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大师之一菲利普·津巴多所写。作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了害羞的表现和导致害羞的各种原因,并提供了大量克服害羞的方法,用认知行为疗法帮你走出害羞,提高社会适应力。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如何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发现,当下人们的焦虑和自我贬低主要来源于错误比较。比如,他们看到彭于晏,觉得自己长得不好;读到爱因斯坦,觉得自己智商不高;听到马云的事迹,觉得自己挣得太少等等。你不要急着否认。随着媒体和大众对“高光人群”的讨论增多,我们越了解这些在某领域非常突出的人,比较心理就越重。可是,这种落差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心理困扰,甚至阻碍我们正常的成长。什么是努力的方向,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标准,一定要分清,否则你很难接纳自己,甚至会讨厌自己。有段时间,作者发现自己习惯了高度竞争和目的性很强的生活,却没能享受过程,感觉做什么都没劲。一天,他在上班路上载了一位搭便车的游客。作者问他:“年轻人,你要去哪呢?”他说:“南方。”在目的性思维的惯性下,他进一步追问:“洛杉矶、墨西哥还是更往南?”那个年轻人说:“哦不,就是南方。我没有刻意要到哪个地方,边走边看,钱花完了,就回家。” 也就是说,他的目标不是到哪里,而是享受沿途的风景和乐趣。也就是说,他的满足感跟目标没关系,他想要的是体验。反思自己的过去,作者发现由于自己太在意目标,反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感受。他认真审视周围的一切,他发现部门的明星销售员为了KPI,几乎没有家庭生活,也没有机会和孩子好好亲近一下;隔壁证券公司顶尖的业务员,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健康状况一团糟;电视上的偶像明星,在外工作的时间可以以季度为单位,一直飘在外面。我们太在意别人的光鲜,却忽视了成功背后的代价。如果你花点时间了解成功者的付出,你可能会更珍惜现有的生活,更珍视自己的一切。金钱、地位、智慧、美貌、还有其它被我们追捧的目标,其实只是社会环境和媒体环境的产物。比如,小城演员很难登上大银幕;NBA选秀会刷掉一大批在局部城市的佼佼者;选美大赛PK掉了太多曾经的校花、班花。残酷的社会竞争会让他们怀疑自己,而忘了自己已经拥有的。
也就是说,当你没有自己的标准时,外界就会给你制定标准。接着,你就会在自我怀疑和标准之间纠结痛苦,变得很难接纳自己,但是你要明白,标准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是很难跟上的。
别人的生活与你无关,别人的标准,那是树给他们自己的。
想要更好地接纳自己,就得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拒绝那些和自己调性不符合的剧本,比如只有挣到大钱才是成功,只有非常漂亮才配拥有爱情,只有努力到痛苦才配拥有事业。
对于这些观点我们听听就完了,金钱成功论是非常片面的,颜值爱情观也经不住现实检验,享受进步的过程,而不是忍受竞争的痛苦。
每个人的剧本都不一样,你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充分享受人生的过程就够了,这样你才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感,而不是被别人的价值观念牵着走。
总结一下,很难接纳自己,原因在于你的目光太朝外了。你不了解自己的喜恶、不清楚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明白自己生活的自在,就很难从心底认可自己。当你把确定人生方向的标准交出去的一刻,你的心就开始“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