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咏 || 精神的面影 真实的路遥
精神的面影 真实的路遥
拿到张艳茜的新作《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心中无限欢喜。熟悉作者的人都了解,张艳茜这两年多的时间和精力大约都投注到这本书上了。作者两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这本路遥传显示出作者及其传记的鲜明个性。
首先是史料的发掘和对路遥人生与创作的揭示。从1992年作家路遥英年离世至今,路遥的创作研究以及对路遥人生道路的探寻梳理,一直在不间断的进行中。虽然面对的是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但真正要考察清楚、呈现出切近真相的路遥人生面貌也并非易事。为此,张艳茜放下想象,绕过捷径,从头做起。除了重读路遥的所有作品和研究资料,走访了路遥的亲朋旧友,想方设法阅读了路遥的个人档案,更难得的是耗费时日重走了一遍路遥辗转陕北的创作之路,一路走一路体验一路采访,感受之深、收获之大可想而知。亲历现场和第一手资料的获得,使得这本路遥传刷新了现有的研究成果,补充、完善和深化了我们对路遥及其创作的认识。比如路遥的身世和成长、路遥在“文革”中那段特殊经历、路遥与林达的婚恋、路遥最后的日子等等,不少资料都是鲜为人知的。毫无疑问,这些经历对路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以往对路遥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世界解读中的一些疑惑,会因为这些资料的出现而得到相当程度的解答。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路遥的人生其实太短促,惟其如此才更具悲剧性。每一个提笔想写路遥的写作者,都不仅是被路遥的文学创作所吸引,而更为路遥的悲剧人生所震撼。张艳茜长年关注路遥,研究路遥,为路遥的苦难人生作传也是蕴蓄内心已久的愿望。正因为对路遥的无比熟悉和最大程度上的资料掌握,作者实现了她的写作预期。本书是从路遥个人成长道路、生存处境出发,从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入手,还原了一个世俗人生和文学人生相互映证的路遥。
张艳茜为什么选择写路遥?因为在很长时间里,他们是同事和朋友的关系,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张艳茜见证了路遥为文学理想拼搏乃至最终倒下的悲壮历程。当我们看到路遥那么苦自己,却“可以为女儿摘星星、摘月亮”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路遥忍着病痛做完了他想做的所有事情,背起行囊告别省作协“回陕北”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路遥这个硬汉子面对兄长般的挚友曹谷溪突然间号啕大哭的时候,包裹在坚实盔甲中的路遥,展现出他柔软脆弱的一面。其实作家并没有过多的激情渲染,她只有写出了她眼见耳闻的普通的路遥和真实发生的故事,这就足够催人泪下。
因为切近,因为熟知,也因为女性作家自己的柔软善良,有关路遥人生当中富有争议乃至被诟病的地方,在这本传记中也得到更为客观和公允的展示,并且赋予温情的理解和宽谅。“在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动荡中,个人的命运便不能按照自己期待的轨迹发展”,但路遥确实由此走出了乡村,走向了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世界。比如写路遥的爱情婚姻,作者用女性的细腻,体察和理解着这对苦难夫妻的不幸婚姻。还比如写到路遥的病痛,始终像魔鬼一样纠缠着路遥,也像谜一样困扰着路遥的至亲好友。作者写到:“路遥对疾病的回避,既表现了他的坚韧,又表现了他的脆弱。但这就是血肉之躯的路遥,这就是作家路遥。”这些不时出现的议论式叙述,并没有对故事的勾勒带来什么损伤,相反,人物因此更加鲜活生动起来。造化弄人,在历史的夹缝中,许多意想不到的人事纠葛的影响会非常深远,或者一个偶然的事件,一个刹那间的细节,甚至会阴错阳差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张艳茜确实读懂了路遥,她紧扣文学和人生的关键命题,揭示路遥在生存的巨大困扰和文学信念的坚守之间,那种复杂沉重而又闪闪发光的精神内质。在这本书中对路遥的解读十分人性化,是作者对笔下带有悲剧色彩人物所葆有的理解和宽谅。在传记的写作中,传主与作者有无人生联系和情感共鸣,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传记的感性特色。阅读这本书,我感觉到作者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温度,她写出的不仅是纪实性文字,更是珍藏在自己记忆里的东西。
张艳茜很用心地设置了一个倒叙框架,从路遥生病住院的病房写起——1992年秋天的路遥,这个文学沙场上曾经的勇者和斗士,一个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笼罩在荣耀的光环中的文学英雄,此刻却在传染科的七号病房里蜷曲着、喘息着,像“燃过了旺火的焦炭状态”,令人难以置信的虚弱、瘦小,渴盼着亲人温情的关怀。这个起笔可谓先声夺人,接下来沿着路遥想念陕北窑洞的思绪,开始记述路遥的出生、成长、苦难而辉煌的文学征程,然后经由路遥的病痛,笔墨再次拉回到病房,直至路遥离开人世,悲剧落下帷幕。
章节结构的安排同样出人意料,作者没有遵循传记通常的写法,刻板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流水式叙述,而是将历史沿革变化的线索和路遥文学人生的发展轨迹内含在专题性的叙述之中,既展示了路遥的人生历程,又凸显了那些决定路遥命运的重要事件,内在联系紧密,但又相对完整、独立和富有深度,这样就去除了杂芜,突出了精华,避免了传记写作面面俱到的毛病,为传记文学的写作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张艳茜写出了真实的路遥,也写出了她心中的路遥,九泉之下的路遥有知,应该会感到无比欣慰无比温暖吧。
作者简介:
周燕芬,女,1963年4月28日生,陕西米脂人。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站现代文学博士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作:《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因缘际会——七月社、希望社及相关现代文学社团研究》。曾获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文字编辑/尚欣怡
图文排版/李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