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推荐最具影响力画家:萧阳
独抒性灵 以古为新
——萧阳山水画之我见
古时享誉徐淮的萧县“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素有“文献之邦”、“书画之乡”之美誉。这里,便是画家萧阳的老家。
从萧县到北京,萧阳的画技是益发精进了,但其人却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天真纯粹。画如其人,风流蕴藉,骨格清奇非一般俗流可比。虽然生活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喧嚣都市,其精神上的桃源却令他保留着一种恬淡虚无、内守从容的自然态度,而这正是他作品之真气的源泉。
观萧阳的画就像是喝低度的烧酒,绵厚而万类由心。范宽言“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萧阳找的是“中得心源”,是那种低唱浅斟的味道,所以从他笔墨中看不到俗趣,呈现出的是陶渊明恬淡的菊花香味,能够穿越千年回到独坐南山下的诗意生活。他的画即是其精神桃源的呈现,不独其享,更要以笔墨氤氲来恩泽世人。萧阳是一位执着于理想的人,那一张张宣纸的期盼,那一夜夜泼墨的畅意,都闪耀着理想的光泽——他自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洞天,他的艺术风格在此完善成熟,并在无数个无人的星夜,苦心孤诣、孜孜不倦地守望与传承着传统山水画的根脉。
在这个不缺创新的时代,萧阳以一种重视主观的开拓精神驾驭着材料语言,并以真挚的情感扑身为传统文化的“守夜人”。苏轼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萧阳是深谙此道的,所以在他的画里既可以看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式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审美情趣,又可以从中观想夏商巍峨、魏晋风流、唐宋气度、明清瑰丽,令人发文化之幽思。凭眺他的山水,不论是林间的草屋,还是云中的虚峦,都可为其腕底风情所折服,这份隐然自得,是一种超越物质桎梏的审美胸怀。
年近不惑的萧阳还徘徊在“举头忽 看不似画,低耳静听似有声”的路上饱游沃看,但他亦深知“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的师化之理。笔墨艺术知白守黑、刚柔相济的精神内容,与传统文人画不近功利、澄碧如洗的精神境界,从来都是这样令人神往,而这份古典精神该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下找到立足点,这本画册也许能给出一个答案。
郭长存
乙未仲冬于闰斋晴窗之下
守得云开见月明
文/默轩
萧阳的外在生活方式散漫,呈现出无规律的规律,喜欢静夜挥毫染翰,神游在喧嚣之外——历久弥新的山水灵境。
一边叛逆,在时光的另一边回归传统,他因信仰艺术的典雅纯正之美,所以他拒绝生活中琐碎冗长的重复与消耗,留取一种单纯丰盈的热忱,从纷乱无常的现实的末端开始书写自己的理想,在书写的过程中,激情宛如雪花消融于大地般无痕的融化在笔墨之中,生命力绵延在山恋起伏的线形里,他生命内在的细润,水一样委婉坚韧的渗透在山恋之内,于是,他内心进入夜的静谧安然的灵境里。
他沉潜在持续静谧的梦境里,执着的化作月光下的山水,将自我生命无限远延伸,趋向博大隽永,旷朗无尘,那一脉山水中蕴涵着他生命的细节和个性。
人山俱静,闲听桂花飘落,萧阳的山水间似有一股淡墨的馨香缭绕,笔触间分明有一种音乐化的节奏,轻微动听如云卷云舒,唯有用宁静的心灵才能谛听和品味。
山水是他为自己选定的承载自我灵魂的精神性存在的自然物象,理解山水意味着远离都市的喧嚣,忍耐孤寂,回归恒定的寂然。围绕山水的主题,他自由的展现自我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不断升华。追随古典情韵的矿脉并提炼迥异的个人风格。
这个过程注定是漫长悠远的,仿佛一种朝圣,化苦为甘,经过长期不懈的耕耘,净化的灵魂享受刹那而永恒的喜悦,所有岁月堆积的沉重,消失殆尽,万物重新散发出一种新颖细腻的光芒,暗示着新的智慧,由此体现出人类生存的道义和内心能量。
古淡清虚是萧阳渴望抵达的境界,这是来自于古典山水的启示,亦是他内在心性使然。热衷于从书卷里汲取新的智慧和能量,使他不断接近远方,接近自己的理想彼岸。
自古以来,历代画家皆依据自然山水,加入想象和天生的性情,创造出山水表现的新形式。传达自己别样的生命信息和所处时代的社会信息,这是绘画史上一个轮回递进的完成。代代流传的不朽画卷记载着人类的个体世界与自然世界高度契合的过程和成果,她如此辉煌又具有无限的拓展性。
萧阳的笔调平实,如此细微坦诚,舒缓优雅的抵达目的地。一点一滴,宛如春蚕吐丝般把内心生生不息的美好温润的情愫堆积成一个完整纯粹的山水意象。闪熠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雅韵。
时代变迁,古典艺术传承的人文精神依旧,人类寻求心灵的宁静家园的步伐永不止息,萧阳对山水的解读遵循古典美学的宗旨,他将在静默的守望中,完成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