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国,只有1个王,还是大理国的末代皇帝
金庸武侠小说有“一箭双雕”——《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双雕中有五绝。这五绝不是五言绝句,而是八位绝世高手。
后五位是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前五位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段智兴,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这八位高手,武功最高的是王重阳,混得最好的是段智兴,避虚就实地说,历史上真正的存在也只有段智兴!
段智兴既是大理国的南僧又是南帝,帝是什么?帝一般都是皇帝的缩写,而题主所问的是什么?是大理国几代王,这个问题就是屈指一数的屈一指数。大理国只有一个王,其他的都是皇帝或总管,不过这一个王,不是南帝段智兴而是段兴智。
一提大理,我们总能想到云南丽江、普洱之间的大理。可您知道吗?云南大理有两个大理,一个是大理州,一个是大理市,大理市则是县级市,大理州是地级区划。一般州的面积都比较大,而且还都是自治地区,大理也是这样,大理是白族自治州。大理州面积比南阳市还大出两个多香港,足足将近3万平方公里。
在历史上,大理国不仅比大理州大,就是今天云南省也“自愧不如”。大理国全盛期面积是今天大理州的24倍,足足有72万平方公里,今天云南的面积还不到40万平方公里呢!
937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群雄逐鹿,好不热闹。而在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应时而生,建立了一代王朝——大理。五代十国这些国家都是昙花一现,云南地方政权也是如此。中原是梁唐晋汉周,云南先后经历了南诏、大长和国、大义宁国,到段思平建立大理才稳定起来。
902年南诏的清平官郑买嗣,篡权自立,建立大长和国。清平官其实就是丞相,那个曲调词牌的清平乐,就是源自清平官,最近《清平乐》电视剧得名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郑买嗣祖上是汉人,早在唐玄宗时期,其七世祖郑回被南诏俘虏。郑回是大唐一个七品县令,其主政之地为西泸县,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西昌市,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
那时,少数民族政权对大唐推崇备至,对汉人更是青睐有加,郑回在南诏手到重用,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清平官。郑回的子孙可比清朝的铁帽子王厉害多了,他们可是世袭的丞相。中原王朝的更迭都是“丞相惹的祸”,南诏同样如此,只是后来幸运的不在丞相而是将军,准确地说是节度使。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27年后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弑君(郑隆亶)拥立清平官赵善政为帝。这时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才两岁,而这个赵善政只当了一年的皇帝就被杨干贞干掉了。杨干贞建立了大义宁王朝,这个杨干贞也没好下场,比赵匡胤还惨。赵匡胤当了十六年的皇帝后才被赵光义取而代之,而杨干贞和赵善政一样到头了,只不过一个被杀一个被废。
七年后,大义宁王朝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高、董两大贵族势力起兵,逼得杨诏自杀,杨干贞抱头鼠窜,不曾想还是窜到段思平的手里。段思平于937年建立了大理,前后历22帝,其中21帝为段氏,1帝为杨氏。
大理依据时间分为前大理,后大理。其中前大理共57年(937-1094),有15帝含杨氏。别看后大理只有7帝,其跨度却是前大理的3倍,从1096年到1254年一共有158年。聪明的您,一定很好奇。1094-1096年是怎么回事呢?
这两年的事儿,其实跟西汉、东汉之间有个新王朝差不多。大理的王莽,就是曾经帮助段思平夺取天下的高氏,高氏被封为岳侯。直到1080年高氏才开启了拜相甚至称帝。
1080年,权臣杨义贞发动叛乱弑君(段廉义)自立,自号广安皇帝。杨义贞趁着段廉义召开天龙八部大会而朝拜天龙八部,突袭行刺,前废帝猝不及防,一命呜呼。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说的也有这些个故事。段廉义就像元英宗一样,死得稀里糊涂,莫名其妙,令人唏嘘不已。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杨义贞跟杨干贞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连一分钱的关系也没有。然而,他并没安全多久,很快就被高升泰拿下,高升泰立前废帝段廉义侄子段寿辉为帝。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杨义贞父子太像西汉之初的淮南王父子俩了。刘邦的幼子淮南王刘长叛乱,不得善终;后来刘长的儿子刘安依然叛乱,仍不得善终。有个成语说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刘安哪里是得道啊?分明是作死。
杨义贞的父亲杨允贤在1063年就起兵叛乱了,当时拿下杨允贤的不是别人争是高升泰的老爸高智升。高智升、高升泰父子俩碾压杨允贤、杨义贞父子,两次成功的勤王,奠定了高智升的地位,高智升在1080年兼任九爽(相当于尚书令),担任清平官的布燮[xiè]。
布燮的燮很稠,难写难认,只要给您说个人,您一下就记住了。您熟悉郑板桥吗?郑板桥的名字就叫郑燮,板桥也不是他的字,他的字叫克柔,号叫板桥。
五代 何光远 《鉴戒录·布燮朝》:“南蛮所都之地,号曰长和国 ,呼宰相为布燮。”《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 南詔 ﹞官曰坦绰、曰布燮、曰久赞,谓之清平官,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宰相也。”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清平官六人,每日与 南詔 参议境内大事。
坦绰、布燮、久赞哪个官职更大一些很难说的,从排序上来看应该是坦绰。也可能三者的关系是相邦、丞相、平章吧。段思平祖上担任布燮[xiè],杨义贞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自称布燮,就是高智升、高升泰及其子孙也担任了布燮。
段思平是布燮之子而篡权夺位成为了大理王朝的开国者,杨义贞也是如此,高智升更是如此。这里的布燮理解为丞相最为妥当,也最为贴切。到了1094年高智升的权势之大无人能匹,他也就由布燮升了一级!
