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存在“无可替代”的工作吗?
Oct.
19.2021
▽
▽
今早看到了一条学院的公众号推送,是关于国际文化节的预热,忍不住点开了许久不曾关注的页面,瞬间被熟悉的排版打动。没曾想毕业那么久了,本以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翻地覆的东西,竟全然一副曾经的模样。
浏览到页面最底端,只见责编后面又跟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其实这几年陆陆续续在默默关注着平台的动态,早知道负责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可是当新的名字再次覆盖在原有的陌生之上时,竟也会错愕情故多迭。
原来,并没有哪一桩大众的工作专属于你,一套桌椅而已,你走下来还会有新面孔坐上去,总之事情是不会被搁置的。
如今休假在家,许多曾经繁琐到只有自己知道细节的事,也在没有了我的办公室里有序进行着,我想那些并非专属于我的事情,就像天边时时飞荡的白浪,任何船只都可凭此远航,而荡起羁绊的,从来不是我这一艘船而已。
前几日和妈妈聊天,我说:“在家里的角色是不能被替代的,但是你只要一退休,你的岗位上马上会来新人,有人随时可以替代你,所以你看要把生活重心放到哪里?”我本以为这会有毋庸置疑的答案,可她却说:“因为能被取代,所以要付出更多,让其成为非你莫属的事,这样你就无可替代了。”
很难想象,能说出这样话的人,权衡着家庭与工作多年,对家庭的付出让我以为她早已放弃了在工作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可如今,她从外婆的角色里抽身出去,回到家仍能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休息日又带老人去医院看病,可见生命里的众多角色都因她的扮演而不可替代,而这也许就是女人最擅长的权宜吧。
我本以为,要有所选择地看待岁月里的得失,就像在选择工作时无法找到一个既高兴又高报酬的岗位一样,似乎社会对工作的定义就是付出劳动力和时间,发挥自己的社会技能,压抑自己的天然本性,换取满足自己身体或精神需求的物质资料的活动。而如果有人想在其中创造更多的不可替代性,那么就要放弃另一种社会角色。
有时候觉得,现代工作本身就是有违天性的。人的自然天性,就是没有任何压力时表现出来的: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爱吃爱喝、贪图享受。而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磨炼出来的,包括但不限于:忍耐、自律、理智、合群、自控能力、延迟满足。因此可见,工作实际上是很残忍的存在,它常常伴随着压抑与牺牲,美名其曰让你在困境中得到成长,然而这所谓的成长,实际上却是一种失去与束缚。
我很怕听到“被生活磨去了棱角”这一类的话,因为我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的童心与娇纵,这是唯一能让我感到自由的属性。但是放眼望去,其实生活并没有偏袒过谁,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桀骜,多半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遮风挡雨。
在倾佩那些顾全大局的人的同时,我也敬畏这种自信的心气,他们兢兢业业希望能够换取一个无人能取代的地位,可殊不知兢兢业业的背后,依旧是平凡的齿轮在平凡的位置上默默旋转。其实我们在任何角色里都有被索取的部分,那么值不值得你为此奉献就要看他们是否珍视你的付出。虽然工作干到极致会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但有些人却正是利用你的虚荣心而消耗你的生命。如果你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反而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里感觉轻松自在,那么不妨多享受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愉悦。
其实工作没那么神圣,除了那个齿轮,家里还有很多引以为傲的人,他们甚至不需要你为此付出,就会死心塌地的爱你,这种价值,也是值得你长久陪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