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道是假粉是刷量,很多公关还是坚持去做?

最近爆出来一个电商商家购买大V传播,然后发现粉丝大多是假粉,花了钱却没有带来销量的业内新闻,一时成为热点。

首先,我们不讨论是不是“骗子骗骗子”的问题,因为这样就太个例了,我们还是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就是为什么这样类型的“大V”能存在,他们真的是在骗人吗,还是在帮别人骗人,还是根本就没骗人。

公关们到底知道不知道?

当和一个公关女生聊起这件事时,她说,太搞笑了,她上大学时候就知道这个,没想到有人现在还被套路,还写出来了。

这个,是不是借题炒作就不知道了,但反转加反转,也没什么意思,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有些公关明知道一些大V,一些号很水,但还是要投放和约稿呢。

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满足老板。其实很多企业的老板,确实有互联网、电商方面的天赋,加上努力,加上运气,经营起几百甚至几千人的公司。于是,老板们开始想,公司已经进入正轨,我也应该帮公司进行一下营销,获得更大的曝光和助推。

但你要是跟他说,可以1元钱有五个真实点击,这种积少成多,慢慢积累口碑的方式,他会嗤之以鼻,他们要的是爆款,10W+,刷遍朋友圈,上热榜。如果一个公关半年、一年都拿不出这样的“作品”,会被认为是没有能力,只会写软文的,前景可想而知。

但是,首先这样的营销不会有公司爆料支撑,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牛的公司事件,也不会是八卦娱乐类型的,并且老板喜欢四两拨千斤,比如10万元来个百万、千万级曝光。

于是,企业的公关在面对是温水煮青蛙,还是放手一搏的选择时,自然是选择咬牙采购一些号了,即使这些号只有表面数据。

至于老板们是否知道?其实既然能成为老板,就不笨,最后当然会知道,但一开始可能不知道,直到知道想四两拨千斤,其实是不可能的,于是这点子就过去了,再想其它点子。

而如果每个点子都不行,再来句这次主要是做品牌曝光来安慰自己就好。

公关真的有效果吗?

在很久之前,有一个观点是广告无用论,公关效果才好,后来又变成广告才有效果,公关无用,到现在,很多人也不清楚公关是否有用了。

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占用时间的长短,广告顶多占用用户30秒,一般是15秒,而这15秒还是在用户焦躁不堪中度过的,除非广告创意特别好,明星吸引人,重复的足够多,否则确实难以让人记住。

就算记住品牌,很多人也记不住产品的主要特点,比如一辆车,就看到在桥上左拐右拐,林荫道上左转右转,海边上一个大弯,这样用户就会去买吗?应该不会。

而公关做什么呢,用来把产品、企业更明白的介绍给读者,占用读者更多时间,而介绍企业,最终也是为了介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是转化。

这么看,公关的内容显然是更有利于品牌的,但问题是,让用户能看见,能点开阅读,能读完,能读后对企业、对产品有正面印象,甚至介绍给别人,就很难了。

一个办法,是把广告包装成内容,就是加入实用性的、增加通识的、有趣味性的内容,让人获得知识、经验或者趣味,这样顺带体现产品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度是老板和用户是有很大分歧的,老板认为花了钱,需要更多体现企业,增加溢美之词,而用户完全是要杜绝广告的,只接受有价值的内容。

所以,夹在老板和用户之间的公关,就很难做。从理性来说,不断介绍企业,产品,曝光,露出,就可以不断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做到品效合一。但对于老板来说,需要爆款,需要更快的速度,可以给钱,但需要立竿见影。结果就是,很多内容不是短时间可以用钱来实现了,那就只能瞎投放了。

于是,一个公关可能一年还没做完,老板就失去了耐心,自然要换更强力的人来做,强力的人的方法呢,自然是……呵呵……

没有耐心,不关注生活的企业文化

有时候,同样技术层面的企业,有耐心的,目标长远的,和没耐心的,目标短期的,就是给人天壤之别的感觉。

举例来说,以前的车企,都砸了很多钱,宣传自己的新车,或者来个千里穿越,西藏自驾等等,但很少有企业去关注城市人本身的生活。

比如说,厂商不会告诉上海、北京的新车主,你可以开着车去哪些周边地方,那里你的车友们已经留下了多美丽的照片。厂商也不会告诉新车主,有的老车主曾经开着车,做了哪些感动的事情,在生命中不凡的事情,也没有。

没有分享,只有对新品的吹嘘,和对自己的美化,这样自然不够生活化。

手机也是同理,很多品牌还没有自己的摄影库,也不会把自己用户的作品分享给其他用户,自然无法体验到手机用户们的缤纷多彩。

他们宁可在应用商店里提供更多的推荐APP,也不会自己做一个社交相册,而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老相册服务也都停了。同样,这些手机厂商也不会开发自己的视频编辑软件,虽然其号称主打视频。

而看看那些成功的、真正的影像企业,比如索尼、尼康、佳能,其实都有自己出色的编辑软件。

一个不关注生活的企业,一个没有耐心的企业,然后想做效果很好的公关,可能很难,因为美化和吹嘘是不会被用户吸收的。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时候,用户买的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而是更好的生活体验。所以,也别怪他们去选宜家、星巴克、苹果、kindle,汽车去选丰田、本田了。

记得很多国外的大公司,都会有专门对文化深入研究的部门,以前还有丰富多彩的杂志,国内呢……

随着用户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敏感,你有多用心,你有多少诚意,大家都是能分辨出来的,公关没有捷径,更不是说漂亮话,就如星巴克那本书所说的,将心注入,才可以赢得爱你的用户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