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魅力(一):郑钦安120克附子救治知府夫人吐血垂危

清末光绪年间,火神郑钦安在成都东华门街小巷内行医。一日,郑钦安正与弟子在品仙楼喝茶,一名差官,手捧泥金红贴,后跟四个大班,抬着蓝呢大轿。到品仙楼外停下,差官上楼,对郑钦安躬身一揖,捧上泥金红帖道:“知府朱大人,敬请老师为夫人治病,望不吝赐驾,轿在下面恭候。”

原来知府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了,医药无效,成都府属十六州、县的知州、县令,纷纷推荐该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在众多的名医中留下六人,长住府衙,以便朝夕磋商用药。他们有的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有的认为是阴虚火旺,迫血外溢;有的认为是血虚,有的认为是气血两虚,血不归经,以致吐血。先用四生丸、六味地黄汤、生地四物汤加炒芥、藕节、茅根之类,专主滋阴降火,治之不效。继用四物、八珍、十全大补、人参养荣、归脾汤等方,轮流服用。非但无效,反而日趋严重,气息奄奄,把医生们急得如热锅蚂蚁一般,坐立不安。

郑钦安当时为人治病,坚持用《伤寒论》方治疗,疗效很高,受到一般医生的嫉妒。他对时医又多所贬谪,故一般医生对郑火神由嫉妒进一步为仇恨,总欲伺机将他一棍子打下去。这几个所谓“名医”,虽然说治病不得行,将知府夫人医得饭不思,茶不饮,看来离阴间日近,距阳世愈远,但开滥条确有本事;几经密议,定下金蝉脱壳,移花接木,输赢都要吃糖的妙计,就串同账房舅老爷举荐郑火神来治。

当日郑火神坐着蓝呢大轿来到府衙,朱知府穿着家常便服,在内花厅相迎,拱拱手说;“有劳郑老师,不恭之处,诸祈见谅。”郑火神忙答:“府尊太客气了,命人来唤即可,何必用蓝呢大轿相接!”朱知府说;“拙荆久病,医药罔效,舅老爷谈及郑老师人品学问,医术精湛,不胜钦佩之至,故仰仗高明,以释下怀。”彼此客套一番,知府随叫管家到上房关照一声,说有老师来看病。随后同进堂屋,老妈子打起门帘说:“请里面坐。”知府让郑火神西面凳上坐下,简略地谈了一下病情。老妈子拿了一个小枕放在床沿外,帐子里伸出一只手来,诊脉完毕,知府便将帐子打起,郑火神盯着夫人苍白的面容。那时已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而舌质淡白、苔白腻。诊视完毕,郑火神回到书房,喝茶吸烟,闭目沉思,考虑处方用药。

片刻,朱知府见郑钦安久久不说话,心里毛焦火辣,又不敢问,稍停,郑火神说:“在下医学浅陋,既承呼唤,敢不奉命,但毫无实学,倍增惭愧。暂拟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请府尊定夺。”随即手拂宣纸官笺,用狼毫湖笔在端砚内饱蘸着,写下处方:制附片四两(注:即今120克) 炮干姜四两 炙甘草二两朱知府一看,瞠目结舌,这几味药,都是大火热药,逼血外溢,岂不帮阎王催命。心里七上八下,但碍于情面,口中连说:“高明得很!还要请教老师。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郑火神笑道:“府尊明察,夫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病候,服此重剂,正是救人于危啊!”

原来知府是浙江人,温病学派在江浙兴起,影响及于全国,病家皆喜服清凉滋阴药味,而恶辛温扶阳之品。故银翘、桑菊、六味盛行,而四逆、姜桂、白通则多摒弃而不用。即使虚弱用补,亦宗朱丹溪,张景岳辈。今见处方,焉有不惊之理。遂走入内书房,与成都府属州县荐来的“名医”商议,请他们出主意是否可用。殊不知这正中他们经过密商,嫁祸于人的脱身之计。都说:“府尊垂鉴,此方有过入之处,非某等愚鲁所能及,请大人将郑某留在府衙,召其高徒来陪,观看夫人服药后的效果,”

朱知府无可奈何地自言自语:“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随命舅老爷亲去拣药,连忙吩咐厨房备办酒席,对郑火神说:“恕我不恭,不能相陪。衙中又无知医药的人,可否请令高徒来衙侍候。”“好,快召徒儿们来共话,正好减我寂寞。”郑火神心中明知府中聚有几位“名医”,现在将自己留下夜宵,又召唤徒儿,不过是要看服药后的效果,把我扣在这里当人质罢了。不多一时,几个门徒一齐来到。酒席摆在花厅上,由舅老爷相陪,朱知府亦出来向郑火神敬了一杯酒。郑火神谈笑风生,频频饮酒,若无其事。然徒弟们则个个焦躁不安,真是食不知味。舅老爷陪坐一阵,对郑火神说:“我还要进内照料,恕不能久陪,请令高徒陪尊师作通宵畅饮,已派四个家人在此侍候。”

话说知府夫人当夜服药后,病情竟然转好,且吃了一碗稀饭。次日清晨,朱知府梳洗毕,出来向郑火神拱拱手道:“郑老师,高明,高明!改日再谢。”随即呼备桥,送郑老师及其高徒回府。

