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七大浪费,比精益生产七大浪费更严重
当老板的,对精益生产过程中的七大浪费并不陌生:
分别是: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过量生产浪费、过度加工浪费、次品浪费。
然而,企业管理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话,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浪费一:等待造成的浪费
在管理工作中,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等待对方的回复
由于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微信聊天,尤其是在工作中更是如此。
“我已经给客户发了微信了,对方还没有回复我”
因为等待对方回复消息,耽误了工作进度。
上级追究起来,还振振有词,拿出聊天记录:“你看我在x月x号的时候,给他发了文件,对方不回复,我也没办法”
你看,这就是因为等待对方回复而造成了浪费,这种时候,完全可以打个电话嘛,如果对方都不接听电话,那你是不是就可以亲自去走一趟呢?
2、等待上级的指示
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一直坐等,不去问,也不去做,上级不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催,下级就拖延。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多干事情多吃亏,出了问题怎么办?”“还是等领导指示下来了再做,到时候出事了有人顶着”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导致很多工作是在上级的多次检查和催办中才完成的,从而带来浪费。
3、等待下级的汇报
有的管理者把工作安排下去了就没有后续的操作了,检查监督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在被动地听下级的汇报,如果下级不汇报,上级指望着下属能有主动汇报的觉悟,然而下属在等着上级询问结果。
上下级之间沟通不顺畅,坐等靠,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从而造成浪费。
4、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负责提供支持和协助的部门不主动为一线生产、营销提供服务,而是坐等他们的联系,有时候还会不耐烦,认为多等一会也没关系,却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为解决现场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
除此以外还有非常多因为等待造成的浪费,主要的原因是中层管理者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
建议:对于较重要的工作,可以用5W1H来进行计划分解,然后进行控制、检查和考核。
5W+1H: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浪费二:管理工作无序造成的浪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建设,会使得工作进入混乱无序的状态,这种无序会给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浪费,比如返工。
1、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
举个例子:公司原本有一个美工A是负责做推广页面的,公司又招进来一个设计师B,这时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原本这个页面是原来的美工A负责的,但是因为他工作比较忙,而这个页面又比较紧急,于是就让设计师B也参与到页面设计中来,这时就会出现:那么做页面这个事情以后就由B来做吧,A反而放任不管了。
这就是很典型的因为岗位职责不清造成的浪费。
2、流程不清晰造成的浪费
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流程混乱、不清晰,因此造成了返工、重做,给正常的工作造成了浪费。
很多的中小企业在设计工作流程的时候通常考虑以本部门为中心,而较少以工作为中心,不是部门支持流程,而是要求流程围绕部门转,从而导致流程的混乱,工作无法顺利完成,需要反复协调,加大管理成本。
我们有一个客户,他们工厂生产的产品经常被打回来,要返工重做,根本的原因就是公司的流程出现了问题。后来我们花了2天的时间对他们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采购流程等进行了梳理,从那以后,公司再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浪费三:协调不力造成的浪费
所谓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之间有了好的协调就会产生1+1>2的结果,因此协调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协调不好,就会造成工作停滞,从而产生浪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浪费:
1、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
比如有一些工作没有明确界定由哪个部门负责,相互间的工作缺乏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彼此都认为应该由对方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原来的小问题也变成了大问题。
2、上级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
对上级的工作指示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导致工作无法落实,工作出现停滞,形成工作盲区,从而造成浪费。
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整个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浪费四:生产经营要素闲置
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置”。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经营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闲置的浪费。
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的闲置
2、职能的闲置或重叠
3、工作程序复杂化形成的重叠
4、人员的闲置
5、信息的闲置
浪费五:应付产生的浪费
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了事,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是责任心不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应付的浪费主要是由责任心不强和素质低下等造成的,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这种浪费对组织的损害是隐性的,将逐步侵蚀组织的肌体,是一种慢性毒药。
对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决不能麻木不仁,听之任之,而应该建立健全以绩效为中心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减少浪费。
浪费六:“低效”反复发生
低效的含义包括:
没有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会影响到整体。
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
低效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管理者的低素质
2、管理者使用的方法不当
3、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
浪费七:管理无 “理”可依
管理必须依“理”行事,来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理”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预算、计划”,但是,如果“理”本身存在问题,则危害更大。
1、目标指标不合理
2、计划编制无依据
3、计划执行不严肃
4、计划检查不认真
5、计划考核不到位
6、投入产出不匹配
目标指标虽然完成了,但是成本是否过高?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已经知道要得不偿失,但因为已经向总公司提交了计划,而硬着头皮干到底,不愿意承认失败,使企业继续遭受损失和形成新的浪费。
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要比丰田生产方式所指出的生产现场中的“七种浪费”严重得多,但是解决起来也困难得多。
因为生产现场中的浪费大多数可以量化,然而管理工作大多为软性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要想进行量化和细化相对困难;而且大家司空见惯,即使上级要求,也是紧一阵后松一阵,容易形成反复,而如果不能对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形成共识,活动是很难持续有效地长期开展的。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你想解决如下这些问题
建议你推行积分制管理
积分制管理是一种通过把员工在公司里面做人和做事两方面用积分进行量化考核,员工在公司里面做事越多,所得的积分就越高,最终根据员工当月所得的积分决定当月员工拿到手的钱有多少,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达到让公司利润倍增的目的。
为什么员工会愿意去多做事情挣积分呢?
很简单,我们把积分跟员工的工资收入、升职加薪、福利津贴、评优、甚至是公司的股权、分红等切身利益进行挂钩,只要员工积分达到了对应的条件,他就可以享受到对应的福利和好处。
员工在公司里面,想要多挣积分,就得多做事,而多做事,就等于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积分制管理里面,真正打破了平均主义,员工不再拿固定工资,而是根据自己的表现,每月挣到的积分多劳多得,让愿意为公司拼命工作的人得到更多,让偷奸耍滑,浑水摸鱼的人得到更少,甚至是没有,进一步筛选人才,优化人才,这样你的公司就会做起来了。
用激励的方式培养主动性:为什么员工摸鱼,因为没有好处,你说谁来搬个东西,其实没有人愿意做,大家都假装看不见,如果你指定一个人的话,他也是不情愿的,碍于工作,只能上前帮忙。
如果你说,谁帮我搬这个东西我奖励他100块,相信很多人争着去做,但是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考虑成本问题,搬个东西无法给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企业却为这个行为支付报酬,但企业又想不支付报酬的同时也有人自愿来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导入积分制管理。
比如说员工主动搬东西,那么这个员工就可以得到20B分,为公司减少成本获得10B分,提意见+20B分,协助同事+30B分,开会第一个到+10B分,会上分享自己的经验+20B分等等,员工对公司有利的行为都可以加分,让员工养成习惯。
其实积分还有很多的用处,可以用在量化工作上,也可以用在考核做人上,每一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需求就不一样,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我这里有一份我们去落地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和笔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