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节节败退,彭德怀无奈效仿诸葛亮,一天歼敌5万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的美军远东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并不将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彭老总利用麦克阿瑟目中无人的狂妄心理,在前三次战役中让麦克阿瑟狠狠的吃了大亏。
接连失利的美军不得不将麦克阿瑟换下,换上了李奇微,李奇微在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锋过几次之后,竟然摸清楚了志愿军的战术,并根据志愿军战术制定了一套专门的打法。
这套打法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效果显著,在双方的交锋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逼的节节败退。
这种战况,让彭老总一筹莫展,好在苦思冥想之中,这时,诸葛亮曾用过的一道兵法闪过彭老总的脑海,彭老总当即决定,就用它了!
在实行了这个战术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仅仅一天就歼敌五万人。
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什么问题?为了应对李奇微彭老总想起的是什么战术?和千年之前的诸葛亮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刚进入朝鲜战场之时,麦克阿瑟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敢于和美国对抗,最多也就是派出了六七万的军队做做样子罢了,他听到志愿军这个名字,更加认为这是一支东拼西凑而来的杂牌部队。
当时麦克阿瑟甚至狂妄到利用美、日、韩三国的电台,对美军的行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转播,彭德怀元帅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不怒反喜,正所谓“骄兵必败”,彭德怀元帅很巧妙的利用了麦克阿瑟这个心理。将麦克阿瑟引入了包围圈内,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早就已经张开了口袋,就等他们进来送给他们一份“圣诞大礼”了。
在陷入包围之后,美军精锐几乎死伤殆尽,“北极熊团”被我军全歼,“陆战一师”伤亡过半才得以逃出重围,麦克阿瑟终于为他的狂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面对这样的严重失误,美军只好临阵换将,将麦克阿瑟撤了下来,换上了李奇微。
李奇微并不像麦克阿瑟一样狂妄自大,相反他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常厉害,在他上任之后,立马就将不断溃败的美军战线稳定到了汉江南岸。
但彭德怀元帅并不准备给敌人喘息之机!他趁美军刚刚换将,李奇微还未完全掌握局势之时,发动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打响后,志愿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在汉江以南的战线上强势推进,这一次战役依然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共歼敌两万三千余人,但随着我军的火速推进,补给线越拉越长,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在当时,中国志愿军的装备落后,加上朝鲜的公路、铁轨基本都被美国的轰炸机炸毁,卡车基本无法通行,而我国的空军力量在那时还非常的薄弱,因此志愿军的物资运输大部分都只能靠马车、骡车、驴车运输,甚至马车、骡车、驴车也时常有不够用的时候,那就只能靠纯人力搬运。
而这种落后的运输方式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弊端,因为后勤保障部队前进速度过慢,不仅无法按时保障前线士兵的物资,而且由于需要运输的物资太多,队伍拉的太长,非常容易就暴露在美国空军的视野之下。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日,美国空军F2H女妖战斗机在鸭绿江以东二十五公里处,突袭志愿军物资运输部队,击毁约三万斤蔬菜和粮食、几千公斤豆油和各式油类、近五万套军装、军大衣、军靴和手套和少量武器弹药。
一九五一年四月八日,一支由美军F80、F82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击毁了两百八十七万斤粮食、十九万双鞋。当时一线志愿军总数约为四十五万,这次空袭相当于损失了一半物资。
面对这种情况,彭德怀元帅知道,如果一旦展开持久战,后勤无法得到保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会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李奇微在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几次作战中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就从这一点入手,来拖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明确了战术之后,李奇微将东西战线拉得极长,并在横城以东部署了南朝鲜第三军团和第一军团,总兵力约为二十五万。过长的战线让本来就跟不上的补给更加雪上加霜。
李奇微的战略方针是:利用美军密不透风的横向战场,一点一点向北推进,凭借自身强大的前线火力和后勤力量,稳扎稳打,直到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一带。
李奇微不仅仅是确定了大的战略方向,在战术方向上他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做足了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由于美国强大的火力与空中力量,中国志愿军一般在白天都选择隐蔽,而在夜晚进攻,因此,当时朝鲜战场上有种“白天属于美国,夜晚属于中国”的说法。
在接手部队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这种打法同样也让李奇微非常头疼,对于这种战术他没有丝毫办法,但是在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之后,李奇微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
这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白天美军的进攻结束之后,部队借助装甲车等工具立即后退20公里,由于志愿军并没有那么多卡车,装甲车,20公里几乎是夜晚志愿军突击的极限,而到了白天,美军再借助战车重新回到战场,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进攻。
不得不说,李奇微的眼光很是毒辣,他看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优势与劣势,并且将志愿军的优势限制在最小,把美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面对这种被克制的打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败退,连续被美军逼退了100多公里,1951年五月初,志愿军还在水原一带与美军争夺阵地,到了五月中旬,志愿军就被逼退到了汉城,然后又退到了汶山和开城。
在这个过程中,李奇微又调整了美军的行军队形,解决了原来首尾难以兼顾的问题,在战术调整之后,李奇微整合各个兵种,分别将装甲兵、步兵、炮兵三类兵种组合成一个最小的单位,李奇微将其称之为“种子”,这些“种子”在行军过程中以点状分布,一旦有一个单位受到攻击,其他单位就将立即支援,并且速度十分快,机动性很强,能将三类兵种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在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美军就运用这种队形一路向北进攻,虽然志愿军不害怕危险,发动了多次反冲击,但美军的表现却跟往常大不相同,美军不但没有倒退,反而再次向前推进了十几公里,看到这种情况,彭德怀元帅决定暂时停止对美军的攻击,寻找应对之策。
在指挥部讨论的过程中,彭德怀与志愿军高层心情都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在之前的作战中,中国人民支援军的机动性已经被发挥到了极致,在美军察觉到这一点后,必然将继续扩大装备及物资上的优势,而志愿军战术上的优势则会被逐渐缩小,这正是彭德怀元帅最担心的情况。
在大家都对美军新战术束手无策之时,彭德怀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统帅,想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用到过的兵法,当时蜀国偏居一隅之地,并且山路崎岖,物资运输也十分困难,与占据中原,物资丰饶的魏国相比,显然是占据劣势,而当时蜀国的处境与如今支援军的处境十分相似!
