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老子刚出生就会走路,走了九步地上长出...
相传老子刚出生就会走路,走了九步地上长出九朵莲花,然后说了一句话。母亲听了后有点不淡定,以为自己生了个怪物,准备把他埋在地下闷死。幸亏一个人出手及时,老子才得以存活。
众所周知,古代的圣贤和大人物出生时都有异象。老子也不例外,怀孕后母亲神气安详容貌绝佳,居住的房间四季平和祥光护照。
公元前571年农历二月十五,楚国苦县曲仁里村(河南鹿邑)被团团紫气笼罩,连初生的太阳都变成了紫红色。紧接着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宁静的村庄,老子出生了。
老子走了九步开了九朵莲花,头发和皮肤都都是白色的。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天大地大,唯道独尊!
母亲有点害怕,就想把他闷死。幸亏外公外公见多识广,觉得这个孩子相貌不同凡响,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就把他留了下来。
老子的父亲老佐看他耳朵又肥又大,起名老聃,小名唤作狸儿。狸儿和李耳同音,久而久之在亲戚朋友的呼唤中,就变成了李耳。
老子从小天资聪慧,静思好学,喜欢缠着大人讲各种故事,思考各种问题。望子成龙的母亲,就重金聘请大贤士商容来教他。
商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各个朝代的礼乐制度了如指掌。没想到十多岁的老子,近乎偏执的求知欲,经常把他问得哑口无言。
有一天,商荣在上课: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子问:天为何物?商容回:天者在上清清者也!老子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商容回答:清清者太空是也!
老子再问:之上又是何物?商容答:我的老师没有教过,我也从来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书籍。老子整天对着日月星辰深思,想了解天上之上为何物。
还有一天,老师说: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故日月星辰可行也!山川江河可成也,尊辈长优可分也!
老子问:日月星辰何人推动行之山川,江河何人造而成之?尊辈长有,何人定为分之?
商蓉到:神所为也!老子问:神从何处来?商容说:先师未传,书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就这样学了三年,商容觉得自己的知识太匮乏,就问老子:任何人经过故乡都要下车,这是为什么?老子:说明任何人不论如何腾达,都不应该忘记故乡忘记根本。
商容又问:经过高大的树木,要弯腰鞠躬是为什么?老子:在高大的树木下弯腰表示敬老!
老子的回答让商容非常满意,他张开嘴问老子:你看我舌头还在吗?老子:在呀!
“牙齿呢?”老子说不在,商容问:你懂了吗?老子说:舌头因为它柔软,所以存在,牙齿因为刚强,所以掉光了。
商容进一步说:水虽柔软却能穿石,舌头没有牙齿坚固,却能以柔克刚。最柔软的东西蕴藏着巨大力量,这种力量能穿透最坚硬的东西。
也就是说,与其张牙舞爪给别人看,不如注重自身的成长,让自己强大。内心强大的人,才会活得通透。现在我把世上最根本的道理都告诉你了。
于是,商容对老子的母亲说:我实在没有能力再教聃儿。他求知若渴,有宏图大志,咱这偏僻闭塞,若想继续深造,就到周朝的藏书阁学习吧!那里书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
老子来到周都洛邑来到藏书阁,系统学习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各种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在这里老子如蛟龙游入大海,如雄鹰展翅蓝天,如饥似渴的学习着,知识越来越渊博,名声也越来越大,人们尊称他为老子。
整整学了20年,老子开始四处游历,骑着一头青牛向函谷关走去。函谷关的守将看到紫气东来,知道有高人经过,拦住老子不让通关。
百般无奈,老子洋洋洒洒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飘然而去,从此在世间消失。
《道德经》是我国道家著名的经典之作,短短5000字字字珠玑,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包含着天地大道。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魁宝,《道德经》到底有多厉害?
孔子说:《道德经》是生命之书。
曾国潘:《道德经》助我走出人生低谷。鲁迅说:不读道德经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之真谛。
白岩松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德经助我度过中年危机,摆脱抑郁症。
上到天子,下到平民,如果能读懂一句,就能在人生至暗时刻看到未来和希望。
遗憾的是,《道德经》是文言文,普通人很难看得懂。为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文学大师余秋雨耗尽30年的心血,用散文的形式解释了枯燥的道德经,把道德经的精髓和境界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老子通释》有三大亮点:一,保持学术上高度严谨。二,呼应老子的文学魅力,发挥现代散文在语言节奏上的美学功能。三,摒弃愚昧呆板的研究风习,发扬中华文化的自信,让读者真正读懂老子的智慧。
《老子通释》是余秋雨蛰伏30年的大成之作,譬若生姜老而弥辣,书中还有余秋雨亲笔抄写的道德经,行云流水畅酣淋漓。
老子的思想和智慧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如果你想拥有人生的指明灯,应该读一读余秋雨的 《老子通释》。在低谷中寻找希望,在高光中寻找自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