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降氨氮真的无良药吗?难度如此之大其端倪何在?
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特别严重,造成水体氨氮经常超标难降,养殖户时常为此焦虑不安。水产专家教授降氨氮传教授道,技术人员降氨方法五花八门,饲料动保降氨氮产品琳琅满目等,但均收效不佳。氨氮的毒性人人皆知,其危害不容忽视,造成的事故也层出不穷。当氨氮超标到一定程度,养殖户常忧心忡忡;当降解无效时,大家常怨天尤人。降氨氮天下真的无神医吗?降氨氮真的无良药吗?降氨氮难度如此之大其端倪何在?敬请各位看官分享笔者的观点。
氨氮的生成是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造成的。水产养殖的氨氮主要来源于底泥释放、残饵分解、粪便污染、呼吸排放和盲目施肥等。平时我们说的氨氮即水质分析盒测量的氨氮,指的是总氨氮,其包括分子氨和离子氨。分子氨有毒而离子氨无毒,水体pH值偏高氨氮主要以分子氨形式存在;pH值偏低主要以离子氨形式存在,离子氨能被藻类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氨氮在富氧水环境和硝化细菌的参与下会转化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分子氨的毒性约为亚硝酸盐毒性的十倍),亚硝酸盐进一步转化成无毒的硝酸盐,硝酸盐会被藻类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硝酸盐在厌氧水体环境,在反硝化细菌的参与下转化成有毒的亚硝酸盐,进而转化成氨氮。
氨氮高并不一定可怕(总氨氮<0.5毫克/升安全),只有毒氨(分子氨<0.01毫克/升安全)高才特别害怕。有的池塘氨氮过高不会出事,因为氨氮主要以离子铵形式存在;有的池塘氨氮偏高却出了事,因为氨氮主要以分子氨(也称毒氨)形式存在。毒氨0.01~0.02毫克/升水产养殖动物会出现暗浮头,鳃丝紫色或暗红,活动乏力,食欲不振,眼鳍鳃盖会出现血丝等。毒氨0.02~0.05毫克/升水产养殖动物会出现厌食或停食,爬边或跑马状等,运动乏力和零星死亡。毒氨0.05~0.20毫克/升水产养殖动物皮肤粘膜被破坏,体表体内出血,血液鲜红色,神经被伤害而大规模死亡等。
1、氨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该键在没有足够的外力作用是难以打开的。氨分子中的N与水分子中的H和氨分子中的H与水分子中的O均能形成氢键,氢键使氨氮和水之间的亲和力加强,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想通过曝气、升温、水流等方法把氨氮脱离出水环境就显得不容易。
2、几乎大多数铵盐都是水溶性的,想用盐析结晶的办法分离水中氨氮是困难的。盐析结晶是指在盐溶液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盐析剂, 这种加入的盐析剂,其离子的水合作用比原溶液中其它盐较强,它使溶液中自由水分子数减小,从而提高溶液中欲结晶物质在溶液中的有效浓度,使欲结晶物质在溶液中结晶析出,这就是盐析结晶。由于氨与水的亲和力很强,要找到氨的电解质盐析剂就显得比较艰难。
3、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严重致使降氨工作异常艰难。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残饵粪便污染,鱼鸭混养、鱼鹅混养和鱼猪混养的自身污染,老化池塘的淤泥污染等对水环境影响都比较大,污染过度超标,药物消除不太现实,就好像一大堆垃圾,无论你用何种抗污剂喷洒,臭气还是会出现的,最快捷方法就是把垃圾拉走。
4、生态平衡失调致使氨氮难以降解。当水质浑浊,藻相单一,益生菌匮乏,浮游动物超标等情况下,水体食物链和食物网失衡,水中氮循环受阻,氮污染富集,在溶解氧不足时,氨氮的毒性就会增大,药物直接降解也就难以实现。
5、水体缓冲能力差,应激转水时有发生,造成氨氮的飙升和难以降解。河蟹、龙虾、罗氏沼虾等养殖池塘分布水生维管束植物,高温季节水草光合作用强烈,大量吸收碳酸气,致使水体碱度陡降,碱度的降低导致水体缓冲能力减弱,在天气突变或消毒杀菌等应激状态下,会发生水质的突然转变,水体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氨氮的提高和难以降解的结果。
氨氮和水能形成氢键,要让氨氮从水中逸出,就得通过强光照射和强力曝气措施等才能完成。如给池塘合理布局叶轮增氧机、水车增氧机、充气增氧机或涌浪增氧机等,不仅直接增氧曝气,而且通过搅动水体使多余的氨氮从水中逸出。没有完整增氧设备的池塘可干撒颗粒氧或增氧性底改等,促进氨氮排出水体。工业化养殖可通过活性淤泥曝气池促使氨氮的分解和排放。