由于物资运输困难,这就决定了蜀军只能打急战,而不能打持久战,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时,用出了兵法——声东击西。
当时曹真镇守雍凉,诸葛亮声东击西,派出疑兵攻打箕谷,曹真中计,以为蜀国大军来攻,于是率军拒敌。但是诸葛亮率领的主力早就出了祁山,打得西北三郡措手不及,只好归降蜀国。
如今美军的新战术机动性非常强,但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就是可以及时支援,而劣势则是支援得太及时,如果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在中部美军大量向一边靠拢的情况下,对另一端的猛烈攻击就来不及救援,想明白这这层关卡,彭德怀元帅说道:“我们就学诸葛亮,也来个声东击西,到东线揍李承晚去!”
在确定了战略之后,彭德怀元帅就开始部署作战下发指令,他命令在西线的志愿军猛攻汉城的美军,必须营造出志愿军将全力攻占汉城的假象,与此同时,彭德怀元帅又给东线的志愿军发布命令,一旦东线志愿军吸引到美军主力向汉城转移,西线志愿军需立即出击,务必吃掉敌人在西线的残余部队!
五月十六日,战斗打响。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进展顺利,在向汉城发动猛攻的同时,成功吸引了中线美军前来支援。王近山性子太急,杨得志还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美军时,王近山已经开始向南突破了,这给美军造成了一种志愿军又要进行一次全战线南下的局面,导致增援西线的美军部队减缓了行进速度,好在彭德怀及时稳住了王近山,要他减缓进攻。
此时,此战的重头戏,东线的志愿军登场了,五月十六日傍晚,东线志愿军在夜间,迅速穿插到了敌军的后方,截断了敌军的退路,过了整整一夜,到凌晨之时,志愿军已经对敌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包围圈内的敌人十分惶恐,他们左冲右突想要率部突围,但由于中线的美军已经被紧急调往汉城,困守在西线的敌军已成孤军之势,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相比,兵力相差实在是太过悬殊,在进行了多次突破之后,不但没有对志愿军阵地形成有效冲击,反而使他们自身损失惨重。
这一战,为了速战速决,使其他方位的美军来不及驰援,志愿军动用了大量的火炮,并且调用了大量的兵力,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在一声令下,借助着炮火的掩护,志愿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了被团团包围的敌军。
这一段时间,志愿军打仗打得非常不痛快,现在终于找个了一个可以痛击敌人的机会,他们全部都拿着嗷嗷叫着向敌人发起了冲锋,而在包围圈内的敌人,目光所至是满山遍野斗志极强的志愿军战士,耳里听到的是志愿军一声又一声嘹亮的冲锋号,而他们清楚,此时在等待救援已经来不及了。
在我军狂猛的攻势之下,敌军的军心受到了严重打击,没有能对志愿军的攻势形成太大的阻力,仅仅两个小时时间,敌军阵地之内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不到一天时间,五万余人敌军就被志愿军歼灭、俘虏,大量物资装备被缴获,这些装备基本都是美式装备。
西线的战报传到了美军指挥官李奇微耳中时,他的神色一片凝重,他曾在战争沙盘上做过很多次推演,而每次推演的结果,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现有的美军阵型根本无解,但是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美军还没有取得太大战果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支援军就找到了破解之道!
不得不佩服彭德怀元帅的军事智慧,在敌我装备、供给差距极大的情况下,他面对敌人针对性的战术,依旧能够保持冷静并且迅速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了反制之法!不愧于毛主席的那句赞叹!“谁能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