能完成任务。

“包公下陈州”戏曲海报

于是包大人首先找到了朝廷中宰相王延龄,以及如八贤王、呼延丕显,杨彦昭、范仲淹、吕蒙正、吕夷简、文彦博等一干朝中重臣忠义之士 ,让他们保举自己陈州查赈。在朝廷上,曹太师明知道包拯下陈州赈灾对自己的儿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但碍于朝廷里面的面子,也举荐包拯去陈州查赈。皇帝也赐予包公“三道札”(文书的一种),封其为钦差大臣代天巡狩。包拯天才的将皇帝御赐的“三道札”给演绎成了御赐三刀铡:一个龙头铡、一个虎头铡、一个狗头铡。选好日子,准备着抬着三个尚方宝铡,南下陈州查案赈灾。

曹太师知道包拯去陈州的详情,但苦于自己已经在皇帝面前保荐了他,又不好当面阻拦。于是连忙跑到曹娘娘跟前,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娘娘,希望娘娘千岁出面阻拦。

《陈州放粮》连环画书影(三)

曹娘娘本来是不应该也不能干预朝政的。但诡计多端的娘娘父女想到了一个主意。让曹娘娘坐着銮驾,在包拯出发的路上拦住他,并故意撞包拯的官轿,这样就是包拯冲撞了娘娘的圣驾,犯了欺君之罪,按律当斩的。如果成功的话,包公就去不了陈州,也可保四国舅无虞了。但銮驾是正宫娘娘才有的东西,曹娘娘作为西宫,没有资格坐銮驾。于是曹娘娘便去找正宫娘娘借来了銮驾,伺机嫁祸包拯。果不其然,包拯急百姓之所及,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率领卫队随从匆匆忙忙往陈州赶,刚刚到达开封城大街上,急行军的仪仗队就撞上了娘娘的銮驾。这一撞大事不好了,撞了正宫娘娘的銮驾可是欺君之罪的。包公赶快下轿趋近下跪请罪,但銮驾里的娘娘千岁在怪罪包拯之后更多的关心的是包拯去干什么,包拯禀明后不仅不治包拯之罪,反而要求包拯不要去陈州,说如果包拯执意去陈州的话,就治包拯欺君之罪,如果不去了,一切免过,并有重赏。

戏曲舞台上的包公形象

这样的要求顿时让包拯提高了警惕:他知道正宫娘娘是一个贤明的皇后,平日里从来不干涉朝政的,并且就是想过问陈州赈灾之事,以娘娘的为人应该是大力支持的,为什么会反对包拯去陈州呢?于是包拯就让手下仔细观看打听銮驾里面坐的是谁。经过仔细甄别,发现銮驾是真的銮驾,而里面坐的却是假的正宫。于是包拯一下子来了气了,西宫娘娘护弟心切,反不顾陈州数十万百姓死活,这样的娘娘还给她谈什么。吩咐手下——硬闯,砸了銮驾,包拯不怕欺君。等包拯的队伍走远了,曹娘娘哭天哀地后,也好无奈何的起驾回宫,很简单,自己没有銮驾,怎么能告包拯撞銮驾的欺君之罪呢。反而,借用正宫娘娘銮驾狐假虎威,本身才是欺君之罪的,何况还干涉朝政呢。于是,白白吃了个哑巴亏。最好的方法,派侍卫快马加鞭去陈州,赶在包拯前面向弟弟通风报信,让四国舅提前做好提防才是最切合实际的。

戏曲舞台上的“打銮驾”形象

包拯也是急切切的率领队伍不顾舟车劳顿赶往陈州。但事先得到消息的四国舅安排手下在陈州各城门安排重兵严加防守,过往客商详加盘问,试图阻挠包拯进程调查。在城里面,四国舅又通过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强迫人民对其欺压百姓之事守口如瓶,并派手下严加监视,如有违抗,投进南监大牢。一连几天进不到城里, 就在城外北关徘徊。适值江湖艺人林三姐正要进城卖艺, 包公请林帮助, 林叫包改换服装, 像王八一样背着大鼓, 的王朝、马汉等也都换了行装,背着其它道具, 一同进到城里。

戏曲“打銮驾”海报

传说包公这年是四十五岁。在淮阳一带乃至周围地区, 至今还忌讳说某某人今年四十五岁。一般总是把四十五说成四十四或四十六, 就是避讳包公四十五岁扮“ 王八” 背鼓进城之事。这个避讳很可能是从包公背鼓进城正好是四十五岁附会出来的。

另据传说, 淮阳县城北关的土地爷神象与其它地方的不同, 他头戴相爷帽, 身着相爷袍。这样的塑象是包公下陈州放粮之后才出现的。传说包公当年在北关改换装束时, 曾把官帽戴在土地爷头上, 把官袍穿在土地爷身上。放粮之后, 再也无法取掉帽子和衣服, 它们已和神象粘在一起。这是土地爷帮助包公进城有功而得到的嘉奖。

“陈州放粮”电话卡

就这样包公进了陈州城,进行了仔细的微服私访,详尽的了解了四国舅在淮阳所犯下的累累罪行。然后要求仪仗队带着皇帝钦此三道御铡,浩浩荡荡的进入城内,直接逮捕四国舅,并进行了公审。在人证物证铁证如山的情况下,四国舅无法抵赖,只好全部招认,只求包拯将其带回京城判以重罪。其实,四国舅是有着如意算盘的,只要到了京城,有皇帝和曹娘娘护着,便是他的天下了,到那时候,包拯能耐再大,也拿他没有办法的。当然,这个小算盘也被包拯看的一清二楚,所以,为了彻底清除祸根,包拯决定,就在淮阳城里,凭借皇帝赐予自己的三道御铡,先斩后奏,以解百姓之仇恨。于是,四国舅就在陈州城百姓的面前,在陈州城的东门外金龙桥上接受了虎头铡的铡刀之刑。据说,淮阳当地有一种结巴草,其他地方的都是绿色的,只有金龙桥下的是红色的,据说这红色就是四国舅的血所染成的。

“平粮台”遗址

包公铡了四国舅, 搬掉了压在陈州人民头上的大石头, 就在城东南约八里的大朱庄把米内沙土筛出, 筛出的沙土竟堆成了小土丘, 其面积约有一百余亩, 群众叫它为“ 平粮台”,或者“平粮冢” 。

为了酬谢林三姐掩护进城之功, 包公在放粮结束后就上奏皇帝、请将平粮家的全部土地赏给林三姐, 并发给“永世免粮” 的黄包丝绢“ 皇契” 。至今,淮阳当地的林家,还一直在口口相传他们老祖宗的积德故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