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诱发高血压,主要与3方面有关,可首选这5类降压药阻断关键点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肾脏损害引起的肾性高血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肾性高血压又分为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引起的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有其自身特点,与原发性高血压差别较大。肾实质性高血压多发生于较年轻、有肾脏病史的患者,常伴有水肿、血尿或蛋白尿等症状,有些患者血压严重升高,对降压药物的反应较差。肾血管性高血压通常没有水肿、血尿、蛋白尿等症状,血压升高的程度很严重,降压药的治疗效果也不好。

肾性高血压还与肾功能状态有关,随着肾功能减退血压趋于升高,90%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高血压,而高血压持续存在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但总的来说,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主要有以下3点,了解了其中的联系,有利于我们在选择降压药时更有针对性。

(1)水钠潴留

肾脏是人体排泄水、钠的主要器官。当肾脏患病、肾功能受损时,肾脏排泄水、钠的能力下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加,进而出现高血压。以此类原因为主的高血压称为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2)肾素分泌增多

对于正常人体来说,肾脏分泌适量的肾素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当有肾脏疾病或肾动脉狭窄时,肾脏缺血,肾血流量减少,肾内血压降低,刺激肾脏球旁细胞产生过多的肾素,肾素增多又会引起血管紧张素Ⅰ分泌增加,进而导致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以此类原因为主的高血压称为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肾素依赖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与肾脏的病变类型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发生高血压,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2~3周),随着炎症消退,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导致全身小动脉尤其是肾小球入球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因此血压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且血压升高的水平较稳定。

(3)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肾脏缺血时,肾内血压降低,使肾内的降压物质,如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生成减少。因此,肾脏疾病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升压物质增多,而扩张血管、降血压的物质活性降低,结果导致血压升高。

由此可见治疗肾性高血压,我们可以针对以上病因环节,首选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依普利酮等;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XX普利),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XX沙坦),如厄贝沙坦、阿利沙坦酯等;直接扩张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类(XX地平),如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总而言之,肾脏和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肾脏病患者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血压,高血压患者也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肾功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持续性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多为不可逆的肾小球硬化,即肾动脉硬化症。当肾小球有基础病变时,高血压的损害更加明显,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当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