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河北之光。拥有1400多年建城史,珍贵的历史遗迹散落县域各个角落。雄伟的城墙,临风采月的玉皇阁,满墙风动的道观壁画,叹为观止的打树花,河北最大的县级博物馆……都是你无法拒绝到此一游的理由。而蔚县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前情回顾戳这里:第一辑)蔚州道教遗存虽然在壁画上略胜一筹,但规格最高的建筑还是来自佛教的灵岩寺。灵岩寺初建于金代,毁于元末。到了明正统六年(1441),在京师24个宦官衙门中最位高权重的蔚州人王振,重建了灵岩寺。灵岩寺的庑殿顶是建筑屋顶的最高形式,很可能是得到王振“好闺蜜”明英宗批准的。1449年,瓦剌北侵,王振怂恿英宗亲征,结果在张家口怀来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王振死于刀枪乱箭中,后又被抄家灭族,他原打算作为自己后路而修建的灵岩寺、北京智化寺终究成了别人的“嫁衣裳”。
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面积达340平方米。殿内置前后两排8根金柱,直径达60厘米。灵岩寺曾有一尊大铜佛,是蔚县诸寺中一大瑰宝,可惜在1952年,县城五街开办民校时将其卖掉,用钱做了民校的桌凳。如此令人扼腕的事太多了。
蔚州城有两处保存完好的藻井,此为一,另一处在释迦寺正殿。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蔚州城也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尽情追随将空间艺术转化为时间艺术的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发展脉络。如今的蔚县人并不以王振这位“历史名人”为傲,他们说得更多的是寒松老人魏象枢、塞上将军马芳等。但摘了朱棣禁止宦官干政铁牌,成为明朝第一位专权宦官的王振可能是在物质方面无形中给予家乡最多的人。在蔚州城东40多里的小五台山,王振花重金资助大德修缮金河寺。金河寺,始建于北魏,历经多次兴盛、衰败,最终被日军焚毁。如今在遗址旁重建的金河寺早已不是元明时模样,是看起来非常粗陋的景区仿古建筑,真正有价值的是金河寺北侧山坡之上的塔林。树林掩映的几座砖塔,由元至明,形制多样。
辽圣宗、道宗都曾亲临金河寺。《元史》记载,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派蔚州籍官员杨赟,陪同皇太后唆鲁忽帖尼游幸小五台山金河寺。
日升月落,草长花开,金河寺遗址渐渐模糊了面貌,但硕大的辽代柱础和赑屃依然低声呜咽着昔日盛景。五代时期,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被后晋建立者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近200多年的契丹统治,留给这座城的印记不多,但一塔,一宫珍宝,足够震撼人心。
小五台山,号称“华北屋脊”,最高峰海拔2882米,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台,为和五台山区别而称小五台。小五台是众多驴友徒步登山的圣地,但越美的风景越危险,近年来发生过很多次意外,大家万不可贪恋美景而忽视安全。大多数游客按照路线走到金河寺就会返程,继续深入需要准备充足时间和装备。
南安寺塔,典型的辽塔形制,八角砖筑密檐实心,高32.1米。历经千年风霜雨雪、战火炮击、地震,自岿然不动。塔下本有南安寺,周房修城墙时因南门西侧的城墙要穿过而将其拆除。不知这是否可以给当年北京修长安街拆除牌楼、庆寿寺及双塔的规划者以“安慰”,两者放在一起讨论,可以给我们启示。
砖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高3.5米,用斫凿过的石条叠砌。须弥座之上的塔座每面雕兽头或福禄篆字。仿木砖檐上有三周仰莲花瓣。塔身第一层最高,四面砌拱形假隔扇门,另四面砌盲窗,刻有花棂。再往上层层收缩,每层四面有孔,另四面平实。塔刹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宝盖等组成。(整座塔可以和灵丘觉山寺塔有许多共同之处,辽塔比较容易识别)
2011年,适逢南安寺塔建成900年,没有诞辰纪念却上了热搜头条。3月,蔚县公安局接到一男子报案称有人在他家挖盗洞。1999年的戏码再次上演,只不过这次窃贼成功了。公安赶到时,地宫已被洗劫一空。幸运的是,6个月后109件被盗文物悉数追回。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报案人竟然是帮凶。2015年,又一伙盗贼盯上了石家庄正定广惠寺的华塔,并如法炮制,幸而最终也未成功。
现藏于蔚州博物馆的部分南安寺塔地宫文物:
金舍利壶(和须弥莲座重檐金舍利塔一体,后者没拍到也没找到清晰图片,大家去博物馆欣赏吧,镇馆宝贝之一)
七佛仰莲座单层檐彩绘木塔
今年,南安寺塔900多岁了。他太老了,越来越懒得说话,只有风能让他张口。当风撩拨起檐角的铜铎,南安寺塔便开始讲述曾经的故事,他讲得云淡风轻,却都是时间与历史不可承受之重。曾有许多文人、百姓跪在佛前祷告,希冀大宋早日收回燕云十六州;到了元朝,百姓祈求着早日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明朝,王振族人来此祈求佛祖保佑他官运亨通、平安顺遂……很多很多声音,都在风停止的瞬间,归于沉寂。斗转星移,塔还是那座塔,车水马龙,物是人非。
古城内能找到的元代印记更少,仅释迦寺大雄宝殿一例。大殿单檐歇山顶,面宽进深均为三间,柱头卷刹,柱头有明显侧角,增加了殿宇稳定性,历经多次地震仍安然无恙。释迦寺是蔚县著名的十方常驻禅院,寺院设有方丈,能开坛授戒。清末宣统年间,慈云方丈主持传授了蔚县最后一次三坛大戒法会,之后释迦寺便渐渐物是人非、门可罗雀了。
在蔚县,佛寺中供奉道教人物,道观中为佛教人物留有一席之地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中国宗教发展到后期,儒释道三教合一潮流的必然结果。在实际生活中不仅方便了信众“一条龙”式膜拜各方神灵,也符合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相争的结果必然是融合。就像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此道非彼道)文化相辅相成所致,中国人的宗教精神世界,可能也需要在佛道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藏于蔚州博物馆的北魏千佛塔石造像,这种造型的千佛石塔全中国只有两座,一座塔顶与塔身分离,塔身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塔顶在山西朔州崇福寺。蔚州的这座应该也有塔顶。
- The End -
版权声明©:照片均为个人拍摄(南安寺塔地宫文物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旅行路上遇见菩萨所有。转发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