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相声俱乐部和德云社各走各路,一个低价低质,一个高价高人气
目前国内的相声演出团体很多,既有体制内团体,又有民间团体。其中知名度最高市场号召力也最强的,无疑是德云社。而且从目前来看,它这些年一直处于一家独大的位置。
在北京,有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演出团体,一度也曾经非常活跃,那就是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它成立于2003年,当时德云社还没有走红,俱乐部在京城观众群体中引起不小的反响。到现在俱乐部一家走过十多年,在众多相声演出团体的竞争之下,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种活力,从演员到节目都显得固定且古板。
周末俱乐部占领市场先机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缘起,还是非常得人心的。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适应老百姓现场听相声的需要。那时候相声正处于低谷,电视上几乎看不到,生活中又找不着,对于观众来说,周末相声俱乐部开业满足他们近距离看相声的需求。加上票价很低,属于惠民演出,对于观众来说很容易接受。
另一方面,当时的相声演员演出也非常少,能够有这样一个舞台进行表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和机会,同样也能感觉到被观众需要。
在俱乐部刚刚成立那几年,还是真正红火了一段时间的。李金斗作为俱乐部主席,以他的好人缘吸引全国各地很多相声演员来表演,受到热烈欢迎。
德云社兴起后事情起变化
事情发生转变,还是从德云社以及众多民营团体兴起之后。德云社的忽然爆红,使得相声市场被搅得火热,演员们不仅有了演出机会,而且能够比过去更挣一些钱了。
一些参加过周末相声俱乐部演出的演员们,也有不少加入了民营团体。对这些人来说,在价格低廉的俱乐部演出只能拿到象征性的演出费,而在其他团体收入就会比俱乐部高一些。因此,这些人也就越来越倾向于在其他场地演出。
周末相声俱乐部坚持低价当然符合老百姓的需要,但对于演员们来说,常年只有二三十块钱的票价,没有办法让他们产生更大动力去琢磨作品和表演,很多时候也只能应付。
两种演出两重天
看一下平时俱乐部的节目单,很多时候长期只有那么几张老面孔,作品来回说了很多年,这对于有一定追求的观众来说,肯定是不满意的。因此很长时间俱乐部的演出只能是低价低质,而且这对于观众来说,进来欣赏演出也不会珍惜。
这两年去俱乐部看过演出的观众就会明白,台下观众对演员们是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的,有时候就在那里不动声色地观看,这对于演员来说也提不起精神。互为因果。
相比之下,德云社的演出则走向另一个反面。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在现场是受到年轻粉丝追捧的,甚至可以台上一句台下一句地聊起来。当然这也并非欣赏相声表演的良好方式,但至少说明观众对演员的表演是充满兴趣的。
相声的两难境地
说起来其实两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演出,由于缺乏观众给予肯定或者不珍惜,演员们缺乏动力和活力,作品也一成不变难以吸引人。德云社的演出,则由于观众过于痴迷演员本身而不是作品,使得演员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阎鹤祥最近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他希望观众最欣赏自己的地方,也是自己最为得意的地方,然而目前的情况明显不是这样。演员被偶像化,对于演员受到市场认可是有好处的,但对自身相声业务的精进是不太有利的。
观众不欣赏不行,过于欣赏但欣赏不到点子上也不行。相声,它是个难题。