氨氮本身就是氮污染造成的,有效降低水体污染可间接消解氨氮。底质是主要的污染区,定期干撒改底颗粒,可以分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减少底泥氨氮的生成和释放。在氨氮居高难降时,应科学降低饲料的投喂量。投喂量少可直接降低残饵和粪便的产生,同时控料可以达到饥饿保健效果,饥饿使肠道消化效率提高,饵料系数降低,粪便污染也有效得到控制。另外人工过滤排除残饵粪便,定期排掉底层老水和加注新水等也能有效降低池水污染,达到有效控制氨氮的目的。
益生菌在养殖水环境中很重要,其具有肥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定期给水体泼洒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糞肠球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以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降低水体综合毒素,防止病害的发生,特别是补充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可以促进氮循环,有效控制水体氨氮的超标。
给养殖水体补充微型绿藻和单细胞硅藻,如小球藻、小环藻、绿球藻、卵囊藻等,可丰富藻相结构,维护藻相平衡,有利于防控氨氮。给养殖水环境布局水生植物,如苦草、茭白、空心菜、莲藕、小茨藻等,也能有效降低水体污染,洁净水环境,控制氨氮飙升。推广科学混养模式,让养殖动物垃圾互相利用,可降低污染,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防控氨氮,提高养殖效益等。
1、压制pH值。pH值越高氨氮的毒性越强;pH值越低氨氮的毒性约小。池水氨氮偏高,pH值保持在7.0~7.5较好,当pH值较高时,应及时压制pH值,可泼洒葡萄醋、果酸、乳酸、柠檬酸或水产复合有机酸等比较科学。
2、离子交换法。氨氮较高的鱼池,可泼洒活性较强的络合剂,当氨氮被络合成聚合物后,毒性大幅度降低。如氨氮可与铜离子生成铜氨络离子,与锌离子络合成锌氨络离子,与银离子络合成银氨络离子等,毒性降低,危害大幅度减轻。
3、吸附缓解法。氨氮较高的池塘泼洒无毒无刺激的吸附剂,可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缓解氨氮造成的危害,如泼洒活性炭、沸石粉、膨润土或腐植酸钠等,可快速吸附氨氮,缓解氨氮中毒症状。
4、还原分解法。在氨氮长期偏高的池塘,可泼洒活性较强的还原剂,能有效分解氨氮或将氨氮的毒素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泼洒硫代硫酸钠+Ⅴc可缓解氨氮兼综合解毒;干撒季磷盐颗粒也能缓解氨氮兼综合改底等,用后具有解毒促食的明显效果。
氨氮不仅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其对有益藻和益生菌等也会产生毒性。当氨氮高至一定程度,水生态便会失去平衡,水体自我净化能力降低,导致氨氮居高难降。
当氨氮在1.5毫克/升左右时就要及时处理,此时压制氨氮,益生藻和益生菌被解放,水生态恢复,水自净力变得强大,氨氮便会自我降解,而且降氨后氨氮很难反弹。
药物不是万能的,当氨氮达到4.0毫克/升左右时,药降多可降解二分之一,此时益生菌和益生藻仍受氨氮压制而难以复苏,水的自净力调动不起来,氨氮快速反弹,至此只留换水一条路可走了,这时养殖户就会骂娘,狠天下无真人和世间无良药。
大家都换水,氨氮污染了公共水域,水源氨氮也比较高,换水降氨氮效果甚微,氨氮长期危害生产,养殖走入死胡同。
第一天、改良底质。底泥污染是氨氮偏高的原因之一,改良底质就是铲除氨氮升高的根基。可选用10%过硫酸氢钾颗粒(1㎏/2亩·米)+粒粒氧(1㎏/2亩·米)全池干撒改底。也可使用腐植酸钠颗粒(1㎏/2亩·米)+20%过氧化钙颗粒(1㎏/2亩·米)全池干撒改底。
第二天、排水药降。选择市场上渔民普遍反映效果好的专业降解氨氮的水质改良剂泼洒,直接分解、络合、氧化、转化毒氨,促使水体氨氮指标走低。对氨氮特别高和久降无效的池塘,可先排掉三分之一的底层水,然后泼洒氨氮降解剂,等药物作用完成后补充新水至原水位。
第三天、补水培藻。水中益生藻类丰富多样,在阳光照射下,藻类光合作用吸收氨氮,将其转化成藻类体内的有机物,水体氨氮难以复发。生产一线多泼洒活性小球藻、卵囊藻、小环藻或绿球藻等藻液,同时补充水体匮乏的肥源如磷肥、铁粉、硅肥、钾肥等,以微耗氮促使益生藻类繁衍生息,达到水体“肥、活、嫩、爽”和用藻治氮的生态效果。
第四天、益生调水。可用红糖等激活益生菌如硝化细菌、EM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糞链球菌、光合细菌等,晴天全池泼洒,注意加强增氧措施,防止细菌耗氧浮头,达到丰富菌相,促进菌相平衡和用菌吃氮的目的。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陕西省大荔县水产工作站 张忙友
投稿与新闻线索提供,请联系微信:kxyy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