几日后一天下午,师徒们仍在品仙楼聚会讲书。郑火神即以此病作例来讲解说:“府台夫人面容苍白无神,困倦喜卧,胸胁作胀,不思饮食,声音细微,提不起气来。虽时令已届夏至,床上犹垫皮褥,盖丝棉大被,其畏寒可知。吐出之血,并非鲜红,而见乌黯黯至有小块。再观其舌质淡红,苔白腻而厚,脉现沉细。种种症状,皆是阳虚症候。血症亦不出阴阳二字,人身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阳虚吐血,即当升者不升,不当升者而反升,由于阳气衰弱,不能统血,阴气太旺,势必上僭,渐干清道,以至外越。古人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教人补火培土以治水,四逆汤力能补火,实为对症之方药,故用之无疑。”

门徒问:“为何开头即用此重剂,岂不惊世骇俗?”

郑钦安道:“患者系富贵之家,其病难治,一经患病,常日更数医,一清二表,三攻四补,任意胡为,以致轻者重,而重者危。病者已奄奄一息,真阳欲脱,若不用重剂加逆以回阳祛阴,就不可救了。若用轻剂,意图缓慢稳妥收效,则病不减,病家必然生疑。”

又问:“四逆汤原方用干姜,今改为炮干姜何故?”

郑钦安道:“患者系吐血病,用炮干姜以温经,血红见黑则止,合甘草又能苦甘化阴,此乃活法园通之妙用。”

师徒问答,直至傍晚方散。

过了不久,弯弯栅子小院门口,忽然唢呐锣鼓声,噼噼叭叭的火炮声响了起来,围观热闹的人挤满了一街。只见账房舅老爷从小轿内下来,手捧泥红帖,身后八个亲兵,抬着一道黑漆大匾,一朵绸扎大红绣球花衬出金光闪闪四个大字——“医宗仲景”。四个管家抬着两抬礼品,一抬是茅台、海参等美酒珍馐;一抬是狐皮、绸缎等名贵衣料。帐房舅老爷举起泥金帖子说:“郑老师治好知府夫人重病,府台大人命我送来薄礼致谢,敬请收纳。”

一时城里城外的人们,争相传说知府大人与郑火神送匾,火神真是名不虚传!(节选自恩师张存悌《火神郑钦安》)

编者按:文中附子需特殊煎煮方法,初学者及非专业人士不可模仿。

(0)

相关推荐

  • 这位近代伤寒学家郑火神,善用四逆汤

    清代,川省名医辈出,但能卓然成家,著书立说以传世的,实为少见.直至晚清,成都医林中才出了个郑钦安.他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善用经方治病.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 尤其善用大剂量姜( ...

  • 郑钦安扶阳论中如何运用附子

    明医公开课 >>>第1883课<<< 在近代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创制的扶阳论中,四逆汤.建中汤是祖方,附.桂.姜.草则是根本之药,尤以附子最为常用,也最能代表其扶阳理 ...

  • 必学必悟:郑钦安的三大名方

    文源/蒋永光 近代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临床虽喜用经方,但并不拘泥.其著作<医法圆通>所载方剂就达170首之多,里面含有大量后世古方.下面选择郑钦安自创.最常用.医理论述较深的,且能代表其学术 ...

  • 清朝大医家,扶阳派鼻祖郑钦安学术思想精髓

    郑钦安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书,其学术思想的最基本观点,是以阴阳为纲,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识病,选方用药等等一切医学问题,由此出发,郑氏所论 ...

  • 郑钦安扶阳理论始于坎离说

    郑钦安扶阳理论始于坎离说 □蒋永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为其字,生卒时间不确,约在1824~ 1911年间,近代四川著名医家.19世纪中叶,悬壶成都,治病疗疾注重扶阳,善用附子.干姜等 ...

  • “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郑钦安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火神"郑钦安 作者:彭建中 一."火神派"的开山之祖 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近人如重庆补小南 ...

  • 郑钦安伤寒学术思想研究

    纵观中医学史上,任何一个学派的形成,都有其重要的医学理论架构,它是促使其得以传播的学术发展之动力,也是中医继承和发扬中所探讨的重要内容.起源于过去的扶阳学说,到延续至今盛行于现代的火神学派,皆以重阳思 ...

  • 郑钦安三大名方!(​现代义诊病例故事​)

    近代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临床虽喜用经方,但并不拘泥.其著作<医法圆通>所载方剂就达170首之多,里面含有大量后世古方.下面选择郑钦安自创.最常用.医理论述较深的,且能代表其学术思想的四首方剂 ...

  • 郑钦安治腰痛经验

    近来市习,一见腰痛,不究阴阳,不探虚实,便谓房劳过度,伤及肾阴,故所用药品,多以熟地.枣皮.杜仲.枸杞.巴戟.首乌.苁蓉.补骨脂.菟丝.龟胶一派,功专滋阴补水,人人所共信,殊不知肾为至阴之脏,先天之真 ...

  • 不读张仲景,辨证无要领;不读郑钦安,阴阳...

    不读张仲景,辨证无要领: 不读郑钦安,阴阳不过关. 不读伤寒论,下手没分寸. 不读本草经,用药总不应. 学医不读伤寒论,六经辨证没分寸. 学医不读郑钦安,阴阳水火不过关. 学医不读黄元御,五行生克迷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