这一级可不简单,而是改元建国,其国号也很霸气为大中,其庙号为大中太祖文戎天佑安邦皇帝。他的操作手法也很中原化,先逼老皇帝退位,再立新皇帝,然后对新皇帝取而代之。
他废了段寿辉,立了段正明,继而夺了段正明的位。他这个“王莽”比王莽可“厚道”多了,很像历史上的武则天,在去世前夕,留下遗言退位归政。
倒不是高智升像弗朗哥一样“良心发现”而“完璧归赵”,实际上他和武则天一样,都有说不出的苦衷,都是被逼的。从此,段氏世袭皇位,高氏世袭相位,权力掌握在布燮手中,很像日本的幕府时代。
高氏这一折腾,大理也就分为先后,1096后的大理史称后大理,简称后理。后理的开国皇帝并不是被迫出家的段正明,而是其弟段正淳。段正淳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的父亲,段正明是段誉的大伯。段誉又名段和誉,是大理的宪宗宣仁皇帝,也是一代令主。
饶使如此,段誉对于高氏的专权也无可奈何。而且段誉在位,国内并不稳定,也全赖高氏平定。段誉也一度臣服于宋,可能有想利用宋来打击高氏的想法吧。宋朝对于段誉的称臣很开心,立即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宋朝册封段誉为国王,但大理的国王和越南的国王一样,他们对内称帝对宗主国称藩王,实际上也是可以列为皇帝的。
段誉原名段正严,您发现了父亲和兄弟以及儿子的辈分一样。实际上,这是段氏王朝命名的一个有趣而又独特的特征。三代君主“智”字辈,四代君主“正”字辈,五代君主“思”字辈,七代君主“素”字辈。“祥”字辈、“兴”字辈君主各有一人。
段思平--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聪--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 --段素隆--段素真--段素兴--段思廉--段连义--段素辉--段正明 --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智兴-- 段智廉--段智祥 --段祥兴--段兴智
这些同辈份君主里,他们的关系,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有的是祖孙甚至祖孙好几代,还有隔几代的。像段思平与段思廉,段素顺与段素辉等。在这里您会发现段兴智是大理最后一个皇帝,可以数数对比前边所说不同。
前边说的包括杨氏有22位皇帝,现在不包括杨氏有22位皇帝 。还记得我在最前面提到的大理国唯一的国王吗?这最后一位的大理君主段兴智,就是大理唯一的国王。
说起来,段兴智也算是大理王朝最后一任皇帝,但他是亡国之君。1254年,元军攻入大理,布燮高泰祥誓死抵抗,被俘不降,惨遭杀害。段兴智兵败逃亡,被元军活捉,很快投降。
忽必烈将大理设总管,大理成了一个自治区,大理王朝的民族是白族,他们本着白人治白的原则。理所当然的,总管就是段兴智。
1260年,段兴智去世,元朝赐给他的谥号是向义天定贤王。这是大理唯一一个谥号为王的皇帝、总管。第二任总管是段兴智的弟弟,段实又被称为段信苴日,“信苴”就是白族语总管、王裔的意思。
1274年,忽必烈去大理化,将大理故国成立云南等处行中书省,辖三十七路、五府。段实还是总管,但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丞相是蒙古人,云南行省平(pián)章政事为段氏所垄断。
不过,平章政事有两人,像大航海家郑和的祖先色目人赛典赤就曾担任过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段氏总管传了十三代,直到洪武十五(1382)年才被废除,这一年马皇后驾崩。段氏最后的总管是段世,也就是段信苴世。
关于段氏后裔,如今大理段氏的后人,枝繁叶茂,大理喜洲文阁村还留有段氏后人,有的依然在段思平故居生活,有些已分散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