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要?
最近总看到上好大学到底哪里不一样的文章,蛮赞同他们的观点,的确是,好的大学,孩子们做事情都比较会思考,善观察,而且在非常好的氛围中达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默契,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关注那些弱势群体,或者去更加关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乃至全人类需要面对的挑战,诸如疾病的控制,环境保护的问题,等等。
如上,其实,并不是想突出,好大学有多好,在好大学里的孩子多么的优秀。而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孩子们他们面对的课业,还有家长因此而拼的经济实力,关系实力,诸如等等。有一个特别让人感觉矛盾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如果让孩子拼命读书,那么成绩可以保证在年级前几之类的,但是孩子是不是有精力去做好他内心渴望的更想做的事情?又或者他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爱好,能不能在课余时间也得到满足?
家长们真正考虑的很少,其实这是一个有点容易断层的面,一般情况,只要孩子学习成绩能保证的情况下,基本上都选择了忽视或者无视,尤其是孩子越走向高段,越接近高考。高考并不是人的一生,大家都这么说,真正能淡然的有几个呢?即便我现在坐在这里敲着键盘说这句话,也不代表我在孩子高考前不焦急。只是,想把这个话题拿出来,思考一下。可是,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在大学里,好多优秀的孩子,他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他几乎样样好。这是什么情况?
在各种矛盾和困惑的干扰下,我们依旧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先考上大学再说吧,什么平台,什么资源,进不了好大学,怎么可能拥有?家长和孩子的想法在两个面上的时候,相交太难了,因为几乎是一个房子的南北或者东西面,永远无法相交。孩子可不这么认为,越大的孩子,他们越认为尊重自己的内心显得更加重要,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不清楚自己的内心,那么学习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一直盼着上了初中的自家孩子,每次拿回来的卷子都能满篇对勾,一片祥和。后来发现,这个想法未免太天真,再后来,每次听听孩子讲他做题时错的原因,就感觉仿佛学习一下子变得像爬山一样,很有情景感,喘着粗气,爬着山,研究着路,爬一点,心里喜悦一些,再爬一段路,再看看;并不像区间车那样一溜地上去,迅速到达山顶,看完景色就下山,仿佛没来过。
于是,越来越发现,如果孩子每天拿着一百分或者几乎没错的卷子,好像就特别没意思了。反而,他拿着卷子和作业,看看不会做的和做错了的,琢磨着,分析着,然后钻研的样子,怪有趣。总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他好像就在爬山。还好,每天回到家,玩玩乐高,傻坐一会,弹弹吉他,放松放松。
或许,在体会生活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学习的乐趣,更好过拼高分的单调,至少生活不单单是学习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