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早期没有准确复位会发生畸形愈合,从而增加尺骨远端负荷,引起尺桡关节不匹配,导致下尺桡关节不稳,影响腕关节的功能,因此常常需要手术矫正,但是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桡骨远端截骨技术来矫正畸形,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报道。
主要用于有症状的关节外桡骨远端畸形,或者累及腕关节面微小移位(<2mm),此外还包括没有恢复桡骨高度和掌倾角,而导致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力量减弱的患者。
通过腕关节正侧位片及CT制定术前计划,测量桡骨远端高度和角度等参数,畸形愈合的严重程度,手术矫形部位和截骨量。术中患者取仰卧位,患肢置于外展旋后位,同时消毒同侧髂前上棘准备术中取骨植骨。触及桡侧腕屈肌腱(FCR),由腕横纹向近端纵行切开约5cm(见图1),逐层切开,显露并将FCR向尺侧牵开,向深处显露并锐性“L型”切开旋前方肌。术中注意保护掌侧桡腕韧带,对维持腕关节稳定非常重要。仔细操作沿桡骨茎突肱桡肌止点,剥离显露桡骨远端,避免损伤邻近的肌腱。
桡骨远端畸形部位完全暴露后准备进行截骨手术。通过透视桡骨远端侧位片,确定截骨部位,通常位于畸形顶点或近端(见图2A)。截骨过程注意保护周围肌腱软组织。第二处截骨位置垂直于桡骨纵轴(见图2B),通常两次截骨会截出一个三角形松质骨块(见图2C)。然后使用椎板撑开器,撑开截骨间隙(见图3)。如果术中撑开后发现桡骨高度或者掌倾角不满意,则需要切开松解肱桡肌或背侧的骨膜。通过活动桡骨远端骨块,以调整力线和矫形位置。无菌尺测量骨缺损大小,从而进行合适大小的髂骨移植。根据畸形角度和位置调整移植髂骨的形状(梯形或矩形)和大小。植骨完成后选择合适长度(通常选择4孔钢板,有时3孔钢板也可以)的掌侧锁定钢板进行稳定固定(见图4和5)。根据术者的建议,矩形植骨块的稳定性和表面接触程度由于三角形植骨块,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压配结合。骨移植周围填入之前截骨时产生的松质骨屑,以利于骨的愈合。最后缝合旋前方肌或肱桡肌以覆盖钢板,可吸收缝线缝合FCR腱鞘,并逐层闭合切口。术后腕关节夹板固定4周,肘关节可行屈曲伸直锻炼。4周后医生指导下进行手腕和前臂的伸展运动,夜间继续夹板固定。术后6-8周后根据情况进行主被动腕关节功能锻炼(见图6)。
图1所示。A.体表标记解剖部位。B. 显露桡骨远端。PQ:旋前方肌。
图2所示。A. 腕关节侧位片,红色线为第一次摆锯截骨的位置和方向。注意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平行。B. 腕关节侧位X线,红色线表示第二次截骨位置和方向。注意这条线垂直于桡骨纵轴。截骨后形成三角形截骨块。
图3所示。桡骨远端正侧位X线片,截骨部位用椎板牵开器撑开。
图4所示。X线显示螺钉固定顺序。首先皮质骨螺钉置于长圆形孔内,通常位于最近端或中点。随后置入远端螺钉。接下来拧松皮质骨螺钉,将钢板拉向近端(箭头所示),再次拧紧皮质骨螺钉,对植骨部位加压。
图5所示。植骨和钢板放置术中大体照。
图6所示。术前、术后X线随访。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疼痛和手指麻木,通过1-2周非甾体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此外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腕关节僵硬,通过逐步的康复锻炼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没有一例出现骨不连。术者建议术前进行必要的测量以评估畸形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建议截骨处呈矩形间隙,更有利于畸形的矫正和稳定的愈合。尤其对于需要恢复桡骨高度的患者,更加建议采用这种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